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沫依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學校供圖
1919年,一所承載著嘉庚精神的華文中學在新加坡拔地而起,此後的歲月中,“南洋華僑中學”的名號響徹世界;2021年,曆經百余載時光的洗禮與積澱,“嘉庚精神”漂洋過海,在廣州播下新的種子,帶著“亞洲主張,影響世界”的廣闊願景,成就了新僑學校獨一無二的多元氣質,勇立時代潮頭。
4月30日,位于廣州黃埔區中新知識城的新僑學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加坡數學探究之旅,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應用數學的魅力。
應時代而生,負時代使命
“世界無難事,唯毅力與責任耳,夫公益義務,欲待富而後盡,則一生無可爲之日。況屬救亡圖存,而何不猛然省悟乎?”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在南洋華僑中學董事會組建大會上的發言如今仍振聾發聩。
時光流轉,追溯到上世紀初那個動蕩的年代,在衆多華僑子弟缺少升學機會的情況下,南洋華僑中學應運而生,103年來,這所培養了無數各領域棟梁之才的新加坡首座華文中學逐漸發展壯大,誕生出大名鼎鼎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群”。
華文中學,根在中華,在海外擁有了華僑中學、華中國際兩所學校後,華中校群如何在中新兩國之間搭起一道橋梁,讓同根同源的理念流動起來,惠及更多學子,成爲萦繞在無數華中人心頭的夢。
廣州新僑學校便是這樣一個角色,作爲中國與新加坡基礎教育融合探索的重要基地,它肩負的使命非同一般。2021年,廣州新僑學校落子中新知識城,將嘉庚精神帶回故土。如今,走進新僑學校校園,目光所及之處,紅瓦黃牆,椰林斑駁,獨特的南洋風格訴說著華中學校群的輝煌,而自強不息的內核在當代煥發出生機,以蓬勃的姿態,引領著一場中新教育融合的旋風。
“亞洲主張,影響世界”
“國,意味國家,際,代表邊界,國際教育的意義在于打破國之邊界,培養出未來能夠在國際化環境中工作成長、敢爲人先的棟梁之才。”在當天的中新融合數學探究之旅現場,新僑學校執行長袁拔這樣解釋道。
在這其中,必然有著高素質的師資作爲強大後盾。爲此,新僑學校在全球範圍內篩選組建了一支國際化教師隊伍,在他們中,有新加坡教育局國慶日榮譽勳章獲得者、哈佛大學圖書館教師,也有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音樂教師,均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
多元文化影響的背後是明晰的價值觀。在新僑,“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飲水思源,經世致用”的16字價值觀將中華文化中和諧共生、不忘來路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樣的,在教學設計上,新僑學校設置明確的中文教學部分,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課程輔助活動(簡稱CCA)是新僑學校的另一大特色,它主要側重發展學生的領導能力、協作能力以及專注力,在新加坡教育體系中與其他課程活動有著同等地位,其中包括古生物、時尚與設計、樂隊、模型社、馬術等課程,豐富著學生的在校生活。作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僑學校借助CCA培養學生走向社會必需的軟技能,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
數學作爲一種語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格外強調如何用數學語言有邏輯、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校園內,設置在笛卡爾空間主區巨大的坐標系、骰子以及紅黃相間的方格,將一個個數學概念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實現對數學“具象化-形象化-抽象化”的過程。
科學完整的課程體系爲學生的升學保駕護航。在高中階段,新僑學校設置了A-Level國際課程,同時提供新加坡華中國際“1+2”聯合培養項目,學生十年級在廣州新僑學校就讀,後續兩年在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直接就讀IBDP課程,畢業後可申請前往全球知名大學就讀,包括美國常青藤名校,英國牛津劍橋,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等。
曾有著多所國際學校管理經驗的袁拔向記者強調道,新加坡教育與英美教育最大差異在于其強調“亞洲價值觀”,即天道酬勤的奮進精神,勇于拼搏的吃苦精神,努力改變世界的進取精神。換言之,讓學生成爲自己,以更加自信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從而讓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達到更高意義上的交流、理解與認可,才是”亞洲主張,影響世界”的精髓所在。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何甯
校對 | 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