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等同於是網路世界的強權。不僅因為Google是每天最多人瀏覽的網站,Google Android更是最多人使用的系統。
再加上Google的廣 告 生意源源不絕,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 市值超過16兆臺幣。
不過Google並非一開始就一炮而紅。
帶大家來看Google從史丹佛一群宅男宿舍開始,到創辦人Larry Page一度想脫手Google,一直到Google母公司改為Alphabet等等成為頂尖公司背後的故事。
1996年,史丹佛大學的宿舍里,Larry Page (右) 和 Sergey Brin (左)開發了利用「排名」的概念的搜尋引擎「BackRub」。
Page 和 Brin 後來決定替換掉 「BackRub」這個名字,因此「Google」就誕生了。
「Google」來自「googol」,原意為「數字後面10個零」。
第一臺Google的伺服器僅在史丹佛校園里使用,而且還就放在一堆樂高里!
一直到1997年9月,才正式有Google.com
Google因為太占用史丹佛的網路流量,強迫離開校園,搬到一個車庫里。
這就是Google團隊的前身。
就在他們搬進車庫沒多久,他們收到了來自Sun Microsystems創辦人Andy Becktolshiem約300萬臺幣的投資。
於是,就在車庫正式成立了Google總部。
Google最一開始的首頁其實並沒有多美觀。
主要是因為Page和Brin都不是學網頁設計出身的,還是比較專注於搜尋引擎的演算法為主。
1999年,Google差一點就被Excite公司買下來。據說Excite的CEO出價約兩千多萬臺幣,不過至今依然沒有人知道為何Google沒有接受這個交易。
1999年,Page和Brin決定搬離車庫,正式成立Google的第一個辦公室。
沒多久,Google便收到來自幾間大公司的投資,總計7億5千多萬臺幣。
也因此可以給工程師們好的待遇了!
2000年底,Google宣布了Google Adwords的服務,開啟了網路廣 告的業務。
Page 和 Brin 個人,也開始受到各界的關注。
從2000年Google開始大量賺錢的同時,他們也宣布了經營理念「不可以動歪腦筋!」
他們認為,要往長遠的未來看。
2001年,Google雇用了第一位CEO: Eric Schmidt,好讓兩位創辦人可以全心全意專注於研發工程上。
差不多同時,Google的總部也快容不下快速成長的員工人數了。
於是Google租下了現在知名的Googleplex, 並在2006年時買下Googleplex所在地。
Googleplex成為矽谷奇蹟。Google也致力於提供員工與傳統辦公室不一樣的環境。
例如,Google用溜滑梯連結一樓和二樓。
Google是第一個提供免費員工餐的矽谷科技公司
Google著名的裝置藝術。據說,它的目的是提醒員工: 不要讓公司絕種!
2004年的8月,Google正式成為上市公司。
股價由當時的85美金,漲到今天的800美金!
2004年的4月,Google宣布提供Private Beta的gmail服務。
由於剛好是4月1日宣布,媒體和大眾還一度以為是Google開的愚人節玩笑。
Google開始與新創公司合作,開啟了「Google文件」和「Google地圖」等多元的服務
2005年,Google買下了由Andy Rubin創辦的小小新創公司,他就是今天Android系統的「Android」!
2006年,Google入股了YouTube。
Google成長的速度驚人,2006年Google在奧勒岡州成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
Google的數據中心效率也非常驚人,成為為Google創造新商機的利器。
Google實在太受歡迎了,因此「谷哥一下」也成為「用搜尋引擎找資料」的代名詞。甚至被加入了英文字典里。
2008年HTC推出第一支由Google Android支援的智慧型手機。
至今,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仍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手機作業系統。
2008年,Google推出Google Chrom。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無論使用任何裝置都離不開Google!
2011年Schmidt離開Google CEO的職位,由創辦人Larry Page接下CEO的位子。
隨著Google獨霸了搜尋引擎市場,Google開始朝其他發明發展。
2010年,Google便透露他們正在研發無人駕駛的汽車。
2012年,Google眼鏡問世
Google持續的在實驗室研發許多意想不到的產品。
例如: 可以偵測血糖的隱形眼鏡
最近,Google決定將Google變成子公司,並成立母公司「Alphabet」,由Page擔任CEO。
那麼原本的Google公司呢? 由原本帶領Google Chrome團隊的Sundar Pichai接掌管理。
編譯來源: 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