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議員質疑“新南向辦公室”下架,那38億新台幣的預算呢?
蔡當局上任後敲鑼打鼓負責“新南向”政策擘劃的首腦組織“新南向”辦公室馬上就要解散了。對此,台媒曾評論“新南向”身是退了,功卻未成。
所以,你以爲這是蔡當局知錯就改的“發夾彎”嗎?
蔡英文26日在“對外經貿戰略會談”後裁示,“新南向”辦公室“解編”,並由台安全會議明年1月成立“新南向政策項目小組”,與台行政機構經貿談判辦公室成立的“新南向工作小組”,繼續推動並深化落實“新南向”政策。
宣布裁撤“新南向”辦公室,現在突然又增設兩個“新南向”工作小組,難免引發外界批評。
“新南向政策”既爲蔡當局重大政策,又如蔡英文所言深具戰略意涵,難道不該早在草擬階段,就直接交由台安全會議統籌規劃,並交由蔡當局相關單位執行?蔡英文一方面稱,蔡辦“新南向”辦公室完成階段性任務,必須關閉;一方面稱,爲了因應新情勢,需在台安全會議下另設新項目小組,難道這不是蔡當局“執政”一年多來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內容空洞、執行步調混亂的顯示?台“監察院”日前指出“新南向政策”定位不清,台灣工業總會也不諱言地批評,台當局各主管部門“疊床架屋”、資源過度分散。
曾任“新南向”辦公室主任、現任台外貿協會董事長的黃志芳在近日參加活動時受訪表示,當初“新南向”辦公室設在蔡辦,目的是提高各界的關注度,讓政策可以順利推動;現在台行政機構也成立了“經貿談判辦公室”,實際負責當局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已經落實到主管部門層次,所以蔡辦“新南向”辦公室階段性任務完成。
這話倒是符合當初蔡辦宣告該辦公室解編的理由——“功成身退”。
據台媒報道,“新南向”辦公室自成立以來,各部門奉命編列的經費繁多,但有效執行的項目卻有限,包括台內務主管部門、蔡辦、“工程會”至七月底的執行率都不到5%;更難看的是,各部門爲了滿足高層要求的績效,近數月來不斷要求加速消化預算,除安排虛有其表的考察,學術或商業上只要沾得上一點東南亞邊邊角角的計劃或會議,都能申請補助或報銷。
這種花錢“做業績”的施政手法,恐怕連愚弄民衆都過不了關,更不要說外事或經貿的開展。
所以,“新南向”辦公室不得不裁撤,此其一。
其二,當初蔡英文指派黃志芳擔任該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去年10月又奉派新加坡,遭拒後于2017年1月又被指派出任台外貿協會董事長,也就是說黃志芳實際主持“新南向”辦公室的時間相當短暫,一年半來“新南向”辦公室多數時候是處于“群龍無首”狀態。
黃志芳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作爲”,是他去年9月在蔡辦以“新南向”辦公室主任身份接見了承造“獵雷艦”的陳慶男父子,慶富隨後即順利拿到台灣海軍30多億元(新台幣)撥款。其中玄機,蔡辦迄今仍未清楚交代。
因此,“新南向”辦公室解編似乎是勢所必然。然而蔡當局終于還是換湯不換藥的改了個名頭。
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院施正屏教授指出,檢視過去一年半蔡當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發現其目標與手段往往難以吻合,主要問題包括:“新南向”是蔡當局爲了回避西進而推動的扭曲的市場經濟政策,因此,缺乏清晰的戰略主軸與負責統一指揮策劃的戰略目標。最後,流于形式主義而導致績效不彰,虛擲台灣公共資源。
面對蔡英文此次“新南向”的組織變革與創新措施,施正屏提醒,台灣應反省與檢討自身在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與新角色,強本台灣經濟實力並打破三大盲思,才能擺脫經濟邊緣化的悲慘命運。
台灣長期三大盲思包括:
第一、台灣安全與經濟對立的盲思;
第二、改變追逐低價成本生産盲思;
第三、警惕低成長、低利率、低通膨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