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在銀行業的40多年,黃一宗最想說的是“感恩”。
大華組織多項慈善活動,例如每年都會邀請客戶和業務合作夥伴一起舉辦“愛心公益義跑∕行”籌集義款。受到疫情影響,這個活動去年改爲虛擬形式。
黃祖耀在他的傳記中曾說,期望家族第四代能夠涉足銀行業。
黃一宗對孩子們的職業發展抱持開放態度,他說:“有興趣來當然好。但如果孩子愛讀文科,你讓他讀理科,這講不通。”
大華銀行副主席兼總裁黃一宗和《聯合早報》分享,集團如何頂著盈利的壓力進行投資,達到長遠發展目標。
大華銀行今年初宣布收購花旗集團(Citigroup)在區域四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可說是銀行業“改朝換代”的例子之一。
收購完成後,大華銀行在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將分別成爲當地第五大、第六大和第10大零售銀行,並是第二大、第三大和第五大發卡銀行。
至于父親對自己的評價,他說,父親和老一輩一樣,從來不會當面評價或肯定自己。
大華銀行過去40年,每年舉辦繪畫比賽,已經讓1000多名東南亞藝術家分享他們的作品。黃一宗說:“今年的活動帶出了‘樂觀’的主題,以及大華銀行是如何在我們所營業的社區內加強當地的社會結構。”
他說,比起花旗,大華的優勢在于總部靠近區域市場,感覺更加親切。
黃一宗在今年的“新加坡商業獎”(Singapore Business Awards)獲頒“年度傑出商人獎”(Businessman Of The Year)。
他認爲,一家公司成長的文化很重要,並不是老板自己聰明就能成功。“人事方面不要太計較,聘用對的人,讓他們去發揮,不要太過微觀管理。”
但不變的是,收購仍然是“以人爲本”。“收購公司,最重要的是人力資産。我們非常深入地考慮,如何吸引(花旗)員工留下。”
黃一宗說,大華對區域相當熟悉,在這些市場已經有管理團隊,收購可謂“順水推舟”。這項收購讓集團區域化的步伐至少提前了五年。
“新加坡商業獎”于1985年推出,由《商業時報》與敦豪國際速遞(DHL Express)聯辦。
他坦誠道,這項收購面對了各個市場當地銀行的競爭,但是大華的優勢是一次過收購四個市場的業務,並支付一筆收購溢價。
黃一宗說,這吸引到更多企業來探討合作機會,例如電子商務公司。
馬國和泰國的業務合並,法律上今年內可完成,營運上合並將在明後年完成。
黃一宗坦誠道,孩子對銀行業沒有興趣。他的長子黃鼎文經營餐飲事業,創辦The Lo & Behold,旗下餐館包括Odette、The Coconut Club等;次子黃鼎全之前在大華銀行企業銀行部門工作,現從事房地産投資和基金管理業務;女兒黃靖思經營養生保健業務。
“作爲股東,我們要的是可持續的發展,負起管家責任(stewardship)。”
大華銀行前任掌舵、黃一宗的父親黃祖耀可說是並購高手,他四年前從董事會退休。談到父親對這樁收購的看法,黃一宗說,父親沒對此提出建議,但提醒說要小心謹慎。對他而言,管控風險最重要。
黃一宗指出,能夠一次過收購四個市場的業務不是那麽容易,這要歸功于大華過去10年打下的基礎,把集團的銀行科技平台中央化。
數年前,他觀察到一些外資銀行要出售區域的業務,或許會浮現收購機會。
大華的傳承,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
反之,如果客戶去到海外市場,發現大華在當地的系統不一樣,那還不如使用當地銀行的服務。
獲頒傑出商人獎
和集團早期收購相比,黃一宗指出,如今銀行業面對更複雜的監管,帶來更大挑戰。
保留花旗客戶也是關鍵。大華此前做了詳盡的市場調查,確保大多數客戶願意繼續使用大華的産品服務。
至于如何克服這壓力,黃一宗說,這要自己有毅力和耐力去承受,看得開,去思考如何突破家族的生意。
黃一宗說:“20年前我們就說要走區域化道路,其間我們也收購了一些銀行,但都是小銀行。真正要和當地銀行競爭,需要規模。”
但這個工作還沒有完成,集團繼續投資平台,黃一宗形容它爲“無底洞”,“把基礎打好了後,我們要不斷在這之上增添新産品”。
養兵千日 用兵一時
工作之余,黃一宗非常熱心慈善活動。
同時,大華也要成爲海外大公司進軍東南亞的首選銀行。“整個亞細安市場很大,個別市場小,我們要通過連通性來制造機會。這樣才能增加客戶的粘度,更容易保留他們。”
黃一宗指出,這些都是沉沒成本(sunk cost),當時他提出這麽做的時候,還有人無法理解。
黃一宗回憶說,70年代時銀行系統不似現在那麽專業化,什麽都要學,“小學校長也要敲鍾”。如今銀行更系統化,但專業有專業的弊端,專注這一面可能看不到另一面,所以才須要工作輪換,高層管理須接觸各個層面。
談到未來的大華,黃一宗說:“未來10到20年,大華會發展成相當區域化的銀行。但我們不僅僅是要賺錢,我們也要對區域國家政府有交代,幫助帶來公司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不過黃氏家族仍然是大華的主要股東之一,會肩負著“管家”的責任,維護所有股東的利益。
大華銀行(UOB)副主席兼總裁黃一宗(69歲)接受《聯合早報》專訪,談到他入行這40多年來的感受時這麽說。
但這樣的平台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大華從2007年到2013年投資五六億元,把各地區的銀行系統統一。
大華和花旗簽訂收購協議後,花旗集團總裁弗雷澤 (Jane Fraser,右)來訪,黃一宗(左)贈送本地藝術家吳珉權手繪的陶瓷杯給她。(大華銀行提供)
他也分享了自己早年如何應對壓力,轉變旁人對大老板兒子“空降”的看法。
這是集團16年來的第一項主要收購,以約49億元買下花旗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零售銀行業務。這也是2001年集團以100億元收購華聯銀行(OUB)以來的最大宗收購。
談到自己入行的經曆,黃一宗笑說:“我剛進來時也不知銀行業是什麽,蒙查查就進去了。”
兩年前推出的“大華銀行我的數碼空間”是一個多年教育計劃,旨在幫助本區域的弱勢兒童,加強他們在數碼學習方面的知識。
他說:“我們爲很多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有些企業一代就完了,有些兩代完了。我們現在經營到了第三代。我很感恩我的團隊和我一起工作,成爲了朋友。”
據了解,沒有其他買方提出同時收購四個市場業務,因爲不是每家外資銀行都持有這些市場的執照,而當地銀行往往只有興趣收購本土業務。
“一開始我到各個部門學習。父親說,醫院的股東,不見得要做醫生,最主要是管理好醫院。
在這方面大華下了很大功夫,黃一宗投入大量精力和各地區總裁談話,目前超過90%的原花旗員工已加入大華。
黃一宗認爲最重要的是心理和身體保持健康,因此他很注重保養鍛煉,常常做氣功,疫情期間每天走8到10公裏的路。
黃一宗每星期邀請父親吃飯聊聊天。“父親常問起銀行的事情,他有時還叮囑我,讓我注意身體。”
黃一宗說:“花旗的零售銀行業務向來不錯。不過,他們一般比較激進,我們相對保守……冠病疫情暴發後,我們正好在這個風險時期觀察他們的業務運作,評估資産質量,相當于做了壓力測試。”
“如果不是股東有長期策略,一般人不會這麽做。對我們來說,盈利少一點沒關系,先打好基礎,再多五到10年就是我們的春天。
和當地銀行競爭,規模太小不行,規模太大又會帶來政治風險。
他感慨道:“父親做得這樣好,(那時)有時候不知道別人如何看(我)。其實不用去想,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過程,一旦克服了就很自然。”
最大優勢是同時收購花旗集團四個市場業務
爲了今日的區域化發展,大華銀行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籌備。
他以大華的數碼銀行TMRW爲例,在泰國用了14個月時間推出,印尼花了九個月,新加坡四個月,若沒有這個中央化平台是沒法在短時間內推出多個市場的。就好比五個廚房分開煮相似的菜,不如一個中央廚房來得快。
假設花旗把業務脫售給超過一個買方,要和不同買方進行科技平台整合,這個整合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因此和單一買方打交道對花旗也有吸引力。
1977年黃一宗(中)從美國大學畢業,父母親(左二和右二)、弟弟黃一超(右一)和妹妹黃玮琪前來參加畢業典禮。(大華銀行提供)
這是繼黃祖耀在1990年和2001年之後,大華銀行掌舵人第三度獲得“年度傑出商人獎”的肯定。
他1979年加入大華,最初的職位是信貸職員,2000年擔任副主席和行長(President),2007年起任總裁。
時隔16年,大華銀行再度出手收購銀行業務。這項收購的背後,是大華過去10多年打下的堅實基礎。
“未來10年到20年,大華銀行會發展成爲相當區域化的銀行。現在正是時機,如果我們好好執行,未來大華的前景非常好。”
“我要認識顧客和職員,做好人事關系。不然每個人覺得大老板兒子來了,對我另眼相看,這壓力很大。”
“我在銀行界40年。前20年是跨國銀行的時代,他們紛紛來到區域收購,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職員跳槽過去。風水輪流轉,現在‘改朝換代’,跨國銀行轉移焦點,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
他指出,這是個挑戰,因爲銀行自身在增長同時,競爭對手也在發展,要提高市場份額,就須取得比市場更快的增長,這意味著承擔更高的風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暴發以來,跨國銀行在區域的業務轉移側重點,不少銀行脫售非核心市場的業務給本地和區域銀行,把精力集中到更靠近總部的市場以及核心的業務板塊。
評審團指出,他的願景和領導能力帶領大華銀行發展成爲領先的區域銀行,在19個國家擁有500個辦事處,尤其在東南亞地區加強了集團的網絡和能力。此外,他也大力投資于科技和人才,旨在建立起可持續的業務。
對于自己是否達到了當初的目標,他說,其實人生的目標一直在轉變,重要的是以什麽樣的心態面對當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要做到小刀鋸大樹,我們就要把科技平台中央化。如果我的客戶去馬來西亞和泰國,我們用同一個系統就能提供服務,對他們來說很方便。”
大老板兒子初入行 什麽都要學
黃一宗說:“我們去海外,很難跟當地的銀行競爭,他們有天時地利人和。不過大華銀行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還是有我們自身的競爭力。”
在大華銀行管理層辦公室這一樓,擺放了很多盆栽。黃一宗解釋說,盆栽雖小,但“五髒俱全”。他認爲這正反映了大華銀行規模雖不是最大,但能提供完善的服務。
花旗集團2021年4月宣布退出全球13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就包括了上述四個東南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