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華爲總裁助理,41歲的北大才子魏延政在面對死亡時,既有淡然,也有無助。
“朋友,你可曾想過,假如某一刻你的生命突然倏然而去,你該給你最摯愛的人留下些什麽?”這是魏延政生前在微博上,所留下的最後動態。
面對死亡,有人灰暗悲觀,惶惶不可終日;有人樂觀向上,享受生活;有人看淡生命,向死而生。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在死亡來臨時,我們又能給親人留下去什麽?而魏延政在臨終前,留給兒子的3句話,卻感動了無數網友。
寒門貴子
1975年,魏延政出生于烏魯木齊的一個普通家庭。然而在當時的新疆,教育資源尚且還有些薄弱。爲了能夠讓兒子將來出人頭地,父母將一切資源都留給了魏延政。
讓家人感到欣慰的是,魏延政沒有辜負大家的厚望,從小學習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並且經常被評選爲三好學生,在當時舉辦的全國數學競賽、化學競賽中,也經常獲獎。
中學時期,魏延政的學習成績也一直非常穩定,經常被稱爲“別人家的孩子”。當時魏延政就曾定下目標,長大以後一定要考一個好大學,成爲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然而令魏延政以及家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在魏延政讀高三那年,正在讀大二的哥哥,卻發生意外,永遠離開了他們。
突如其來的噩耗,對魏家人無疑是“致命的打擊”。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讓魏延政的家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走出陰影”。
從那之後,魏延政便深深地認識到,他已經成爲這個家的“頂梁柱”,自己一定要振作起來,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
在那段時間裏,魏延政開始變得廢寢忘食,經常獨自一人學習到深夜,書桌旁的錯題本也堆得像“小山”一樣高。
看到兒子如此刻苦,父親也曾多次提醒:“延政啊,你要多注意休息,別把身子熬壞了。”
看著父親彎曲的背影,魏延政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考一個附近的大學,這樣就能夠更好地照顧父母和家人。
1994年,高考成績公布之時,魏延政取得的優異成績,引起了北京大學招生組老師的注意,並特意給魏延政打了電話,希望能夠考慮在填報志願時,考慮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那可是我國一流大學,是多少學子曾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而魏延政在到底該如何抉擇?到底該選附近的大學,以便之後能夠照顧家人,還是接受北大的邀請,實現“北大夢”?
當父母得知魏延政的“難處”後,立刻對他開導起來,畢竟如此優秀的兒子,做父母的怎麽忍心犧牲兒子的前途,將兒子一直“綁”在自己身邊?
在父母的鼓勵下,魏延政也認清了目標和方向,下定決心要去北京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
不久,魏延政便收到了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他將要學習的專業是計算機。看著眼前的錄取通知書,父母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同年9月,到了該去大學報到的時間,一大早父母便開始爲魏延政收拾行李,恨不得將所有能帶的東西全都塞進背包裏。
吃過早飯,家人便陪同魏延政一起來到火車站,父親拉著魏延政的手:“孩子,在學校要好好學習,沒錢了就跟家裏人說,一定不要虧待了自己。”
看著父親那飽經風霜的手,從未離開過家人的魏延政心頭一陣酸楚,眼淚在眼眶裏打轉:“爸、媽,你們也要照顧好自己,等放假了我就回來看你們。”
與家人道別後,魏延政便走進火車站。然而令魏延政沒有想到的是,時處“報道季”的車票是有多難買,當他去購買車票時,才發現當天前往北京的車票早已售罄。
如果錯過報道時間,肯定會引起麻煩,而此時列車也即將發車,情急之下,魏延政只能混入人流,趁機上了火車,找到一處空座便坐了下來。
魏延政本以爲自己能夠一路順利抵達北京,但卻沒想到遇到了例行查票的列車員。
“小夥子,麻煩把車票拿出來看一下。”此時的魏延政既緊張又尴尬,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魏延政的表現讓列車員看出了問題:“小夥子,是不是沒來得及買票,你還是學生吧,可以買半價票。”
列車員的話讓魏延政松了一口氣,並掏出自己的錄取通知書遞給了列車員。
看到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衆人一臉驚詫的表情:“小夥子,人才啊!”最後在列車員的幫助下,魏延政補齊了車票錢。
前方等待他的,將會是一片光明!
完美人生
來到北京之後,魏延政見識到了首都的繁華,更領略了人才濟濟的北大學府。如此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的求學之路變得更加順風順水。
在當時,計算機算是一門新興行業,當聽說這門專業時,魏延政便被深深地吸引,所以在填報志願時,不假思索地便報了計算機專業。
除此之外,數學和哲學兩門學科,也是魏延政比較喜愛的學科。
在北大攻讀計算機專業時,魏延政得到了北大中國研究中心招收經濟學雙學士的通知,便不假思索地報了名,並且被順利錄取。
從1996年9月開始,魏延政便一邊攻讀計算機,一邊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兼修雙學士。
每日被排得滿滿的行程表,讓魏延政感到十分充實。與此同時,魏延政在私下裏還經常自學外語,並且爲自己贏得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1998年5月,在北京大學慶祝建校100周年之際,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受邀前來參加校慶活動,而負責接待的人正是魏延政。
魏延政流利的翻譯以及落落大方的待人之道,讓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領導對他大爲贊賞,並當即表示,如果魏延政願意來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的話,可以向他提供全額獎學金。
校長的話語讓魏延政感到受寵若驚,也算是與國立大學結下了緣分。
1998年從北大畢業後,魏延政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北京奧德軟件公司的一名基礎工程師,也算是爲自己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
一年之後,魏延政認爲繼續深造,才是自己的理想生活,于是便想起了當初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的邀請,並正式向對方提交了申請書。
1999年8月,魏延政得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回複,收到了飄洋過海的錄取通知書,開啓了自己的海外求學之路。
身處異國他鄉的魏延政,對待學習的態度變得更加嚴格,在很多專業問題上,都保持十分嚴謹的態度。很多同學在提起魏延政時,都十分敬佩:“他對待學業十分刻苦,是我們的榜樣。”
2001年,魏延政成功拿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士學位。
從國立大學畢業後,魏延政便開始報考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計算機系,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2001年10月,魏延政順利被南安普頓大學錄取。
在博士生涯期間,魏延政接連攻克多個學術難題,僅僅用了三年時間便順利畢業。而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也成爲了同期博士生中唯一一篇正式入選並發表的論文。
博士畢業以後,魏延政順利進入英國電信(CTO Office),擔任電信信息系統高級研究員,從事電信研究工作。
後來,在一次電信的招標項目中,魏延政與華爲公司的駐歐團隊偶遇並結識,也正是這次經曆,讓魏延政與華爲公司結緣。
2006年,在華爲歐洲地區總負責人的邀請下,魏延政正式加入華爲。
在魏延政看來,自己常年生活在異國他鄉,確實有過回國發展的計劃,但卻總是缺少一個契機,直到這次遇到了華爲。
在華爲工作期間,魏延政憑借過人的能力,職位突飛猛進,在很短時間內便成了無線銷售部的總裁助理。
2009年,魏延政又被上級調往上海無線産品管理部,進入華爲的核心部門,肩負起華爲日後核心産品的設計與研發。
而也是在這一年,魏延政遇到了他的人生伴侶孫藝玮。孫藝玮和魏延政都曾有過新加坡留學的經曆,兩人相識于一場比賽活動,也算是一見鍾情,之後便成了關系很要好的朋友。
回國之後,魏延政再次在上海與孫藝玮邂逅,緣分這種東西,可以說就是妙不可言,這對年輕男女很快便走到了一起,組建了屬于自己幸福的家庭。
而正當魏延政正沉浸在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喜悅中時,“死神”卻已經悄悄降臨。
天降橫禍
2010年年底,在工作上表現突出的魏延政再次迎來升職加薪,自己的妻子也懷上了兩人愛情的結晶,在外人看來,理想生活也不過就是如此,然而命運卻在此時向魏延政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2011年2月,魏延政的身體出現了異樣,右腳小拇指也開始隱隱作痛。起初,忙于工作生活的魏延政並沒有對此特別在意,仍然過著每天兩點一線式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魏延政右腳上的疼痛感開始愈演愈強,情況嚴重時,甚至到了不能正常行走的程度。
此時魏延政才開始注意起自己身體最近一段時間産生的異樣,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醫院進行了系統的檢查。
當一份診斷爲“透明細胞肉瘤晚期”的診斷書呈遞到魏延政手中時,所有人都傻了眼。
醫生告訴魏延政,他的病情比較嚴重,再加上已經到了晚期,化療等一般藥物已經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不足3年!
此時魏延政剛剛結婚半年,妻子懷上孩子也才只有4個多月。眼看幸福的人生即將來臨,而自己卻患上了如此嚴重的病情,“那一刻,世界仿佛都是黑的。”
確診的當天晚上,魏延政和妻子一夜都沒有入眠,兩人之間也沒有交流些什麽,“我們都忍住不哭,害怕對方受不了。”
那段時間裏,魏延政的妻子挺著大肚子,在各大醫院之間奔波,幫他聯系專家,尋求治療方案。
在魏延政的博客中曾有這樣一段描寫:“一天中午,我從公司趕到醫院時,妻子從專家門診走了出來,老遠我就看到她的臉上滿是淚水:‘醫生說,要麽橫切掉半個腳,要麽切掉整個腳’。”
面對這樣的現實,妻子忍不住哭了起來,而魏延政也開始變得有些茫然,但是他心裏明白,作爲這個家的頂梁柱,他絕對不能在老婆面前表現得過于悲觀。
魏延政安慰妻子:“別怕,只要命還在就好。”
安慰完妻子,魏延政便匆匆趕回公司,他還有工作沒有做完,即便身患重病,他也不願意抛棄工作。
在趕回公司的地鐵上,魏延政收到了嶽父發來的一條信息:“小子,人生總有風浪。在你這個年紀,已經經曆了太多。我們都是你堅強的後盾,相信你一定能戰勝一切。你的妻子兒子需要你……”
看著手機屏幕上的一行行關心鼓勵的話語,此時這個樂觀頑強的青年人,再也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很快,魏延政迎來的第一次手術。這次手術醫生盡可能地保全了魏延政的右腳,沒有進行截肢。
很幸運,手術進行得很成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恢複期後,魏延政便重新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在他看來,這樣的小手術,還不足以影響自己原有的生活。
然而沒過多長時間,魏延政的身體再次出現問題,在去醫院複查時,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情況比較危急,需要盡快進行截肢手術。
在面對“死亡”的威脅時,魏延政已經變得格外釋然,他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醫生提出的截肢手術。
魏延政從確診到接受截肢手術期間,對家人以及朋友始終保密,他不願走漏風聲。尤其是在父母已經經曆過白發人送黑發人之後,他的病情一定會讓父母承受不了。
其實對于魏延政的病情,主治醫生所提出的治療方案是保守治療,畢竟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在所剩的時間裏,能少受點罪就少受點罪。
但是魏延政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截肢,“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截肢後,魏延政開始采用斷食加化療的治療方案,在之後的半年時間裏,他先後斷食3次,時長分別爲20天、24天和30天。在那段時間裏,魏延政除了喝水,其余的食物什麽都不吃。
化療結束時,魏延政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鬥爭,還是決定將自己患病的情況告訴家人,畢竟他們應該有知情權。
當魏延政千裏迢迢趕回古烏魯木齊老家後,將自己的病情當面告訴了自己的父親。
看著已經失去右腳的兒子,父親十分悲痛,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緩過神來:“這不可能!癌症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啊!”
看著傷心欲絕的父母,魏延政強忍著淚水,安慰著家人。在來到路上魏延政已經想好了到時候該說些什麽,但是此時的他,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不知道該如何安撫兩位老人的內心。
在博客中魏延政曾這樣寫道:“我的生病,又一次沉重地打擊了他們……”
魏延政認爲既然事已至此,明知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那麽就要在人生最後的時間裏,給自己最親近的人留下點什麽。
三句“遺言”
告別了老家的親人,魏延政便回到了自己家中養病。
在截肢後的那段時間裏,魏延政的孩子才只有8個月大,每天夜裏睡覺總會不停地哭鬧。
爲了讓魏延政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妻子讓魏延政單獨睡到了別的房間,留自己一人照顧孩子。
一天夜裏,魏延政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一陣低沉的哭泣聲傳入了他的耳中。魏延政以爲是自己的孩子又在哭鬧,便想要前去抱抱孩子。
他單腳蹦跳著來到孩子和妻子所在的房間,輕輕推開門,看到孩子正在一旁熟睡,而妻子卻在默默地低聲哭泣。
魏延政蹦著“走”到妻子身邊,一把摟住妻子。“我知道那是時候,她非常需要我的安慰。其實我也是。我們互相鼓勵著。”
與病魔頑強抗爭的5年時間裏,在妻子和兒子的陪伴下魏延政開始變得樂觀,“笑著,向死而生”,成了他面對死亡的樂觀心態。
一天,魏延政抱著正在玩耍的兒子問道:“爸爸得了癌症可能會死,你知道死亡是什麽嗎?”
4歲的兒子擡起頭看著眼前的父親,天真地回答道:“就像是超市的死魚,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爸爸,要是我特別想你,你會回來嗎?”
兒子的回答讓魏延政感到十分“自責”,他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兒子的問題。
2016年,魏延政的病情開始急劇惡化,他自己也很清楚,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看著自己的兒子,他決定要給他留下些什麽。
魏延政領著兒子來到小黑板前,寫下了“智力、毅力”。
這是他想要留給兒子的第一句話。所謂智力,通俗來講就是看一個人聰不聰明,而毅力就是對任何事物都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
不是說一個人生下來聰明,以後就會一直都聰明,也不是說一個人生下來反應有些慢,就會一輩子都慢。
智力與毅力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夥伴”,只要你不乏持之以恒的決心,才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在今後的人生中才能走得一帆風順。
第二天兒子放學,魏延政又領著兒子來到小黑板前,寫下了“朋友、助力”。
人的一生需要靠很多朋友的幫助,才能克服種種困難。在小朋友長大之後,便要獨自一人面對這個社會,正所謂做人在先、做事在後。
而對于做人來說,最簡單的就是要與朋友交往,只有對待朋友真誠相待、廣交朋友,借助團隊的力量,才能夠做大事、做實事。你幫他,他幫你,朋友之間相互助力,你的人生才會更加絢麗多彩。
第三天,魏延政又寫下了“眼界、定力”。
眼界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就大事的前提,當一個人的能力越來越大後,能做的事情也就會越來越多,從而找你來“幫忙”的人也就會越來越多。
而面對前來向你尋求幫助的形形色色的人時,其中不乏會有一些“誘惑”,這時便需要你要有足夠的定力,去做出正確的抉擇,從而避免走向“錯誤的道路”。
這三句話,便是魏延政留給兒子的“至理名言”,通過自己的解釋,他不知道尚且年幼的兒子,到底能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他相信在將來,兒子一定能夠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這三句話,在今後自己“缺席”的日子裏,就會代替自己,陪著兒子走完他的一生。
相信兒子最終也會明白魏延政的良苦用心,這三句話就會像父親那樣,讓他明白父愛從未缺席過他的人生。
在魏延政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裏,他的病情已經將他折磨地“體無完膚”。似乎已經感受到了自己命不久矣,魏延政開始更加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最後時光。
盡管魏延政將三句話留給了兒子,但是作爲一個父親來說,他想對兒子說的話,還有太多太多。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裏,魏延政忍著病痛,仍舊筆耕不辍,寫下了《天涯若比鄰》一書,也算是留給兒子的最後一份“禮物”。
也是在此時,看病幾年的花銷基本讓這一家耗盡家財,魏延政不得已的情況下向曾是北大的同學們開了口。
同學們也知道魏延政肯定是已經山窮水盡了,要不然按照他的個性是不會輕易開口的,于是,他們在短短的幾天之內,便籌集了95萬元治療費。
雖然有了兄弟們及時送來的救命錢,但天妒英才,2016年8月8日,帶著些許遺憾與不舍,魏延政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在他寫給兒子的文章《人生若如幾回憶》中曾有這樣一段話:
“人一生能愛過幾次?第一次的愛,是依戀;第二次的愛,是尋覓;第三次的愛,是相伴;第四次的愛,是回報……我算是幸運的,四次愛都經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