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進行演講時遭到槍擊,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終年67歲。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受安倍遇刺事件影響,7月8日日經225指數盤中跳水,回吐大半漲幅,截至收盤,漲0.1%。
在2020年8月28日,日經225指數也發生過一次直線跳水。當時因安倍晉三辭職的消息傳出,日經225指數一度跌逾2%,截至收盤跌1.41%。
單從股市表現來看,安倍晉三對經濟的影響力已明顯減弱,但日本在“安倍經濟學”的影響下已經走過了10年,未來日本經濟還會繼續沿著“安倍經濟學”的軌道走下去嗎?
安倍經濟學曾帶來繁榮
2006年9月,安倍晉三第一次當選首相,由于身體原因在一年後辭職。
2012年,安倍晉三時隔5年再次就任日本首相,2020年8月28日再次表明辭職意向。當月24日,安倍晉三自第二屆內閣成立以來的連續在任天數達到2799天,超過他的外叔祖父、前首相佐藤榮作,成爲日本曆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
然而在他長達8年的任期內,主要政治目標均未實現,包括修改和平憲法、解決和俄羅斯的領土爭端問題、日本經濟實現2%的通脹率。
安倍晉三第二次出任首相後,推出以搞活經濟爲目標的“安倍經濟學”。核心爲:超寬松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被形象地稱爲“三支箭”。
2015年10月,安倍晉三又提出新的“安倍經濟學”三項重要舉措(即“新三支箭”),包括發展經濟、改善社會保障、支持兒童培育,希望以此提振人口出生率,力圖2020年日本GDP能達到600萬億日元。
2013年,黑田東彥出任日本央行行長,貫徹“超寬松貨幣政策”。
得益于第一支箭,2013年至2019年,日本房地産市場及股市反彈,日元大幅貶值,日本貿易逆差顯著縮小。
2012年11月開始,日本股市反彈,到2013年3月底,已經給日本企業增加了120萬億日元的市值,比日本政府的全年預算還要多。
自2013年以來,日經225指數累計漲幅高達155%,在全球重要指數中漲幅排名第4。在過去的10年中,日經225指數只有2018年和今年出現了下跌。
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日本月度完全失業率始終處于4%以上,一季度甚至高達4.5%。但在2018年,該數據已降至2%。目前,完全失業率仍然維持在2%-3%之間。
2014年二季度至2015年一季度,日本CPI增長率也超過2%,一度高達3.7%;2015年下半年開始回落,呈現出正負交叉的走勢。
“三支箭”只剩下一支
繁榮之後,危機浮現
首先,即便是在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安倍執政期間日本實際GDP年平均增長率也僅爲0.9%。實際GDP增長率僅在2013年、2017年達到或超過2%的水平。
日本貿易結構也並不穩定,出口總額在2012年-2015年連續下降,僅2016年、2017年兩年保持了貿易順差狀態。
在股市的繁榮中,日本企業卻沒有亮眼的表現。胡潤百富《2021全球獨角獸榜》顯示,美國有487家獨角獸企業,排名第一;中國301家,排名第二。日本獨角獸企業只有6家,排名第十三,落後于韓國、印尼、新加坡等國。
而且,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副作用也很明顯。
經濟學博士黃亞南,在2013年出版的《安倍經濟學:豪賭日本未來》一書中指出,“安倍經濟學”一詞不是安倍本人所創,而是日本媒體套用了美國的“裏根經濟學”。衆所周知的是,“裏根經濟學”的一個巨大副作用就是給美國帶來了巨額赤字。現在日本的國家債務余額已經超過GDP的200%,一旦“安倍經濟學”的實驗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現實似乎正朝著學者的預測走去,截至2021年底,日本政府債務占名義GDP高達2.25倍。除了中央政府債務飙漲,一般政府的債務隱憂更大。截至2021年三季末,日本一般政府外債超過186萬億日元,相比2012年底翻倍不止。
據人民日報報道,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末,日本政府長期債務余額首次突破千萬億日元關口,達到1017.1萬億日元,連續18年增長。包括國債、融資、政府短期證券在內的政府債務總額爲1241.3萬億日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8萬億日元,連續第6年創曆史新高
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利空彙市。2012年底,美元兌日元彙率爲86.32;2022年7月6日美元兌日元彙率爲135.43,日元彙率貶值接近57%。另一方面,日元貶值也讓日本民衆購買力變相降低。
除了影響鮮明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並沒有突出表現。
財政政策方面,安倍爲解決投資低迷的問題,選擇降低企業所得稅,調高了消費稅,5年時間內將消費稅從5%提升到10%,本就疲軟的日本消費再度蒙上陰影。
結構性改革方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友駿曾發文稱,安倍的結構性改革沒有創造出足夠的市場需求,最終演變爲“無關痛癢”的政策調整。
日本“少子化”“老齡化”的社會結構也未獲改善。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占比爲23%,到2020年,這一比例上升爲28.7%。
日本經濟陷入低迷,尚未複蘇
在疫情的沖擊下,安倍晉三辭職時,日本經濟狀況已陷入低迷。
日本內閣府發布的2020第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初值顯示,日本在2020年第二季度實際GDP比上季度下降了近8%,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日本時報》稱此次降幅爲195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日本內需大幅下滑,2020二季度個人消費環比一季度下降8.2%,消費性開支的降幅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可能延續到十年之後。
如今,日本經濟恢複乏力。2022年6月7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2年日本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爲1.7%,較1月份的預測下降1.2個百分點,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6%),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9%)。
根據日本內閣府的統計,從2021年一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的5個季度,日本實際GDP增長率換算年率分別爲-1.3%、2.1%、-2.9%、3.8%、-1.0%,說明日本經濟還沒有進入穩定的複蘇軌道。
2022一季度,占日本GDP比例最大(55%左右)的個人消費支出下降0.03%,企業設備投資雖有一定增長,但增長率也僅爲0.5%,不足以將整體經濟帶出負增長狀態。
日本經濟政策走向如何?
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但安倍家族對政策的影響仍在。
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目前擔任日本防衛大臣,他的侄子也已經站在政治生涯的起點。
2022年6月,黑田東彥也發文表示,日本經濟仍在疫情陰霾下恢複,收入方面也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下行壓力,根本不具備收緊貨幣政策的條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經濟外交研究室主任王金波,在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指出,在疫情沖擊以及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情況下,安倍遇刺所導致的政治沖擊,在短期上可能會對日本經濟産生沖擊,尤其在微觀、中觀上對日本産業層面或産生較大影響。
在宏觀層面,則可能會對日本推動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以及日本對東亞的産業鏈産生短期沖擊。但長期來看,由于其已經卸任首相職務,此次事件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不大。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經濟學家Harumi Taguchi認爲,“這(安倍晉三遇刺)並不會産生重大的影響。日本的選舉已經朝著對自民黨有利的方向進行,而且岸田文雄政府目前的政策與安倍政府當時的政策相差也不遠。”
松井證券高級市場分析師Tomoichiro Kubota表示:“(安倍晉三)遭遇槍擊可能會在中長期産生影響,市場將看到日元大幅升值和股市下跌。安倍晉三一直支持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安倍晉三遭遇槍擊)可能會導致日本央行的政策改變。”
大和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Mari Iwashita則認爲,“由于安倍晉三在海外的知名度可能大于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外彙市場的反應可能會更大。安倍晉三提出的‘安倍經濟學’産生了長遠的影響,因此人們認爲日本的一些政策可能發生變化。鑒于目前還缺乏一些細節,日本國債市場的投資者可能會采取觀望的態度。”
瑞穗證券首席信貸策略師Hidetoshi Ohashi認爲,日本公司債券可能在利率方面會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安倍晉三的槍擊事件加劇了利率風險的不確定性,我們可能會看到公司債券的發行量減少,同時導致息差擴大。”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陶玥陽 綜合報道
編輯 余冬梅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