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現場。 黃慧 攝
第六屆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現場。 黃慧 攝
中新網甯波10月20日電(記者 黃慧)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港航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共應時變、共克時艱、共商時策?20日,第六屆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在浙江甯波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位嘉賓線上線下齊聚,共話全球港航業面臨的“危”與“機”,共商港航高質量發展大計。
加強港航業國際合作成共識
當前,港口物流供應鏈受阻,海運運價持續高位,港航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亟待共同謀劃未來發展。
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表示:“本屆論壇以‘共應時變、共克時艱、共商時策’爲主題,我們期待全球港航業能夠圍繞這個主題開展常態化的合作,並創設長效合作機制。”
“港口是樞紐性、基礎性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和重要支持。”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表示,要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開創港口海運國際合作的新局面。
近年來,甯波紮實推進世界一流強港建設,港口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據介紹,目前甯波舟山港已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架起貿易通道,開辟集裝箱航線超280條。2020年,甯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1.72億噸,同比增長4.7%;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872萬標准箱,同比增長4.3%,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年集裝箱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三。
會上,甯波航運交易所與韓國海洋公社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加強船舶評估等方面的信息服務交流,進一步提升雙方在國際航運市場的影響力和市場服務能力;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與大連海事大學簽署人才交流諒解備忘錄,將進一步加強多方面合作。現場還發布了《全球港航共應時變、共克時艱、共商時策之甯波宣言》。
據悉,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自2015年首次舉辦。前五屆論壇已吸引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單位、逾2500人次的代表參會,該論壇的國際影響力也逐年增強,成爲港航業內人士共話合作的較好平台。
第六屆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演講環節。 黃慧 攝
中外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
目及未來,全球港航業如何邁向高質量發展?現場,多位中外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圍繞“構建港航命運共同體,服務經貿發展新格局”“後疫情時代港航業的發展趨勢和挑戰”“高質量打造後疫情時代港航合作夥伴關系”等主題分享真知灼見。
記者梳理發現,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成爲現場提及的高頻詞彙。
針對國際海運目前面臨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在書面發言中建議:加快共建共享海運大數據平台,加強海運數據流通與彙聚;協作開發貨、船、港、等國際海運大數據智能服務算法和系統,綜合應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挖掘海運互聯網、物聯網、數據庫等多元數據價值,構建國際海運鏈大數據智能服務平台;持續加強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推進國際海運業大數據智能化轉型進程。
在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何建中看來,港航業應把握數字全球化新趨勢謀轉型。同時他認爲,港口應在已有節能減排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源頭上加強科技攻關,改進施工工藝,減少噪音、汙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從用能結構上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的更新利用,促進港口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
談及目前熱議的供應鏈韌性,德路裏航運咨詢董事總經理蒂姆·帕沃表示,只有港口問題得到解決,供應鏈才能變得更加堅韌和穩定。除眼前挑戰外,他認爲實現低碳是中長期挑戰。“希望能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倉儲設施,長期來看會發揮巨大的作用。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我們要從現在開始行動。”
馬士基集團副總裁、馬士基碼頭公司亞太區總裁喬納森·戈德納認爲,經營之道、以客戶爲中心提高效率、自動化和新技術應用這三大要素對于供應鏈韌性的構建非常重要。“盡管道路崎岖,自動化將是提高供應鏈韌性的核心。”
面對疫情以來發生的港口效率之“痛”、航運市場之“患”,浙江省海港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甯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劍宏表示,“氣定神閑”未必都對,更得應變;“獨善其身”未必都對,更得合作;“坐擁臯比”未必都對,更得開拓;“輕車熟路”未必都對,更得創新。
他認爲,應高度凝聚共應時變、共克時艱、共商時策的共識,推動形成全球港航抗疫命運共同體,持續深化相互間互利共贏的業務合作,內外並舉穩定物流供應鏈。(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