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外南夢的海軍基地內拍攝的參加失聯潛艇搜救行動的印尼海軍船只。 (新華社/法新/圖)
據中國青年網2021年4月21日消息,印尼國民軍司令哈迪·賈詹托說,印尼潛艇“南加拉”號21日淩晨3點左右,在巴厘島以北96公裏處水域失蹤。失聯潛艇可能已經沉沒到約700米深的海溝,目前印尼軍方已經出動多艘軍艦前往事發海域搜尋。
當天,“南加拉”號潛艇參與魚雷發射演練,但並未按照預期彙報演練結果。“南加拉”號原本最多能搭載34人,但“南加拉”號在失聯時搭載了53名參與演習的艇員及相關人員,日前,印尼海軍已公布了艇上53名人員的名單。
2021年4月22日,印尼總統佐科通過總統府秘書處的Youtube賬號發布視頻,表示援救53名潛艇人員是最重要的任務。截至22日下午三時,印尼已出動六艘搜救船和一架直升機進行搜救。
印尼軍方已經請求周邊國家協助搜尋。
法新社2021年4月24日最新消息,印尼軍方負責人稱,印尼搜救人員找到了失蹤潛艇殘骸,包括潛艇內部的部件和物品。印度尼西亞軍方還宣布,失聯潛艇已經“沉沒”。
“在過去的幾天,我們在潛艇出現的最後地點找到了殘骸和物品。”印度尼西亞海軍參謀長尤多·馬戈諾告訴媒體稱,“如果沒有外部壓力(破壞)或者魚雷發射裝置沒有損壞,(這些物品)不會出現在潛艇之外。”馬戈諾表示,掃描發現潛艇在水下850米深的位置,遠遠超過其生存極限,但現在尚未發現潛艇人員的屍體。
四旬潛艇經過多次翻新
此次印尼失聯的潛艇,盡管不是很先進,卻也系出豪門——德國的209級潛艇。從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霍瓦茲·德意志船廠共生産了六十余艘209級潛艇,統統用于出口(除在德國生産的外,還有幾艘是以許可證方式在用戶國建造),創造了常規潛艇出口數量最多、使用國家最多兩項世界紀錄。
這款堪稱潛艇中的“桑塔納”的德國“海狼”,在印尼被叫做卡克拉級潛艇,印尼海軍共裝備有401艇“卡克拉”號和402艇“南加拉”號兩艘。
本次發生事故的“南加拉”號,于1978年3月開工建造,1981年交付印尼海軍,艇齡已經達到40年。按照外媒的說法,卡克拉級曾經接受過三次現代化改造,一次是由制造商德國HDW公司實施,但改造周期長達三年,經費超支嚴重。印尼海軍決定再也不讓德國廠商插手了。
上世紀90年代末期,印尼海軍在本土對兩艘潛艇進行了翻新。最近的一次翻新是在2011年進行的,由韓國大宇公司負責,翻新了柴油機,更換了新的電池組,還改進了作戰系統。該型潛艇的載員爲31-34人,但是出事時艇上卻載有53人,印尼軍方宣稱有20名軍校學員隨艇實習。
據路透社4月21日消息,印尼海軍在一份聲明中稱,潛艇“可能在下潛過程中發生停電故障,導致控制系統中斷,從而無法啓動緊急響應程序”。
中國軍事評論員王笑夢認爲,該潛艇出事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魚雷發射的時候發生爆炸,致潛艇艏部重創沉沒,但是印尼軍方稱,並未聽到水下爆炸聲。二是潛艇發射的時候機械故障,導致魚雷管前後蓋同時開啓,海水大量湧入,導致潛艇沉沒。三是其他機械故障,比如壓載水艙出現問題、蓄電池發生爆炸等等。
這艘老舊潛艇已經年過四旬,盡管經過現代化改裝,但是設備和船體老化卻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更是大小毛病不斷。6年前的一次授獎儀式結束後,該艇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成功靠岸停泊。
近年來,因爲裝備老舊,印尼軍隊遭受了不少損失:2015年,印尼一架軍方運輸機在起飛2分鍾後就墜毀到了其北部一個居民區,造成一百多人死亡;2016年,印尼空軍另一架運輸機在軍演中撞山墜毀,導致機上13人全部遇難;2020年6月,印尼軍方一架直升機在執行訓練任務時墜毀,造成4名軍方人員死亡、5人受傷。
多國展開救援
印尼海軍潛艇搜救能力有限,一旦出事往往只能依靠外國。印尼海軍與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越南等簽署了協議,一旦出事,可以請求上述國家派出潛艇救援船和相關設備進行搜救。
由于距離近,新加坡海軍最先出現。2021年4月22日,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臉書發帖稱:“我軍與印尼軍隊關系密切,多年來進行過多次聯合軍演和合作。此時我們當然要盡力提供協助。本次要搜救的海域遠在1500公裏之外的深海,我們的搜救船第一時間出發。”
新加坡海軍有一艘專門的潛艇保障救援艦——“速救”號,該艦于2008年11月29日由新科海事公司(ST Marine)下水。這艘艦集成了一個直升機甲板和獨特的救援作業空間。艦長85米,寬18米,可搭載一艘潛艇救援艇(SRV)並且裝備了裝卸系統,但是這艘救援潛艇最大潛深只有500米。該艦有8個重症病床和可供40人使用的再加壓室,曾參與2014年3月馬航MH370、同年12月印尼亞航8501的搜救工作。2015年1月14日,它在爪哇海海床發現了亞航8501殘骸。
澳大利亞是國際潛艇逃生與救援聯絡組織的成員國,其深海救援能力不亞于新加坡。該國裝備的REMORA深潛救生艇一次可援救6名艇員,最大作業深度500米,最大對接傾斜角60°,可與甲板加壓艙對接,進行壓力下轉運。
澳大利亞還擁有2艘潛艇救援船,分別是“Besant”號和“Stoker”號,該型艦除了配備專業潛艇救援系統外,還可作爲海上補給船舶提供服務。“Besant”號總長83米,型寬16米,吃水4.25米;“Stoker”號總長93.2米,型寬16米,吃水4.05米。
潛艇失事後,當艇上情況穩定或無逃生可能時,就應等待救援,即以防險救生部隊爲主,組成水面和水下支援力量對潛艇及艇內人員進行援救。
采用這一方法的最大難題,是艇員在待救期間的生命支持問題,包括高壓、進水、空氣質量、有害氣體、氧中毒、寒冷、食物、飲水等專業問題。因此,時常發生等不到援救力量到達艇員已喪生的慘劇,但是印尼國內對救援並未感到絕望。
《艦載武器》主編石宏介紹,潛艇救援整個過程其實可分爲兩部分:一是自主逃生,二是外部救援。按照美軍的救援研究表示,這兩部分缺一不可。
自主逃生相對簡單直接,英海軍自上世紀60年代研究成功的“自由上浮”逃生法,即:失事後,如果所處水深不超過一定深度,利用逃生服保障基本生存(其中包括幹式救生服、頭套、浮力的肩圍、單人救生筏等),然後進入逃生塔、逃生浮力艙等裝置自行逃生。
但是該方法受限較多,通常認爲不能超過水深180 米;受傷或有明顯外傷的艇員不能采用該方法;爲盡量延緩或避免“減壓病”,潛艇艙室應保持常壓(這對于失事潛艇來說,其實很困難。當然,現在有采用預吸純氧來大幅降低減壓病發病率的一種方法。自上世紀末研究至今,綜合各種情況,大約能降低35%到40%的發病幾率——在羊和豬身上試驗得出的結論)。所以現在研究的通常是在自由上浮之外,增加逃生艙進行二次保護。
潛艇救援屬于一項非常重大而繁瑣的工程項目,人類在近20年才逐步開發出一套相對而言行之有效的救援系統(之前基本就是靠潛艇救潛艇,效率奇低)。當然,無論是之前的老方法還是現在的新方法,主要還是通過救生口對接直接進入潛艇內部進行“幹救援”。
援潛救生是一項集潛水醫學、深潛技術和動力定位系統等技術于一體的複雜工程,至今仍是世界上尚未徹底解決的難題。目前,世界上擁有深潛救生艇的國家,只有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這種裝備最早源自于1960年代,當時美、蘇兩國潛艇事故頻發,兩個超級大國爲了對事故潛艇上的艇員實施救援,開始研究深潛遇難潛艇的營救問題。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演進,這些裝備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絲毫不亞于太空飛船和衛星。
印尼海軍參謀長馬戈諾表示,失事潛艇上的氧氣能支持72小時。針對社會上質詢潛艇條件是否適宜作業的問題,他表示,該潛艇的狀況可以進行潛水和訓練,人員和物資都沒有問題。
然而從最新情況看,情況很不樂觀,失事潛艇上的人員生存的希望非常渺茫。
2021年4月21日,印尼國防大學教授康尼(Connie Bakrie)接受CNN Indonesia采訪時表示,雖然失事潛水艇的服役時間很長,但是是否有資質繼續工作也取決于維護和保養的情況,並表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搜救,而不是問責。
然而,潛艇失事的深層次原因,總歸是要問責的。
韓國進行的升級改裝是不是造成該潛艇失事的原因?畢竟這個新興工業國在軍工領域的口碑著實不太好:K9火炮在延坪島炮戰中故障頻出、K-21步兵戰車泅渡試驗時沉沒、自産209級潛艇螺絲斷裂、T-50教練機在航展上當衆表演爆胎、KDX-III驅逐艦船體出現裂痕……
而印尼本身的艦船技術保障和維修能力不足,也是造成潛艇失事的重要原因。技術保障、裝備維修,不僅業務性和技術性都比較強,保障任務也很複雜、艱巨。
印尼海軍如何善後?
實際上,印尼曆史上已經吃過因工業實力不足而導致裝備損失的大虧了。冷戰期間,蘇聯爲了擴張勢力範圍給了印尼大量的武器裝備,包括一艘排水量達到18000噸的“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但是蘇聯不可能將後勤保障人員和相應的維護設備等都一並白白贈與。
由于缺乏技術人才和工業基礎,這艘巡洋艦到印尼之後,面臨的最嚴重問題就是得不到妥善的維護保養,出現故障印尼海軍只能幹瞪眼。僅一年時間,這艘巨艦已幾乎喪失戰鬥力,只能送回蘇聯大修。當它駛入蘇聯遠東造船廠,一些工人看見該艦變成了這副模樣,甚至傷心地哭了起來。然而,修繕完畢回到印尼之後一切照舊,短時間內就又徹底喪失了航行能力,後來印尼當局幹脆將這艘巡洋艦拆毀。
如今,曆史又一次重演。偏偏印尼高溫高濕高鹽分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又是武器裝備、電子設備的“大敵”,裝備老化速度很快。
印尼軍隊以後該怎麽辦,這還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而209級潛艇也將因此要蒙受形象受損的後果,這是近年來該級潛艇第二次沉沒了——2017年11月15日,阿根廷海軍“聖胡安”號潛艇在距離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大約430公裏的南大西洋海域巡邏時失蹤。“聖胡安”號潛艇與本次失事的印尼潛艇,都是1980年代從德國購買的209/1300型常規潛艇,當時“聖胡安”號潛艇上有44名官兵,包括阿根廷史上首位女性潛水員。
“聖胡安”號在最後一次與阿根廷海軍聯絡時,曾報告通氣管進水。在聯絡幾個小時後潛艇發生爆炸,“聖胡安”號潛艇失聯之後,多國展開聯合搜索,在多日搜尋無果後,11月30日,阿根廷當局宣布停止搜救。12月,阿根廷海軍司令遭到解職。
一年後,2018年11月17日,阿根廷海軍在南大西洋約800米深處發現了聖胡安號的殘骸,該潛艇已經解體,但阿根廷當局沒有選擇打撈。隨後阿根廷總統宣布舉行爲期三天的全國哀悼。
那麽,這次潛艇沉沒會在印尼政壇和軍界造成什麽樣的沖擊?時間會給予答案。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楊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