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笨象》在海外奪獎揚威。(檔案照)
2017年推出的本地電影10部,票房最威是梁志強導演的《新兵正傳4》,獎項方面最有收獲則是新人導演陳敬音的《大笨象》。
2017年推出的本地電影10部,數量與去年不相上下,票房最威是梁志強導演的《新兵正傳4》,獎項方面最有收獲則是新人導演陳敬音的《大笨象》(Pop Aye)。
電視與電影藝人朱厚任曾這麽說過,如果只有梁志強的電影賺錢,那我們的電影應該稱爲“梁志強電影”,而不能稱爲“新加坡電影”。
朱厚任這句話很讓人深思,單看數字,也真的只有梁志強的電影漂亮,《新4》本地截至12月20日502萬元,馬來西亞約700萬令吉(約230萬新元),馬國還創下梁氏電影的新高。不過比起前兩集,《新4》的口碑沒有那麽好,《新4》本地票房也沒有《新兵正傳3》的780萬元多,“多産”的梁志強應該借此好好沉澱與思考,要是今後他的電影在票房上垮了,對本地電影不利,因爲投資商將卻步。誰都不想回到《錢不夠用》之前的窘況吧!
2016年靠巫俊鋒的《徒刑》揚威海外,今年是《大笨象》,在美國日舞影展與波蘭等地累計了4獎,但沒有衣錦還鄉,票房只有9萬6348元。本地電影人一直以來有這樣的自嘲:海外得獎是本地票房的隱憂。作爲不是商業主流電影,《大》的命運沒有比今年奧斯卡最大贏家《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本地發行時來的好太多,好萊塢商業大片動辄超過100個拷貝,《月》發行一個拷貝,《大笨象》也只有5個。新加坡一整年都有許許多多的電影節,本地人接觸海外非主流電影的機會很高,但對自己土産的優質非主流電影的接受度還有待進步。
撥款讓創作者看到希望
陳敬音是新人導演,換言之有曝光機會,得要謝謝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所頒發的“新人才長片撥款”(New Talent Feature Grant),爲電影的起頭打下強心劑。在這個撥款資助下,曾爲新傳媒執導電視劇的Abbas Akbar(阿巴斯阿克巴)也推出首部長片導作《真奈到新加坡》(Chennai2Singapore)。《真》觀衆群主要是印度人,本地票房約1萬元。李迪文晉升導演與任錦添一起聯導的《音爲愛》(Wonder Boy)、巫培雙的《天公仔》與夏友慶的《遇見貴人》,都獲得“制作協助撥款”(Production Assitance Grant)。《音爲愛》本地票房雖只區區10萬元,但銷售到海內外其他平台放映的版權,讓投資商有盈利,想必給還有不少故事希望透過大銀幕表達的李迪文不少鼓勵,也讓投資商看到電影結合其他平台的商業奇迹。《天公仔》票房45萬1000元;《遇見貴人》140萬元;國産賀歲片《財神爺》110萬元。《財神爺》《遇見貴人》與《新4》都進了本地2017年十大亞洲片龍虎榜。
2017年的上映片也看到本地藝人努力開拓海外市場,馬來西亞導演鄭建國的喜劇《令伯特煩惱》用了方偉傑,而金馬獎競賽片——台灣驚悚片《目擊者》與高志森的愛情喜劇《女人永遠是對的》都用了李銘順。李銘順在這兩片都是演花心蘿蔔,但拿捏不同,雖不是主角,還是讓觀衆留下印象。
本地女導演陳彬彬的紀錄片《終有一天》(In Time To Come)也有突破,除了海外影展獲熱烈反應,還獲得本地主流戲院青睐放映。從媒體到觀衆口碑,陳彬彬這仗打得漂亮。
明年本地電影感覺活絡,不乏打“老品牌”,包括《旺得福梁細妹》《怕輸先生》與鬼片《23:59》續篇。希望明年本地電影不論是素質與票房,均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