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海底撈”做外賣了
“服務無上限”的海底撈再次刷新了很多人對這家知名高端餐飲企業的認知:近日,有網友發現,海底撈居然“不務正業”,推出了外賣盒飯了!
在海底撈鄭州一門店一樓的進口處,桌子上擺滿了裝有各種套餐盒飯的手提袋。前來取餐者排隊測量完體溫和亮綠碼後,由身著統一服裝的海底撈工作人員將盒飯分發給取餐人;不能前來取餐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外賣配送的方式。
海底撈方面稱,周一到周五,這家海底撈門店每天大約可以賣出300份盒飯;周末很多人都在家做飯,盒飯的銷量會低一些,但是也有100份左右。放在當前很多餐飲企業客流稀少的背景下,海底勞的外賣盒飯服務在效果上還是很可觀的。
那麽,爲什麽海底撈的外賣盒飯一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熱烈回響?
首先,放低身段,以更低的價格獲取用戶信任。
在很多人眼中,海底撈是一個知名高端餐飲品牌;但是,海底撈的“預定式”外賣盒飯在定價上卻並不高:回鍋肉焖面、什錦雞蛋炒餅絲等鄭州人喜聞樂見的日常菜的價格都在11-15元左右。對很多當地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定價的確超出了他們的意料。正如有些網友在社交平台上所說的:“講真,這個價位,我要是不帶飯,必須每天吃”。
其次,海底撈有自帶的品牌效應。
海底撈“預定式”外賣盒飯業務最初是一些消費者“善意”的提醒,這才“點醒”了海底撈管理層;外賣盒飯業務上線後,幾乎沒有開展大張旗鼓的宣傳,僅僅在社群中一呼應,很多人就立馬下單了。可見,海底撈的品牌溢出效應還是很強大的:很多人都相信,將服務做到極致的海底撈,推出的外賣盒飯服務同樣會讓人滿意。
還有,精確定位商圈經濟新需求。
鄭州的這家海底撈門店是當地的中心商圈,周邊有很多寫字樓,防控期間上班一族的就餐需求非常大。在此前提下,海底撈通過每天預先在社群發布菜單,采用“預定式”外賣盒飯的方式,“拯救了選擇恐懼症人群”。
海底撈,下出了一步好棋!
哪有什麽創新服務?
都是“被逼”的!
就像高手對弈時的那些驚天妙手通常都是長考後做出的決定一樣,海底撈這個時候做外賣盒飯,也是“被逼”的!
2020年後,各地都出台了堂食防控的政策,首當其沖的就是餐飲行業。就拿海底撈來說,2020年財年,海底撈的淨利潤只有3.10億元,同比下滑86.8%;與此同時,整個2020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同比增長了21.1%, 折舊及攤銷成本增幅達60.4%,財務成本增幅達88.2%。
不誇張地說,海底撈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今年1月,鄭州禁止堂食的政策發布後,海底撈發現:自己辛苦儲備了那麽多的食材如果不吃就壞了。所以,爲了減少庫存積壓,海底撈先是在內部針對公司的員工推出了盒飯服務,“內部價”非常便宜,10元一份,這就是在給員工們送福利。
後來,該門店周邊一些上班族陸續詢問:既然不能堂食,海底撈能否提供自提式快餐或外賣服務?客流量明顯下滑的海底撈也意識到,自提式快餐或外賣服務可能是海底撈的機會,就馬上組建社群開發更多用戶,將“預定式”外賣盒飯這種創新的業務正式向社會開放。
所以,這世上哪裏那麽多創新業務?所謂的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
這兩年餐飲行業風雨如晦,無論是海底撈這樣的知名餐飲品牌,還是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各種小吃店,都在困境中求變。
幸運的是,海底撈的“預定式”外賣盒飯模式,已經在全行業率先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早在2020年,海底撈就開展了自救行動,在倫敦、新加坡等地上線了盒飯套餐,效果出奇之好。
如今,在上海不開放堂食的情況下,海底撈的上海三德廣場店也推出了預訂服務,每天可以賣出200份左右的火鍋菜簡餐。
先活下來,再談詩和遠方!困境中的企業,同樣需要這樣的務實。
不改變自己,
只能等著被世界改變!
作爲一家專注火鍋的餐飲企業,海底撈在非常時期的“不務正業”,也給了很多行業深刻的啓示:
首先,不改變自己,只能等著被世界改變。
海底撈是專業做火鍋的,炒菜不是他們的主業,“轉行”做外賣盒飯的風險其實很大:炒出的菜,味道可能不如消費者所願,一不小心就砸了自己的招牌。但是,海底撈同樣清楚,要想自救,就必須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開拓全新的業務,找到新的增長點。否則,就只能等著被世界改變。
其次,少談些宏大的目標,先做好細小的服務。
海底撈走外賣“快餐路線”後,有些媒體開始“驚呼”:海底撈殺入快餐業,將徹底改變快餐業格局!想遠了,海底撈做外賣盒飯,首先是要要讓自己活下來。其次是市場的確有外賣盒飯的需求,“想到顧客會困,及時送去枕頭”,這符合海底撈一貫以來的將服務意識落實在每一個細節的宗旨。
最後,特殊時期更應該彰顯品牌價值。
看上去,海底底從高端餐飲路線轉到外賣盒飯,在定價上明顯低端化了。但是,從目前很多消費者的反饋來看,海底撈的外賣盒飯的服務內涵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將品牌的價值主張貫穿在服務的每個環節之中,這對于其品牌形象的提升顯然是大有幫助的,正如一位顧客留言所說的:“以後一定要來吃,你們海底撈我不吃,我都感覺對不起你們,都不好意思。”
作爲餐飲行業的“一哥”,非常時期的海底撈都知道及時放下身段,通過“不上眼”的務業積極開展自救;那些習慣于將企業當前的困境心安理得地歸咎于大環境的企業,是不是應該有所反思呢?
作者:電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