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常有人說謝碧儀是一個特需教育教師,因此一定很有耐心。但她坦言,是學生逐漸教導了她耐心、感恩和同理等價值觀。“雖然他們是學生,但其實也是最好的老師,造就我成爲現在的自己。”
入職後,她從一名返校進修的教師接手的班級有七名學生,其中一人無法說話,謝碧儀花了好幾個星期觀察和了解那名學生的溝通方式;另一人則患有癫痫症,病情首次在謝碧儀面前發作時,讓她當下驚慌失措。
她和學生通過各種感官遊戲如打水氣球戰、玩抓迷藏、用彩色米創造藝術、甚至跳舞來學習日常生活技能。
“當時我想立刻入職,若成爲主流教育老師,就得先修讀多幾年才能正式教書。機緣巧合下,我成功受聘于新加坡腦性麻痹聯盟學校(CPAS),但卻完全沒有與特需者交流的經驗。”
教書是33歲謝碧儀從幼稚園起就想追求的理想職業,因此她大學畢業後,自然想投身教職。但她沒料到自己最終當上特殊教育教師。
但激勵謝碧儀繼續在CPAS教書的動力,是與同事和導師們的討論、上課學習的機會,以及與學生反複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
“雖然大多時候都是身心疲憊,但每天教導這群學生都會有好玩的新體驗和回憶。看到他們日漸進步,離校時繼續保留這些技能,我就有說不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