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亞馬遜AWS、微軟雲、谷歌雲2021年依舊維持著高增長,但美國三巨頭的高增長原因有其特殊性,對中國公司雖有一定借鑒意義,又作用有限
文|《財經》記者 吳俊宇
編輯|謝麗容
北京時間2月3日,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分別發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1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更早之前的1月25日,微軟公布了2022財年第二季度(2021年四季度)財報。三家公司的雲業務相關數據也伴隨財報發布出爐。
從財報數據看,亞馬遜AWS、微軟雲保持著高增長、高利潤的發展態勢。谷歌雲仍處于投入期,但虧損大幅收窄。
亞馬遜AWS 2021年總營收622.02億美元,同比增長37%。四季度營收177.8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全年營業利潤185.32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爲29.8%。
微軟智能雲在2021年總營收677.84億美元,同比增長27%。四季度營收183.27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全年營業利潤299.71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爲44.2%。
谷歌雲2021年總營收爲192.06億美元,同比增長47.%,四季度營收爲55.41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全年營業虧損31.05億美元,同比收窄45%。
從IaaS基礎設施看,國際雲廠商也正在全面拉開與國內雲廠商的差距。第三方國際數據機構Statista最新報告顯示,亞馬遜AWS繼續領跑,市場份額爲32%,微軟Azure位居第二,市場份額爲21%。谷歌雲在2021年取代阿裏雲成爲全球第三大雲廠商,份額爲8%。
綜合對比三家雲公司的業績報告可以發現幾個重要事實。
其一,亞馬遜AWS、微軟雲、谷歌雲2021年依舊維持著高增長,其收入增速甚至超過疫情前。與此相反,中國雲廠商收入增速在2021年開始下滑。
其二,微軟雲正在縮小和亞馬遜AWS在公有雲市場的距離。微軟雲收入規模、利潤率均高于亞馬遜AWS。由于在傳統IT市場積澱多年,微軟雲的産業布局也比亞馬遜AWS更完整。
其三,亞馬遜AWS、微軟雲的利潤率遠高于中國雲廠商,且不可複制。國內雲廠商在中國市場特殊性、政企客戶傾向私有化部署、大型客戶定制化需求繁多等因素的影響下,無法簡單模仿海外企業的路徑。
多位行業資深人士對《財經》記者表達了同一個觀點,國際雲廠商依舊沿著公有雲規模擴張、成本降低,上層SaaS應用帶動用雲量增長的預定軌迹前進。國際雲廠商和中國雲廠商間的規模差距、技術差距正在被拉大。雙方已走到分岔的十字路口,未來差距可能還將被進一步拉大。
高增長何來?
亞馬遜AWS、微軟雲、谷歌雲的高增長首先依賴于大盤增長。
2020年疫情之後,在遠程辦公和複工複産的影響下,通過雲和數字化手段解決問題成爲共識。當年IT支出爲3.9萬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3.4%。2021年,美國通脹率持續攀升,美國勞工統計局今年1月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升7%,這是1982年以來最高點。采用雲和數字化工具增效降本,這被企業視爲抵消成本增長的重要手段。
在多重背景下,2021年全球IT總支出的增速遠超過去兩年。第三方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IT總支出爲4.1萬億美元,相比2020年增長8.4%。三家國際雲廠商客戶群體面向全球市場,天然可以獲取全球IT支出增長帶來的市場紅利。
雲上應用還在迎來新一輪的爆發。2021年,雲計算基礎設施的競爭逐漸延展至上層應用。亞馬遜AWS、微軟雲、谷歌雲在集體強化PaaS、SaaS層生態建設。PaaS、SaaS層的加速,推動了市場大盤的擴張。
除上述共性因素外,亞馬遜AWS、微軟雲、谷歌雲三家企業的增長還有各自特性,而這要從各家優劣勢說起。
亞馬遜AWS在公有雲市場具有絕對優勢,産品包括雲、數據庫等,但PaaS、SaaS層較單薄,主要依靠SAP、Salesforce等平台層合作夥伴補足。亞馬遜AWS還被認爲在垂直行業缺少積澱。
過去,亞馬遜AWS的客戶包括Facebook、Instagram、Netflix等知互聯網産品或企業。不過,2021年亞馬遜AWS在金融、醫療、制造、政府、電信等大型行業客戶市場取得了較大突破。
一位公司業務覆蓋海外的中國數字化企業高管對《財經》記者表示,亞馬遜AWS正在金融、制造、醫療、政府等行業市場組建銷售、咨詢隊伍。亞馬遜AWS在這些領域和微軟、IBM等企業産生了直接競爭關系。爲適應行業客戶的需求,亞馬遜AWS的産品也延展到了PaaS層,比如推出更多針對細分行業的數據模型、算法方案、IoT工具或是開發平台。
《財經》記者查閱亞馬遜財報發現,高盛、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輝瑞、拜耳、美聯航、愛立信等大型企業在2021年均已與亞馬遜AWS簽訂合同。此外,政府訂單也爲亞馬遜AWS貢獻了不菲的收入。美國國防部、美國中央情報局等關鍵部門均采購了亞馬遜AWS的雲服務。不過,亞馬遜並未公布這些合同的具體金額。
政府、國防領域甚至成了亞馬遜和微軟競爭最激烈的領域。2019年10月,微軟雲獲得了美國國防部的“聯合企業國防基礎設施”合同,該合同高達100億美元(執行周期爲10年)。亞馬遜AWS隨後向美國聯邦申訴法院提起訴訟。2021年7月,美國國防部宣布取消微軟合同。2021年8月,美國國家安全局將一份100億美元的合同交給了亞馬遜AWS,但微軟也對此提出了訴訟。該合同目前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
微軟公有雲Azure市場份額低于亞馬遜AWS,但其2021年智能雲業務677.84億美元總營收卻高于亞馬遜AWS。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財報後的投資者會議中對稱,微軟雲的增長是靠“水桶型”全棧解決方案的布局驅動的。
微軟雲有寬口徑和窄口徑兩種劃分方式。
窄口徑僅包括智能雲(Azure、服務器、企業咨詢與服務、GitHub開源社區),該業務2021年全年收入677.84億美元。一位國內雲廠商高管對《財經》記者表示,微軟Azure目前增長高過微軟雲大盤,是微軟當前高市值的決定因素。
按照寬口徑劃分,微軟雲包括智能雲和生産力和業務流程業務。生産力和業務流程業務包括Teams協同辦公平台,Power Platform開發平台,Dynamic開發平台和相關ERP、CRM産品,Office企業版、Windows企業版、Linkin企業級人才解決方案,該部分業務全年收入爲122億美元。也就是說,微軟雲(智能雲+生産力與業務流程)2021年總營收爲800億美元。
不過,在上述國內雲廠商高管看來,微軟生産力和業務流程業務板塊的軟件上雲變SaaS更像“左口袋收入倒進右口袋”。不過,微軟利用SaaS拉動了公有雲的增長。這一策略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微軟雲規模不輸與亞馬遜AWS是三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是業務布局,二是客戶關系,三是行業積澱。
從業務布局的角度看,微軟從傳統IT和傳統軟件階段開始,用數十年構建了一條完整的To B産業鏈,具備公有雲、混合雲、私有雲,集成、咨詢及服務能力。微軟還在PaaS和SaaS層形成了“Teams+Office365+Dynamic+Power Platform+Linkin”的完整應用布局。
微軟正在通過Teams和Office365兩大SaaS協同辦公産品,整合帶動Dynamic ERP、CRM平台,Power Platform敏捷開發平台等PaaS産品的增長。
從客戶關系的角度看,微軟長期紮根政府和大企業市場,具有穩定的客戶群。隨著微軟自身産品的雲化,過去的Office、Windows、傳統IT市場積累的現有客戶被轉化成了微軟雲的客戶。
以政府客戶爲例,微軟雲服務了美國聯邦政府、美國小型企業管理局、美國國防部以及美國陸軍、西澳大利亞州政府。在電信業,美國運營商AT&T、Verizon,歐洲運營商Telefonica和BT,以及日本電氣、澳洲電信、新加坡電信等均是微軟Azure的客戶。
從行業積澱的角度看,微軟在傳統IT階段便開始服務行業市場。AWS是行業市場的新人,微軟雲卻是行業市場的老兵。
2021年微軟雲制定了深挖六大行業(如零售、醫療、制造、金融、政府與非盈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並在這六大行業推出了相應的行業雲。比如,爲強化醫療雲,微軟在2021年4月以197億美元現金收購了醫療SaaS服務商Nuance。微軟可持續發展雲的客戶則包括日産公司等對減排敏感度較高的企業。
大型政府、企業客戶通常看重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以及集成、咨詢及服務能力,微軟、IBM等企業在該市場的優勢強于亞馬遜AWS。
一位國內雲廠商戰略規劃人士對《財經》記者稱,微軟當前的産品、業務、戰略布局看起來幾乎沒有短板。按照微軟Azure當前的增長速度,2025年甚至有可能會追平亞馬遜AWS。
上述國內雲廠商高管表示,微軟的戰略很成功。雲在今天變成了未來新賽道的基本盤。從軟件到SaaS,到IaaS,再未來的元宇宙都要跑在雲上。
相比于亞馬遜AWS和微軟雲,谷歌雲處于快速追趕狀態。僅從收入增速看,谷歌雲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績單。谷歌雲增長點來自于兩大板塊。一是政府、大企業市場,二是上層PaaS、SaaS産品。
在政府、大企業市場,谷歌雲利用多雲協同、混合多雲的趨勢,獲得了美國政府以及部分歐洲大型企業的訂單。谷歌管理層在多次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到,Google Cloud Platform(谷歌雲平台)、Workspace(生産力和協同辦公平台)爲代表的PaaS、SaaS産品的收入增速超IaaS層産品。
不過,谷歌雲目前地位相對尴尬,存在被兩大巨頭邊緣化的危險。
高利潤何來?
國際雲廠商不僅保持著高增長,還有高利潤。
財報數據顯示,亞馬遜AWS 2021年營業利潤率爲29.79%,毛利率爲60%。微軟智能雲2021年營業利潤率爲44.22%,毛利率爲70%。
國內雲廠商的毛利率通常在30%左右。扣除研發成本、硬件損耗成本、經營成本後,利潤率通常爲個位數。以阿裏雲爲例,2021年前三季度總收入528.19億元,經調整EBITA利潤10.44億元,利潤率僅爲1.98%。而其他雲廠商普遍處于虧損狀態。
也就是說,兩大國際雲廠商毛利率比國內雲廠商高30%-40%。那麽,國際雲廠商的高利潤率從何而來?
一位國內雲廠商高管對《財經》記者介紹,雲廠商的成本結構通常包含兩部分。一是服務器硬件成本,其中負責高性能計算的芯片占成本大頭。二是研發成本,其中包括算法研發,軟件産品解決方案的研發,服務器、硬件、芯片的研發。
雲廠商提高利潤率通常可以通過四種途徑。
一是IT基礎設施規模足夠大,服務的企業足夠多,靠規模效應攤薄硬件成本;
二是做大標准化軟件的規模,理論上說,軟件産品的毛利高達80%,可以爲雲廠商帶來豐厚的利潤;
三是控制集成項目和定制項目的規模;
四是延長服務器、網絡等硬件設備的使用壽命。
亞馬遜是全球第一大雲廠商,靠規模攤薄硬件成本效應明顯。亞馬遜AWS通常只提供標准化服務,不承接集成項目和定制化項目的開發。
國際雲廠商可自建網絡,並收取被服務企業的數據傳輸費用。相比國內雲廠商需向電信運營商支付30%的數據傳輸費用,這節省了一大筆成本。
大量高毛利項目也拉高了亞馬遜AWS的整體利潤率。媒體報道稱,亞馬遜AWS在IaaS(計算+存儲+網絡)層收入占比約爲70%,PaaS層的收入占比約爲18%(2020年上半年數據)。亞馬遜AWS的存儲業務毛利率可能高達70%,數據傳輸服務毛利率則超過80%。不過,上述數據並未得到亞馬遜方面的證實。
此外,亞馬遜管理層在2021年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還提,公司從2021年四季度將服務器的使用壽命從四年延長到五年,網絡設備的使用壽命從五年延長到六年。不過,亞馬遜管理層解釋稱,該決定並未考慮利潤率等因素。
多位資深技術人士向《財經》記者提到,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客觀對提高利潤率有幫助。不過,隨著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性能、可靠性進一步提升,延長使用壽命已是行業內的常見做法。但硬件設備使用中後期維修成本同樣不菲,企業還會綜合考慮設備壽命中晚期的故障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AWS在2021年出現利潤率下滑趨勢。亞馬遜管理層2021年二季度曾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解釋稱,亞馬遜2021年與多家大型企業簽訂了長期新合同,存在定價壓力。銷售隊伍擴張、基礎設施建設也帶來利潤率壓力。
上述主要業務覆蓋海外的數字化企業高管對《財經》記者表示,在金融、政府、醫療等領域,亞馬遜AWS相對缺乏經驗,因此利潤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微軟智能雲的經營利潤率比亞馬遜AWS高14%,核心原因是,微軟高附加值的軟件産品占比大。此外微軟可以把現有客戶轉化爲微軟雲客戶,不同于亞馬遜AWS要組建新團隊“打新單”,微軟成本更低。
2021財年四季度(2021年二季度),微軟管理層在財報後電話會議對高利潤率的業績解釋是,微軟雲1000萬美元以上的核心大單具有較好的續約率,而且安全、合規、語音,以及其他應用服務也是大單中的重要組件。這些産品可以提升微軟雲的附加值。
上述雲廠商高管則表示,中國雲廠商逐漸進入政企市場,政企收入甚至已經接近50%。基于公有雲設想的“水電煤”自助服務,變成了貼身服務。雲廠商需要爲客戶部署私有雲、混合雲,並更多扮演集成商角色,面臨更分散、個性的市場需求。這些需求標准化程度低,難以簡單複用。經營成本遠高于海外雲廠商。
在他看來,海外雲廠商的高增長、高利潤無法簡單複制。中國雲廠商需要根據中國市場找准自身定位。
另一位負責過多家大型企業IT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深技術人士稱,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需求截然不同,雙方原本就是兩個土壤、兩種需求。從傳統IT階段至今,項目制、集成制、貼身服務就從未改變,國內雲廠商需要適應這些商業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