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成立的鄰裏噪音社區咨詢小組,過去五個月通過聚焦討論會和線上調查,征集公衆對于噪音問題的看法,以探討和制定一系列與鄰裏噪音相關的社區規範。
咨詢小組主席、新加坡行善運動總幹事袁國棟博士星期五(9月30日)也在面簿貼文說,每個人對噪音的容忍程度不同,小組認爲重要的是就什麽是“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噪音,以及就本地社區規範達成共識,以更好地應對社區噪音問題。
她也希望這些包含多數人意見的建議能夠得到社區的接納,因爲共享一個生活環境的人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爲每個人打造一個更惹人喜愛的社區,以及安靜、和諧的新加坡。
參與聚焦討論的總共有大約500人,而通過線上調查發表意見者有近3900人。
沈穎說:“我想向參與者保證,我們已經聽取了你們的反饋意見,小組將在擬定建議時將它們納入考量,並在今年11月將建議提交給政府。”
咨詢活動已經結束,小組將在11月提呈建議給政府。
人們也普遍認可應該與左鄰右舍建立良好關系,並同意解決噪音問題的第一步是和鄰居交流,而不是直接向當局投訴。
鄰裏噪音討論會的大多數參與者也呼籲,應該對困擾人們的噪音采取強有力的執法行動,以及設立專責機構對噪音展開調查。咨詢活動已經結束,小組將在11月提呈建議給政府。
根據小組發布的調查結果,參加討論會者認爲,長時間刻意制造、未曾嘗試減少對左鄰右舍幹擾,或者發生在夜深人靜或大清早時分的都屬于“不可接受”噪音。
鄰裏噪音社區咨詢小組一共舉行了11場聚焦討論,包括9月16日由社區事務署、文化社區及青年部,以及《聯合早報》聯辦、以華語進行的“鄰裏噪音早報讀者討論會”。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星期六(10月1日)在面簿貼文發表調查結果時指出,人們希望有更多渠道解決鄰裏噪音問題,一些參與討論的民衆也針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噪音提出了建議。
至于發生在甯靜時間以外、持續不超過30分鍾的噪音,多數人認爲可以接受,但如果噪音頻繁發生,居民就應該與鄰居溝通,了解原因。
他們也提出,目前晚間10時30分至隔天上午7時屬于“社區甯靜時間”,這個時間段應該延長。
超過半數參加鄰裏噪音社區咨詢小組調查的公衆認爲,有必要爲噪音制定以科學單位“分貝”爲標准的量化阈值,爲糾紛的調解提供客觀標准;聚焦討論會的大多數參與者也呼籲,應該對困擾人們的噪音采取強有力的執法行動,以及設立專責機構對噪音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