綠色發展繪就了美麗溧陽新畫卷。江蘇省首批旅遊風景道1號公路的建成,彰顯了溧陽令人驚豔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1號公路不僅是溧陽旅遊業的“顔值擔當”,更是服務沿途村民、增創致富機遇的“實力擔當”,激活了全市鄉村的“旅遊細胞”,從農家樂到鄉村遊,從全域旅遊到鄉村振興,讓原本“陷于深山”的村民悟到了“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深意。
“當前,以城市群、都市圈、經濟區爲主要方式的區域一體化浪潮,正深刻改變著縣域發展的格局。”在溧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華勤看來,鄉村振興必須把握這一趨勢。“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屬于甯杭生態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是長三角城市群的地理中心。如何在這種多元多層次的區域合作中尋找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是溧陽一直研究和實踐的課題。”
5月9日上午6時55分,一列帶著溧陽城市Logo——“溧陽1號公路”字樣及紅黃藍三色彩虹線的高鐵列車從杭州東出發,駛上了去往北京南的京杭大動脈。這是“溧陽1號公路”高鐵品牌列車的首發,也意味著“溧陽1號公路”品牌擁有了一張嶄新的“流動名片”。
溧陽,南部爲低山區,山勢較爲陡峭,西北部爲丘陵區,崗巒起伏連綿。如今,對這個山鄉來說,借力“1號公路”,變化比以往任何時候來得深刻。
生態1號:展示美麗溧陽的“大走廊”
從“農村四好路”到“1號旅遊公路”再到“1號公路”,參與這條“網紅路”建設的溧陽市交通運輸局的相關人員都不禁感歎“想不到效果這麽好”。
當時間回到2016年,溧陽市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打造大旅遊格局的序幕拉開。“交通是先行軍,”溧陽市交通運輸局農路辦主任陳明忠回憶說,在謀劃“十三五”發展時,溧陽就提出了建設“甯杭生態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在此背景下,溧陽交通局立足溧陽鄉村旅遊現狀,把旅遊公路建設作爲全域旅遊的新載體,結合“四好農村路”創建,在全省率先提出並實施特色化旅遊公路體系,積極探索“交通+”,“‘四好農村路’是常規動作,旅遊公路是亮點工作。”
2017年3月,以“三山兩湖一團城”爲中心,借助原有公路路網,對標“四好公路”,溧陽正式啓動旅遊公路建設。“溧陽以生態優美著稱,而自然生態好的地方往往交通並不方便。”溧陽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計劃科副科長狄赟說,爲此,在建設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如何讓市民和遊客能夠走近山水田園,親近自然,更好地共建共享最美生態。于是,堅持以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爲先決條件,“1號公路”盡可能地采取“原路利用”的方式,路形不求太平坦,順崗就坡、起伏別致,路線不求太筆直,隨彎就勢、曲徑通幽,路面不求太寬闊,既能快進、更宜慢遊,“在如今全長365公裏的‘1號公路’上,後來新建的僅有二三十公裏。”
爲了最大程度地承載旅遊功能,“1號公路”還串聯起了溧陽全市主要景區和98個行政村、312個自然村、62個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在此基礎上,推動“1號公路”與沿線風光的融合,打造了“生態修複、借景透景、顯山露水、鄉村野趣”的生態景觀。比如,當初在建設神女之心觀景台時,工作人員就是無意間發現了一片自然心型竹林,並由此萌發靈感:把挑高平台設計成箭形,把綠化打造成一面巨幅雙心花坡,與心型竹林交相呼應。“從一條路變成一個網,我們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狄赟笑道,那段時間,自己每天都要在這條路上奔波兩三百公裏,邊學習邊摸索。
2018年9月29日,“1號公路”通車典禮舉行。自此,在紅黃藍三色線的指引下,溧陽鄉村振興的神經末梢被打通。
旅遊1號:串聯全域旅遊的“珍珠鏈”
“幾乎每個周末都爆滿,遇到五一等特殊節點,起碼需要提前一個月預訂。”正值旅遊旺季,溧陽戴埠鎮上宥裏村岕宿竹馬嶺的主人譚麗娟忙得不亦樂乎。就在上個月,在中國溧陽茶葉節暨天目湖旅遊節的開幕式上,她的民宿被評爲了溧陽首批五家四星級茶舍(精品民宿)之一。
2016年,在考察過莫幹山等地後,譚麗娟和她的丈夫決定在老家開辦民宿。“我們溧陽風景好、環境好,比起莫幹山來一點不差。我們2011年在老家建的房子,比較大,之前一直空著,正好適合。”于是,在溧陽民宿剛剛興起之時,夫妻倆就投資300萬元,並請來了設計師對房屋進行了改造,這也是上宥裏村的第一家民宿。原木工業風的三層別墅、院內沙灘泳池、房前自家茶場、屋後竹林茶園,竹馬嶺2017年一開業就贏得了大批遊客的歡心。讓譚麗娟格外高興的是,因爲出門就是“1號公路”,自己的民宿生意越來越火爆。
一條公路,激活了溧陽全域旅遊整盤“棋”。據統計,在“1號公路”沿線,僅農莊、民宿、茶舍、驿站等就共有380多家。
“以往遊客來溧陽旅遊時,因市內多丘陵山區、平原圩區的複雜地形地貌,崎岖不平的山路給大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擾。隨著‘1號公路’的建設,各景點之間實現了互聯,溧陽全市也成了一個‘大景區’。”陳明忠介紹,依托“1號公路”建設,公路沿線規劃布局了一批精品酒店、民居民宿,設置了30座“溧陽茶舍”,打造了60余處房車營地、驿站、驿亭和觀景平台。同時,當地還高標准、藝術化地設置了“1號公路”沿線旅遊標識、標志和標牌,規劃布局了86個共享汽車出行點,並將沿線景區景點、驿站以及特色産品、鄉土文化、交通出行等旅遊信息整合到“自在溧陽”手機APP平台,爲遊客提供貼心的便捷服務。“去年,有近200萬人次的遊客在溧陽恣意暢遊,尋找記憶鄉愁。”陳明忠說。
文化1號:古今交融傳揚“溧陽故事”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在溧陽“1號公路”的北片區,“美音溧陽我代言”活動給不少遊客留下了深刻記憶。數小時的現場炒茶演示以及精彩的茶道表演,通過互動體驗,無不加深著遊客們對溧陽濃厚茶文化的感悟。到達溧陽、了解溧陽、感悟溧陽,“1號公路”帶來人流客流的同時,亦借文化之魂,讓鄉愁有了更深的底蘊。
行走在“1號公路”宛如行走在溧陽的文化長廊。史侯祠、蔡邕讀書台、歐冶子鑄劍台……錯落分布在“1號公路”周圍的一批曆史與文化遺存,在一個個“溧陽故事”中,向世人展示著溧陽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狄赟告訴記者,2018年,溧陽進一步對“1號公路”做了文化挖掘、內涵提升工作,以文化可視化的形式將本土曆史與文化遺存一一落地。
作爲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所在地,“1號公路”上的紅色文化格外奪目。在沿線風景中,穿插黨建宣傳標語;在休閑驿站裏,懸挂本地黨員模範先進事迹牌;在旅遊大道路口,豎起大型黨建宣傳牌;在“溧陽行”APP上,將黨建資源接入,通過AI技術,遊客可以在“1號公路”上邊看黨建風景邊聽紅色故事……溧陽市委、市政府結合“全域旅遊推進年”的契機,分領域、分階段打造了全域黨建精品線、示範片,“網紅”公路也由此“紅”了起來。
本地文化在“1號公路”極大彰顯的同時,“1號公路”自身也成爲了一種文化。不久前,作爲“1號公路”首個自主品牌,位于神女湖驿站的“公路咖啡”正式開業。古樸的木質結構和現代感十足的落地玻璃相結合,就像這個驿站本身想傳遞的信息:不忘傳統,時髦可愛。在這裏,充滿“1號公路”元素的各種鑰匙扣、小布袋、勳章等精致紀念品讓公路文化有了新潮的表達。
富民1號:打開10萬農民增收致富新通道
“我們村是長壽村,也是發財村!”在戴南村,86歲的李桂英老人一見到記者便介紹開來了。在她的住所旁邊,一棟嶄新的自在清境客棧已經開始對外營業,“這是我小兒子的家,兩層樓,上下各有幾個房間,每個周末都有很多人過來。感謝公司!感謝政府!”
“我們老兩口住的房子是公司幫助改造的。”“這是我兒子的房子,更漂亮!公司幫助在院子裏鋪了水泥,做了風景平台,還在門口的池塘上做了一點小景觀。”……不遠處,73歲的楊八妹老人見到記者,也熱情地帶起了路。
兩位老人口中的“公司”是來自浙江杭州,專注于打造“美麗小鎮”的藍城集團。得益于農村路網的不斷完善,資本開始對這片土地倍加青睐。2017年,藍城集團和溧陽市政府簽訂戰略協議,在溧陽這片被數個5A級景區包圍的土地上,啓動了藍城首個田園美學小鎮——“藍城•悠然南山”項目。溧陽藍城項目生活服務部負責人林光耀告訴記者,作爲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悠然南山”一方面在不拆遷的大框架下,因地制宜積極改善鄉村面貌,項目輻射的9個村438戶原住民,藍城都替他們統一做了外立面翻新和庭院美化,每戶平均改造費用在10萬元左右。另一方面,藍城還積極幫助農民增收,村民除了每年可領到每畝8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還可以到藍城統一規劃打造的果蔬田園裏就業,成爲新型農業産業工人。“項目總投資23億元,預計三四年可全部建成。”林光耀說。
“1號公路”成爲了農民發家的新通道,讓村民走出田頭,讓産業走進鄉村,鄉村振興的“雙向通道”被打開。據統計,“1號公路”已累計帶動10萬農民增收致富。隨著農旅融合不斷深入,“1號公路”沿線越來越多的村莊前進發展步伐愈加有力。有著江蘇省鄉村振興旅遊富民先進村、江蘇最美鄉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諸多榮譽的李家園村,目前全村勞動力人口就業率達到100%,主要從事茶産業、鄉村旅遊業,全村有各類農家樂餐館百余家,農産品銷售超市近50家。
溧陽市委書記蔣鋒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業農村發展的新‘風口’。趕上風口是機遇,抓住機遇靠本事。”如今,梳理“1號公路”的發展之路,似乎溧陽在鄉村振興這個課題上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