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國家政權的更叠不過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帶著大批武器,攜著三兩陰毒,把你趕下王座,成王敗寇,對著我俯首稱臣。
說到謀權篡位這種事兒,東非烏幹達的領導人可是最有發言權了,他就走出國門去外國交個朋友的時間,等到他打算回國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被卸任”,而且連烏幹達的國門都不讓他進了。
總統當到這個份上真是又倒黴又憋屈,更讓烏幹達總統氣不打一處來的是這個趁他不備伺機謀權篡位的還是自己人,真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啊。
有國難回的烏幹達總統就這麽一路漂泊到坦桑尼亞,經過多方准備,最終他打算帶著1500名死士殺回烏幹達,討伐篡權者,篡權者是個吃素的?悲催的總統最終能成功嗎?
國父救了文盲兵
這個可憐的有國不能回的烏幹達總統名叫阿波羅·米爾頓·奧博特,1924年生于烏幹達北部的一個村子。他的父親是蘭戈族地區的酋長。
奧博特從小就有超人的演說天賦,考上馬凱雷雷大學之後還開始參加各地的獨立運動,但是後來因爲過于激進,參與學校罷課而被開除。
被開除之後的奧博特曾在肯尼亞一家工程公司做過建築工人,後來還參加了肯尼亞當地的獨立運動。
1956年32歲的他加入了烏幹達國家大會黨,次年被推選爲立法議會議員,從此開啓了自己的政治之路,真可謂是小小年紀,前途無量,而更前途無量的事兒還在後頭。
1959年,奧博特所在的國家大會黨被分裂成爲兩個派別,而此時的奧博特已經扛起大旗,成爲其中一派的絕對領導,與烏幹達人民聯盟合爲烏幹達人民大會黨,並于1962年擔任烏幹達執行總理。
擔任反對黨領導人之後,奧博特還與當時的布幹達君主主義政黨卡巴卡耶卡黨達成聯盟合作,于1961年被選爲總理,1963年奧博特還把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罷免,推舉布幹達的穆特薩做總統,自己低調的做執行總理。
擔任總理期間,奧博特以自己多年參與獨立運動和鬥爭的經驗,帶領烏幹達人民徹底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爲烏幹達走向獨立與複興做出了貢獻,這個當時還不到四十歲的男人,已經被烏幹達人民尊稱爲“烏幹達的國父”。
話分兩頭說,這邊的奧博特終日沉浸在領導人民鬥爭,走向獨立的戰鬥中,那一邊只上過四年學的“半文盲”火頭兵伊迪·阿明日子更加紅火,運氣好得猶如開了挂。
這個叫伊迪·阿明,五大三粗的“黑胖子”比奧博特小兩歲,因小時候家裏窮所以只上了四年小學,基本上就是個“半文盲”,但他雖然頭腦簡單,但是四肢發達,生的五大三粗,健碩無比。
1948年,阿明這個已經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不甘心就這麽渾渾噩噩,他打算到外面闖一闖,沒想到這一闖還真就闖出了名堂。
離家不久的他很快成英國皇家非洲來福槍隊的一名下士,雖然他學曆不高,但是在軍隊裏混生活卻很有著自己的一套,用他的高情商彌補了智商的缺憾,很快就引起了上級的注意,不久他就被升爲中士。
1951年,阿明憑借著自己魁梧的大塊頭身材,通過一場比賽以壓倒性勝利獲得了烏幹達拳王稱號,而且他曾是烏幹達最優秀的拳擊運動員,一度蟬聯十年的烏幹達全國拳擊賽冠軍。
1962年,烏幹達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在即,眼看著給自己撐腰的後台都要垮台了,阿明還是不識時務的四處嘚瑟,最終被烏幹達人民送去制裁,但就在這個時候,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出現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這個在烏幹達人人敬仰的國父奧博特出手救下了阿明,奧博特見他身手不凡,人又聰明,就直接把他留在了自己身邊。
奧博特不會想到,當初他這“多管閑事”的出手相救,會讓日後的自己和烏幹達遭遇怎樣令人痛心的巨大變故,命運讓這兩個人的如此戲劇的相遇和結識,冥冥中預示著一場烏幹達和奧博特都無法躲過的劫難。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對于奧博特仗義的出手相救,阿明這個高情商的家夥倒是也挺會借花獻佛,投桃報李的。
1962年10月9日,烏幹達取得獨立,奧博特正式就任總理,翌年,由前“布甘達王國”國王穆特薩任第一任總統,阿明也平步青雲,直接被晉升爲烏幹達軍隊副總司令。
當時自認爲大權在手的阿明就露出了自己貪婪的本性,他趁著鄰國剛果的內戰之機,以出售軍火撈取大量黃金和象牙,據估計,這些東西價值一共有幾百萬美元。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阿明大發橫財的事情很快敗露,烏幹達人民對他提出了重重質詢,而就在此時,奧博特無意的一次“神助攻”不僅幫阿明解了當下之困,還讓他地位更加穩固。
1966年5月22日,奧博特發動了一場向總統穆特薩奪權的鬥爭,而正在困局中的阿明假裝無事發生一樣,全力協助奧博特攻擊總統府,最終槍殺了穆特薩,同時逮捕了控告他的議員們。
奧博特就算再仗義也是爭權奪位拼過來的人,眼前的這個兄弟看似老老實實的坐江山,但是日子長了,奧博特也漸漸發現了這個男人時時刻刻散發出的某種危險味道。
奧博特回想起他在剛果戰鬥中所展現出來的野心和刺殺穆特薩時候的凶狠,如果眼前的這個人他能這麽對待別人,那假以時日,他也能這麽對待我,奧博特想著都感到心驚。
對于奧博特來講,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除掉阿明,但是奧博特還是優柔寡斷了,他對阿明最初的制裁只是明升暗降的削權,但就是這顆無比溫柔的“糖衣炮彈”還是一下就被心思敏感的阿明察覺了。
此時,奧博特和阿明猶如兩只在叢林中餓了很久,突然偶遇對方的猛獸,他們就這樣面對面僵持著,無論最終誰將成爲誰“胃裏的食物”,這場知己知彼的厮殺都足夠引人注目。
“被卸任”的總統
奧博特似乎一直在爲自己投下的這顆似有若無的“糖衣炮彈”而感到沾沾自喜,他本著一種只要我覺得我聰明傻的就是別人的原則,覺得在敲打阿明這件事兒上他做的非常漂亮。
殊不知他還是太婦人作風了,不是有句話說,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明知道阿明已經是自己的敵人,但是奧博特還是沒有選擇放大招,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留禍患嗎,而且這禍患最終把奧博特害得有國不能回。
1971年1月25日,奧博特外事訪問新加坡,去參加英聯邦總理會議,聽聞奧博特出差後的阿明就像聽說爸媽都去上班的熊孩子一樣,馬上便開始在“家裏”肆意妄爲了。
奧博特前腳剛走,阿明後腳就開始召集人馬准備在首都坎帕拉發動政變,奪取他觊觎已久的這片江山,阿明非常聰明,參與政變的武裝力量全都是他自己本族卡誇族的族人,他們給予阿明以巨大的支持。
而另一邊奧博特的支持者們因爲沒有了“國父”這個主心骨所以瞬間群龍無首,與阿明的這股反叛力量形成鮮明對比。
因此阿明只用了十天不到就控制了整個烏幹達,他宣布禁止一切政黨活動,解散議會,阿明表示,要同英國保持良好關系,並稱贊英國以前對烏幹達的統治。
2月5日,英國承認阿明政權,至此阿明“合理合法”地坐上了這個他夢寐以求的總統寶座,而且自立爲“終身總統”。
此時遠在新加坡的奧博特知道自己走後,國內竟然瞬間就發生了如此大的政變,甚至一夜之間置身國外的他已經不再是烏幹達領導人了,奧博特想到這兒,差點氣的厥過去,不僅如此,阿明的新政權還禁止他回到烏幹達。
別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這就剛去外國交個朋友的檔口,你就偷我打下的江山,阿明,你可真是個龜孫子,無奈輾轉在坦桑尼亞避難途中的奧博特氣憤的想。
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奧博特可等不了十年,他的焦躁不安被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看在眼裏,這個昔日好友非常了解奧博特,他知道他的不甘,與此同時尼雷爾也打算助這個好朋友一臂之力。
不堪一擊的討伐
懷著重重心事,無國可歸奧博特從新加坡開始了自己的流亡之路,首先他要找一個國家尋求庇護,走著走著到了昔日老朋友的地盤——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的總統朱利葉斯·坎巴拉吉·尼雷爾曾經與奧博特一起參加過獨立運動,所以兩人算是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了。
知道烏幹達國內發生政變之後,尼雷爾非常同情老朋友的遭遇,隨即向奧博特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先到坦桑尼亞避禍,然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在坦桑尼亞期間,奧博特沒有閑著,咽不下這口氣的他終日都在醞釀對阿明的討伐計劃,他打算殺回烏幹達,推翻阿明的統治,而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尼雷爾的大力支持。
同樣都是朋友,阿明和尼雷爾簡直是天壤之別,奧博特起初救下阿明這樣以怨報德,忘恩負義的小人就是個悲劇的開始,而在關鍵時刻還能雪中送炭的尼雷爾才是真兄弟。
就這樣,奧博特星夜率領著這1500名死士大張旗鼓,浩浩蕩蕩的向烏幹達進發,而此時得到消息的阿明早已做好了萬全的准備,只待奧博特和他的隊伍入甕了。
尼雷爾能出1500人給奧博特已經是仁義之舉,但是被氣昏頭的奧博特的想法可能也是過于天真了,僅僅靠著這1500人怎麽能對付得了阿明剛剛取得政權,還在興頭上的“勝利大軍”呢?
戰爭才剛開始沒多久,戰事就出現了“一邊倒”的迹象,阿明的軍隊仿佛一張血盆大口,無情且快速地吞沒著這些死士,阿明幾乎以壓倒性的優勢碾壓了奧博特的氣勢。
怎麽說奧博特這場仗都不可能打的贏,在武器裝備上,他的這1500名死士都是急行軍,身上的辎重武器少得可憐,重火力更是幾乎沒有,他們就帶著人頭貿然沖進了阿明的槍口下。
而阿明那邊,彈藥充足,人員齊備,加上剛取得政權,軍隊的士氣也高昂不減,可以說是萬事俱備,仿佛一台具有超級轉速,刀片鋒利的“絞肉機”,將把奧博特的這1500名死士逐個絞個粉碎。
當然奧博特手下的這些死士也異常的勇猛,雖然他們明白對方的力量已經呈壓倒之勢,但是他們還是選擇屢敗屢戰,他們一次次的發起沖鋒、突襲,但是卻遭到了阿明部隊的重重阻擊。
人數少、裝備差、毫無策略可言的攻擊……這場不堪一擊的討伐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這1500名死士一直戰鬥到最後一刻,最終把屍體留在了烏幹達的土地上。
而奧博特,在提前看到大勢已去之後,就灰溜溜的自己先逃跑了,保不住總統的位置就先保命。
奧博特雖然再一次逃跑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坦桑尼亞卻因爲“正義的參與”而落了個“沒吃到羊肉卻惹了一身騷”的下場。
此戰之後,阿明心想你個區區坦桑尼亞跟我這兒充什麽大,跟奧博特演什麽正義,不教訓你都不知道誰是爺了,最終阿明殺掉了24個坦桑尼亞士兵泄憤,以此向尼雷爾示威。
至此奧博特執政時期與坦桑尼亞的友好關系一去不返,因爲阿明極其殘忍的“殺雞儆猴”讓坦桑尼亞懷恨在心。
也就是這個原因導致坦桑尼亞與烏幹達交惡,關系降到冰點,之後在阿明執政的八年裏,他屢屢帶兵侵犯坦桑尼亞,最後尼雷爾忍無可忍,于1978年與烏幹達國內反對勢力聯合推翻阿明政權。
烏坦戰爭畢竟是幾年後的事情,回到奧博特這場毫無意義的討伐,這場注定失敗的討伐讓阿明的軍隊士氣大增,至此,阿明政權開始了在烏幹達長達八年的“魔鬼統治”。
1979年4月10日,這一次奧博特又殺回來了,他聯合烏幹達民族解放陣線與坦桑尼亞軍隊聯手攻陷烏幹達首都坎帕拉,這一次輪到阿明倉皇外逃。
他帶著自己的四個妻子、數名情婦、以及二十多個孩子輾轉流亡到利比亞,後由于與當地警察發生沖突,阿明被迫離開逃至伊拉克,最後定居在沙特阿拉伯。
2003年8月16日,十惡不赦的殘暴總統阿明因高血壓引起多器官衰竭,死在了沙特阿拉伯吉達市的費薩爾國王的專家醫院。
而另一邊,終于奪回了自己總統王座的奧博特,卻不知累積的矛盾又將指向下一次政權的顛覆。
從那次奧博特帶著1500名死士有勇無謀的討伐就能看出,奧博特也只不過是一個冷血的政治家,地位的誘惑對他來說,遠高于他人的性命。
這一次奧博特沒有了某個地方“韬光養晦”之後再殺回來的心氣了,在贊比亞和坦桑尼亞流落了十幾年之後,2005年8月,他宣布自己將離任人民大會黨總裁,不再踏這趟渾水了。
但是還沒等奧博特趕回國來,離任消息放出的兩個月後,2005年10月10日,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奧博特因腎衰竭病逝,這位“流亡總統”在死後才回到坎帕拉,烏幹達在這兒爲他舉行了國葬。
奧博特死後,他的妻子米瑞娅·奧博特竟然獲選了新一屆大會黨總裁,烏幹達“仰臥起坐”式的政權更叠在女性這裏能得到終止嗎,答案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