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舉行的 “創意無限”全國兒童故事創作大賽頒獎典禮上,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主席顔曉芳女士爲小學生推出了新的中文閱讀資源。
名爲《記 “疫”寶盒》的讀本的故事題材包括比賽中的36個獲獎作品,今年的全國兒童故事創作大賽共收到超過1200個來自小學至高等學府的文學作品,從小學到高等院校都有。該資源分爲六個不同的閱讀級別,將從9月中旬開始向所有小學分發。
在這次活動中,國務部長甘秀煌女士還爲首屆“我們是小網紅”全國小學生短視頻制作比賽的獲獎者頒獎,這次比賽吸引了來自60所學校的360多份作品。
爲了鼓勵使用中文進行交流,並培養小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比賽要求學生組成最多5人的團隊,制作3分鍾的視頻短片,創造性地表達他們對 “家 ”和 “愛 ”主題的看法。
這些比賽由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和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聯合舉辦,向學生灌輸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興趣和欣賞。
從1987年起,新加坡逐步統一了語文源流學校,所有學生都以英語爲第一語文,其他語文爲第二語文。
雖然新加坡華裔占總人口的77%,在語言使用上英語終究還是超過華語,但是這不代表新加坡放棄華文教育,不如說雙語教育才是未來的主流,中美兩大強國的世界格局下,雙語能力已是人才競爭中的必備能力。
教育部和學界2004年開始高度關注本地家庭用語逐漸傾向英語的社會語言現象,2010年的母語教育改革提出“樂學善用”的理念和具體落實改革的方法,並跟著語言環境的改變來調整與配合,這包括融入更口語化、生活化的教材,以及采用更真實、更多元的本土生活題材等。
圖片來源: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
這些年來,同時通曉英語和母語的比率也有所增加。華人從10年前的58%增加至62.3%,4.3個百分點的增幅在新加坡華巫印三大族群當中是最高的。
大部分家長肯定也是願意自家孩子掌握多種語言,更好的適應未來贏得更好的發展,官方也呼籲家長們在家多講母語,爲孩子的語言教育提供有力支援。
當新加坡社會風氣整體過度崇尚西方文化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開始推行以“儒家運動”和“共同價值”爲代表的華語運動。
某種程度上,新加坡人的認同感就來源于這種對多元種族和文化的開放包容。新加坡政府在孩子學習華文,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道路上在不斷努力。
而隨著區域發展戰略盛行的當下,新加坡馬六甲海峽“一港壟斷”的優勢,在逐漸地慢慢縮小。
中國作爲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重要合作夥伴,新時期下的協同發展,是他們一個重要的合作議題。出于經濟貿易方面的考慮因素,新加坡政府也在大力推廣華文教育。
而除了積極推動華文教材的革新外,新加坡對華語教育的重視還體現在其他的許多方面。
那麽,新加坡的華語課堂究竟是怎樣的呢?在新加坡,華文老師一般會采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們口語表達的能力:
1、鼓勵不同回應方式
新加坡的教師們會尊重和接納孩子不同的回應方式,鼓勵沒有華文基礎的孩子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
教師會經常與孩子們進行交談,話題一般是他們感興趣或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事。教師也鼓勵孩子們回家後和家人、身邊熟悉的人多用華語交談。
3、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
教師爲孩子們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體驗用華文表達的樂趣。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用自己准備的一張和家人吃飯的照片或圖畫,分享與家人一同用餐的感受。
此外,新加坡的老師一般用以下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漢字:
1、認讀環境中的標記和文字
教師們會在學前教育中心和教室的角落、牆壁貼上標記和文字,有選擇和目的性地在孩子的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或物品名稱,輔助孩子認讀。
2、運用形象法了解漢字特征
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猜字謎”的方法,讓孩子認識簡單的象形文字(如口、人、日、月)。教師也可以用圖畫或顔色來表示偏旁的意思。
3、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繪本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們也會提供其他內容豐富的繪本,鼓勵孩子們自主選讀。
關于新加坡疫情入境最新政策及留學院校申請等問題,歡迎留言分享哦~或者私信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