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想象面前這個超級大港只需要10名左右的管理人員嗎?
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島人工港,單單是這一座海港的年吞吐量,就比美國所有港口加起來還要多,它就是我國的洋山港。
不過在我國人民都在爲它的建設歡呼的時候,新加坡卻坐不住了,還曾焦慮不已地想要阻止這項工程,這和他們有什麽關系?洋山港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
洋山港作爲一個全球最高級別的深水港,同時也是中國國力的一個裏程碑式的象征。近年來,國內外各大媒體與論壇上,對于這個港口的討論也一直熱度不減。
洋山港區位于浙江省崎岖列島海區的小洋山島上,與上海市浦東新區蘆潮港點距離爲32公裏,距國際遠洋航道104公裏,總體規劃共可形成陸域面積約爲20多平方公裏。
可以說從地理位置上看,洋山港並不在上海市區,而是遠離了中國大陸。
乍一看,貌似也並沒有多麽高的港口區位優勢凸顯出來。而新加坡作爲一個島國,因靠近被稱爲“世界交通十字路口”的馬六甲海峽,在集裝箱普及之後,很快成爲了世界航運集散中心。
那麽爲什麽位于中國東海邊陲小島上的這個港口,會讓相距千裏之外的新加坡有“焦慮感”?新加坡還在中國建設洋山港時三番五次進行阻撓,這背後到底有何原因?
首先,洋山港的建設規模是相當巨大的。
它能夠停靠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貨輪。它的建成,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新加坡的港口貿易,因而被認爲是在搶新加坡的生意。
洋山深水港建設完成後,其集裝箱吞吐量可達3500萬箱以上,占據全球所有港口吞吐量的10%左右。洋山港整個的配套建設投資金額高達700億以上,它的建設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手筆了。
其次,洋山港的投入使用,會對新加坡的港口貿易帶來不小的影響。
過去,在國際集裝箱貨物中轉上,新加坡的港口設施設備都比較先進與齊全,是亞洲的貿易中轉中心。
所謂貿易中轉,其實就是在大型的集裝箱貨輪到達新加坡後,再換成相對小的船只,運送到各個國家的港口。
新加坡也因此迅速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在全球化發展中一躍成爲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不僅僅通過港口貿易服務積累了大量財富,各大金融集團在這裏也設有分支機構,給當地提供了諸多高薪的就業崗位。而那時候的中國,並沒有一個合適的大型貨物中轉碼頭。
如今,當洋山港問世以後,新加坡緊張不已,認爲自己的港口將會被洋山港以及中國背後巨大的市場所超越。事實的確如此,新加坡常年蟬聯全球第一的集裝箱吞吐量終于在2010年被洋山港所超越。
當然了,之所以它能夠迅速超越新加坡,幫助中國上海港成爲全球第一大港口,和它本身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是分不開的。
上海在近代以來一直都是中國重要的貿易樞紐,並且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成爲了全亞洲最大的城市和國際貿易中心之一。
由于上海面朝東海,處于中國海岸線的中間位置,北至北京、天津,南到廣州、香港等地的距離都不是很遠。
作爲貨物集資與中轉,它有著巨大的地理通達上的便利。同時它又處于長江口附近,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可以到達南京、武漢、重慶等內陸區域。
所以正因爲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讓建國後的上海也一直受到了國家的重視與關切。
另外,洋山港除了占據著上海這塊絕佳的中國寶地,它距離日本、韓國以及東南等地之間的距離,也都大致相近,對于交通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優勢。
而且盡管洋山港的地理位置不在上海市區,但它附近的港口條件極好,可以滿足大量的貨物運輸。
再加上本身貨物運輸至上海市區,都必須要陸路經過東海大橋,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關的安全系數。
當然了,洋山港這一巨大工程的建成,也是相當不易的。
該港口一共分爲四期,在其建設過程中,單是北港區就已建成集裝箱專用泊位16個,吹沙填海1億立方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宏偉工程僅僅用了不到六年時間就全部拔地而起,這也創造世界建港史上的奇迹。
在長達5公裏左右的碼頭上,整齊地排列著60台集裝箱橋吊,平均不到100米就有一台,這在世界集裝箱碼頭中也極爲少見。
同時洋山港還擁有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智能碼頭系統,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只需要1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對整個港口系統進行管理。
所以從多方面講,這個港口的競爭力都是非常突出的,也難怪新加坡等國的反應會如此強烈。不過,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是勢不可擋,這些國家除了默默接受,也別無選擇了。
洋山港的建設,也是中國邁向國際,繼續深入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它鞏固了上海港在全球貿易中不可撼動的地位。同時,洋山港大膽的選址,凸顯了中國人民高瞻遠矚的目光,極大促進了中國港口建設技術的發展。
而洋山港接下來的一系列配套建設也會不斷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也會隨之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