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發展觀察》記者 張 倪
2021年,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踏入“而立之年”。三十年間,中國、東盟攜手前行,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展現出了蓬勃生機。
6月7日,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特別外長會議在重慶舉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中國—東盟關系協調國菲律賓外長洛欽共同主持,東盟其他成員國外長和東盟秘書長出席。
1991年7月19日至20日,時任中國與東盟各國外長齊聚吉隆坡,就本地區形勢、合作以及中國同東盟進一步發展友好關系等問題交換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同東盟進行正式接觸,標志著中國同東盟對話拉開序幕。
三十年來,中國和東盟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爲亞太區域合作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範,共同爲11國20億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和福祉。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舉行特別外長會,對于雙方都具有承上啓下、繼往開來的特殊意義。
守望相助、共謀前景, 三十年攜手成果豐碩
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源遠流長。自東盟成立以來,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聯系,不僅保持在雙邊關系上,還體現在與東盟的區域關系上,以及開啓了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夥伴對話之路。
自1991年中國外長應邀參加東盟外長會議後,1996年,東盟把中國升格爲全面對話夥伴國;1997 年,中國—東盟領導人首次對話,確立了“中國與東盟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系”新定位;2003年升級爲戰略夥伴關系;2020年中國東盟第一次互爲第一大貿易夥伴。
2020年11月2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東盟關系成爲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爲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過去三十年,中國與東盟的經貿關系逐步提升,不僅經貿規模由小變大,還不斷加強制度合作,特別是中國與東盟建立了自貿區,共同有力推動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簽署。
具體來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采訪時表示, 一是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總量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中國和東盟已經成爲最大規模的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總額從1995年的184.4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6846.0億美元, 增長了37倍之多。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存量由2005年的12.56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098.91億美元,增長了約87.5倍。
二是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制度安排日臻完善。2000年中國提議與東盟構建自貿區,2002年雙方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就此展開自貿區談判。自2010年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中國— 東盟自貿區零關稅已經覆蓋了雙方90%~95%稅目的産品,貨物貿易自由化水平很高。2014年8月,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正式宣布啓動升級談判。2016年7月1日,中國—東盟升級談判達成的議定書正式生效。升級版協議主要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其中貨物貿易方面, 主要通過升級原産地規則和貿易便利化措施,促進雙邊貨物貿易發展。2020年11月,在中國和東盟等經濟體的推動下15國簽署RCEP,開啓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征程。
三是中國與東盟攜手建設命運共同體。2013年10月,中國領導人訪問東南亞國家,提出系列新的合作構想和倡議,包括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商簽《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深化中國—東盟關系的“2+7”(戰略互信+經濟發展兩點政治共識,政治、經貿、互聯互通、金融、海上、安全和人文7個合作領域)合作框架等。越來越多中資企業參與投資建設東盟國家的公路、鐵路、港口、工業園等大型項目,如印尼雅萬高鐵重大節點目標先後完成,中老鐵路已經完成60% 的軌道鋪設,中泰鐵路也取得實質性進展等等。
四是依托地方合作平台推進雙邊經貿關系。作爲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支持廣西、雲南等沿海沿邊地區建設與東盟國家合作的經貿平台,包括共建南甯中國—東盟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峰會以及合作産業園等。例如,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成功舉辦了17屆,明顯提升了“南甯渠道”的影響力;中馬“兩國雙園”開啓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對方互設産業園區的先河,等等。
當前,中國與東盟的對話關系進入新階段,穩定發展並走向成熟。在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特別外長會議上,王毅同東盟各國外長一道,梳理總結了雙方三十年合作成果和經驗。
王毅指出,過去三十年,中國東盟攜手前行,戰略夥伴關系內涵不斷豐富,政治安全、經濟貿易、社會人文三大領域合作碩果累累, 已成爲最大規模的貿易夥伴、最富內涵的合作夥伴、最具活力的戰略夥伴。
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四國外長密集訪華,在抗疫和推動經濟複蘇等領域達成多項共識。
在經貿方面,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中國與歐盟貿易往來密切,歐盟順理成章成爲我國第一大貿易對象。然而,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已不再是歐盟,而是東盟。上半年,我國對東盟進出口2.09萬億元,增長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7%;對歐盟進出口1.99萬億元, 下降1.8%;對美國進出口1.64萬億元,下降6.6%。
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一直致力于克服疫情等困難,持續舉辦人文交流活動。前不久,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外交部指導, 中國外文局、中國—東盟中心主辦的2021中國—東盟媒體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爲“三十而立,開啓中國—東盟合作共贏新篇章”。
在重慶,王毅強調,上述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五個方面:一是始終把對方放在對外關系的首要位置。二是始終以民爲本,聚焦務實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加快對接。三是始終秉持夥伴精神,攜手應對重大挑戰。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和東盟各國彼此互施援手。四是始終堅持開放發展,實現互利共贏。大力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成功簽署RCEP。五是始終以大局爲重,把分歧放在適當位置。認真貫徹落實《南海各方行爲宣言》,積極推進“南海行爲准則” 磋商。
盡管時代變遷,但周邊關系始終是中國外交大政方針的重中之重,中國也始終把東南亞國家作爲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這五方面的成功經驗,讓中國與東盟攜手三十年,守望相助,共謀前景,實現了國家乃至區域的飛躍式發展。
深化合作、提質增效, 構建更緊密命運共同體
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抗擊疫情和經濟複蘇成爲國際合作的焦點議題。通過此次會議, 中國與東盟希望進一步加強戰略規劃對接,打造務實合作亮點,推動雙方關系提質升級,共同爲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作出新貢獻。
王毅認爲,中國與東盟在三十年對話合作成就基礎上,要著眼未來三十年,共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東亞特色的區域合作之路,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系,構建更爲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爲此,中方提出六點建議: 第一,深化抗疫合作。打造區域疫苗生産和分配中心。第二,推動經濟複蘇。打造中國東盟疫後複蘇合作的新高地和新格局。共同辦好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第三,提升關系水平。雙方可探討將中國東盟關系提升爲全面戰略夥伴。第四,盡早達成“南海行爲准則”。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符合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根本利益。第五,堅持維護多邊主義。以東亞爲基礎,拓展同其他地區的交流合作。第六,共同弘揚亞洲價值。要繼續堅持協商一致、照顧彼此舒適度的“亞洲方式”,建設包容共生的大家庭,形成共同發展的合作圈。
“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的重點轉向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格局構建中,我國要鞏固既有的國內産業、市場和經濟優勢,同時還要積極融入全球大市場。這其中,東盟無疑是外部循環中極爲重要的一個板塊。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采訪時表示,中國同東盟一樣,都是支持全球化、擁抱全球化,並能夠從全球化中發掘出機遇的經濟體。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和東盟的關系已成爲區域合作的典範,東盟更是中國共建“一帶一路” 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視東盟爲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以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我們期待,借助中國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系30周年的重要契機,提升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定位,探討建立更緊密的雙邊全面經濟夥伴關系。
王海峰建議,“十四五”時期,我國應積極把握疫情後經濟複蘇的有利時機,緊緊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和RCEP簽署的重大機遇,進一步推動與東盟全面的深度合作,發展更爲強勁的區域經濟。首先要進一步促進RCEP各項條款落地生效,實現中國與東盟各國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的意願。同時, 考慮將中國—東盟自貿協定進一步升級。此外,以中國—東盟合作爲基礎,在坐實“10+5”合作的前提下,積極找尋新的合作夥伴,形成“10+5+X”的發展格局,從而構建更爲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毋庸置疑,東盟作爲東南亞的區域組織,在整合東南亞地區的整體利益、構建東亞區域合作框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與東盟地理區位銜接,經濟和人文密切相連,對各自的發展和建設具有重要地位。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東盟的經濟力量越來越強,且呈現高增長態勢,預計2030年東盟GDP總量有望超過4萬億美元。隨著疫情的沖擊, 全球供應鏈已出現明顯的變化,東盟成爲主要的産業轉移目的地之一,有望成爲與中日韓相配套的重要生産基地,展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
劉向東建議,“ 十四五” 時期,中國與東盟應加快落實現有的合作框架內容,推動包括基礎設施、貿易投資、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全面促進雙邊經貿關系高質量發展。
鑒于中國—東盟關系的特殊性,劉向東認爲,中國要明確支持東盟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強與東盟經貿合作水平,深入對接發展規劃,深化數字經濟合作,並期待共建更爲緊密的中國— 東盟命運共同體,將其作爲雙方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面向未來、放眼長遠, 助推亞洲地區合作發展
中國—東盟既有非常好的合作基礎,也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
面向更加長遠的未來,接受本刊采訪的專家普遍表示, 中國—東盟的戰略夥伴關系還將邁上新高度,緊緊抓住中國—東盟經貿關系處于最好的時間窗口期,推進中國—東盟形成更緊密的經貿夥伴,並爲亞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形成典範。接下來,要加快在RCEP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捍衛多邊主義、推進自由貿易、維護地區的穩定。
一是加快落實RCEP成果。RCEP致力于達成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目前已進入簽署生效階段。在此背景下, 應充分發揮東盟作爲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組織的協調磋商作用,加快推動RCEP簽署生效進程,力爭率先落實貨物、服務、投資三大市場准入議題條款,爲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提供堅實基礎,進而形成更大範圍的區域一體化市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采訪時指出,亞洲是一個複雜的地區,未來亞洲地區走向逐漸整合的過程,也將是一個磨合的過程。而中國和東盟將成爲其中一個優秀樣板。要強調的是,亞洲的整合應將政治意味淡化。放眼長遠,我們要在RCEP的框架內,讓中國和東盟的合作形成“小馬拉大車”的帶動效應,從而助推亞洲地區的整合進程,不斷往前走。
二是充分發揮中國—東盟10+1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示範作用。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有望快速增加。要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的區域和次區域經貿合作,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下的經貿合作、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等。持續創新中國東盟的合作模式,如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共同建設“兩國雙園”産業合作模式取得良好效果,20世紀90年代中國與新加坡合作建立的蘇州工業園也已成爲中國與東盟産業合作的典範。此外,雙方還應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推進中國—東盟的2030合作計劃,進一步拓展雙方的戰略合作內容。
三是加快中國與東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務實合作。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産業和科技領域都在開展深入合作。加快與東盟開展在數字經濟領域合作,推動中國與東盟在金融支付領域實現互聯互通。深化在金融支付領域的合作,可有效推動東盟內部跨境支付、清算等便利性, 也可以使中國興起的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拓展到東盟地區,增加雙邊經貿和人員交流的便利性。
經濟關系的背後,往往是政治與安全問題。
“政治和安全夯實之後,就可以把我們的供應鏈、産業鏈穩定下來。因此未來,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在利益分配上不要太過計較,中國可以適當作一些讓步。”陳鳳英認爲, 亞洲地區的整合發展不能粗放,一定要用心去經營,特別是要做好利益融合。要做到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在此基礎上,把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經營好。
“亞洲是我們的家園,中國經濟遲早要完全融合于亞洲,而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陳鳳英強調,我們需清醒地認識到,亞洲是一個經濟整體,沒有辦法脫鈎也不能脫鈎。當然,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做另一個歐盟,但始終要考慮政治安全因素。這是今後經營好亞洲,以及中國與東盟合作關系的關鍵點。
中國和東盟,山水相連、血脈相親。雙方三十年“不忘初心”, 未來仍將攜手同行。在新冠疫情加速百年變局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的當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中國將與東盟一道,積極推進後疫情時期交往合作,加快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同應對國際地區挑戰,構建更爲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本文刊于《中國發展觀察》雜志2021年第12期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爲主線、以經濟爲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産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數據庫列爲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A座7層(郵編:100176)
網址:www.chinado.cn
公衆號:ichinado(中國發展觀察)
電話:010-6835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