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印象裏,米其林餐廳大概都是這樣的▼
優雅的環境,吃不飽的精致菜品,動辄成百上千的消費,每次品嘗過後都要回(肉)味(疼)好幾天。
而大排檔呢?則完全是兩個世界。煙熏火燎,人聲鼎沸,滿滿的都是人間煙火氣。
你能相信嗎?在新加坡的一家小髒攤上,人均10元竟然能吃到米其林餐廳的菜品?!
這個奇迹,是他用了35年的時間創造的!
他叫陳翰銘,1965年出生于馬來西亞一個普通的小村莊,父母都是農民。
因爲家裏窮,他從小就學會了給家人做飯,養豬養鴨種菜,聽鍋碗瓢盆的碰撞。
日積月累下,他對食物和烹饪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
15歲時,陳翰銘不得不放棄學業,出來謀生。他來到新加坡,沒有考慮其它職業,而是一頭紮進了廚師這行。當時他的夢想很簡單,就是穿上自己的廚師服。
15歲的他瘦弱得連鍋都顛不動,只能打下手,在後廚洗菜、倒泔水…盡管如此他卻是學徒中最勤快的一個,就是爲了能站在旁邊看師傅怎麽做燒臘。
出師之後他的“苦日子”並沒有結束,常常在疲憊中睜開眼,拿菜刀的右手酸痛得擡不起來,但還是要打起精神開始一天的忙碌。
危險也總是不期而至,陳翰銘已經不記得被燙傷過多少次,但盡管如此,他仍未放棄當初的夢想。
2008年,他終于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開在新加坡牛車水的一個2平方米的攤位。陳翰銘想到自己是跟著香港的師傅學做的油雞,因此給店取名叫“香港油雞飯·面“。店裏主打油雞,顧客可以選擇配飯還是配面。
平凡的油雞,在本地人看來連主菜都不是,陳翰銘卻說,只要調配出好的鹵汁配方,油雞也能成爲餐桌上的主角。
開業之初,陳翰銘給自己定了目標,每天限量售賣30只油雞,售完即止。可事實證明他想多了,雖然攤前人來人往,但他卻連30只雞都賣不出去。
陳翰銘很苦惱,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終于他發現,自己的油雞賣不出去就是因爲“太正宗”了,忽略了當地人的口味和香港人的口味不一樣,這裏的人更喜歡口感偏甜、色澤偏深的油雞 。
陳翰銘一點點改良油雞的口味,用了一年時間,終于從無人問津做到了回頭客絡繹不絕
爲了保證10點准時營業,陳翰銘每天5點半起床,每一個環節都親自把關。“自己的生意,自己不看緊,誰看緊呢?”陳翰銘這樣說。
在油雞的制作上,陳翰銘用30多年的時間,研制出了自己的獨家秘方。雞要選肥瘦適宜的嫩草雞,用清湯慢火細炖,20分鍾後取出,放在冰水中。取出後晾幹,上色。
將調制好的醬料一層一層地塗在雞身上,使醬料逐漸滲入雞肉中。醬香味與雞肉本身的鮮香完美結合,誕生了全新的美味。
在油雞的制作過程中,最難也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最後的烤制。而陳翰銘對于火候和時間的把控已經像呼吸一樣習慣成自然,每只雞都拿捏得剛剛好。
用來搭配油雞的面條和米飯,陳翰銘也毫不含糊。
在港式傳統手擀面中加入堿水,使面條更筋道彈牙
米飯是用進口的泰國香米做的,米飯中加入熬雞用的清湯和特制的醬油,再將切好的油雞塊鋪在上面,這一盤美味,拿什麽都不換!
爲了吃上這樣一碗油雞飯,每到午飯時間,食客們通常要排隊2小時。而陳翰銘也用每天17個小時的工作,回饋顧客的熱情。
此時的陳翰銘生意興隆,但他內心還是有些許遺憾。他時常想起初入行時一位前輩告訴他,作爲一名廚師,能獲得的最高褒獎就是米其林的認可。陳翰銘一直認爲,米其林之于自己就像太陽一般遙不可及,他甚至都沒吃過一次米其林,更別說奢望得到米其林的認可了。
可是誰能想到,有一天米其林真的邀請陳翰銘參加米其林美食指南的頒獎典禮!
陳翰銘懵了,反複問美食密探:“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即使美食密探對他說“我們的評比只針對你的食物,而非環境”時,陳翰銘仍是難以置信。
直到上台領獎的一刻,陳翰銘才確信,自己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年過半百的他,就像拿到畢業證的孩子,捧著證書開心地笑著。
典禮結束後,陳翰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店裏爲明天的營業做准備。“明天會有更多的顧客,不能讓他們等太久了”,陳翰銘如是說。
如今,陳翰銘店裏的菜品仍沒有漲價,還是保持著一貫的接地氣。但在米其林的光環下,卻是“一飯難求”。據說,每天開業前一個小時就會有人來排隊,甚至還興起了“油雞飯代購”,一次打包120盒!
曾經門可羅雀的小店,如今已經成了名滿全國的熱門餐廳,但這一切對陳翰銘都沒什麽影響,他所專注的,仍是每一口出自他手裏的味道。
有夢想並爲之努力的人,平凡而偉大!
在卑微的現實與遙不可及的夢想之間,只隔了用心和堅持。
將平凡的日子過成詩,用心對待每一餐飯、每一件事,不爲得到他人認可,只爲接近心中理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