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關山萬千重,漂洋過海,崇文中小學,我來了。
走進你,數說崇文的古今,那些年,那些事,幾多辛酸,幾多磨難,幾多感慨,幾多期許……故事那麽多,親近那麽久,注定我的支教之路不會孤獨。
滄桑砥砺五十載 薪火相傳譜新章
崇文中小學走過曲曲而輝煌的曆史。1955年到1966年,蘇北華人子弟要入學的人數逐年增多,原有的中學均人滿爲患,子安入學難成爲困擾華人的現實的問題。鑒于這樣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需求,棉蘭先後成立了以殷商爲主的“光華中學”籌辦委員會和青壯精英爲主的“育才中學”籌備委員會。後來,兩方的籌備委員會合並起來,集中人力物力,同謀發展。崇文中學就在這種大氣候下應運而生了。學校基金會于1955年6月15日在印尼公證處注冊成立。從1955年8月1日開學到1966年被政府關閉,只辦了10年,但培養了9屆高中畢業生,16屆初中畢業生。當時的教職人員有100多人,3000多名中小學生。1965年至1997年,是崇文人四顧茫然的時期。直到1998年,校友開始創建“崇文教育基金會”,學校現任董事會的黃兩承、黃世平、杜保國等人均是當時基金會成員,他們編譯4000多本漢語400句中文課本上下冊,免費贈給印尼國民中小學及一些大學作爲學習中文的教材。2004年,崇文基金會進行改組,推選蘇用發先生爲理事長,基金會在蘇先生的領導下,從一般的校友會(同學會)發展成爲一個強勢的基金會,在“先求其有,再求其全”的口號下,率先創辦了“崇文華文學院”,現在已經成爲一所影響巨大的中文補習學校。2010年3月27日,在紀念崇中55周年及崇文華文學院3周年的“聯歡之夜”大會上,理事長蘇用發校友發動重建“崇文三語中小學”的計劃,得到校友的熱烈響應和支持,在短短的半小時內落實了建校資金的80%,接著基金會馬不停蹄,在攀京大商貿區(MMTC)購置了一公頃地皮,5月奠基,2011年7月開學。崇文三語中小學及幼兒園開辦了6年,現有教師100多名,中文部教師14名,其中中國僑辦外派教師7名。有從幼兒園到到高三年級的學生近3000人。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學、初中、高中的畢業班學生參加曆年“國考”(UN)即國家會考成績斐然,均獲得100%的通過率。
老骥伏枥志千裏 自強不息崇文人
時光倒流,憶起剛來崇文中小學的那一個情景,總令人難以忘懷:一進校門, 一位年歲已高的老人,手持拐杖,在一位年輕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上前來與我們一一握手,用中文歡迎我們中國教師的到來。來崇文之前的猜想,疑慮,一切雜念因此被征服,我是瞬間被感動了的。當隨行教師介紹這就是黃兩承老先生-“崇文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的時候,我更是驚訝得張口結舌:這怎麽可能?怎麽可能?在他的辦公室坐下來的時刻,我一次又一次打量著眼前這位年歲已高卻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身材並不高大,腿腳有些不靈便,剛毅的臉上刻著歲月的印記。在友好客氣地表達了歡迎我們的善意之後,老先生“語必驚人”:對著我們一個個的指名道姓,竟然可以准確的對號入座……對我的了解則是更多,除了用普通話說出了名字,居然還向與會人員介紹我的一些個人簡曆,讓我驚訝不已。作爲一個董事長,一個高層管理者,對新人的履曆有所了解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于已經90歲高齡,手術初愈,行動不便的老人,能對我一個來自中國的素未謀面的教師,能有如此細致深入的了解,不由得讓人感到驚奇,令人肅然起敬,我再一次被感動了。
在崇文工作的日子裏,我們總會感受到黃老前輩“老骥伏枥志千裏,自強不息崇文人”的那份熱血情懷。文藝彙演從節目篩選到正式演出,他老人家三次親臨彩排現場審核和點贊,學校義賣會也不顧人多擁擠拄著拐杖到各個檔口轉悠轉悠,瞧一瞧,看一看,嘗一嘗。漢語技能大賽、幼兒園家長開放日、師生合照、考場巡視……事無巨細,躬親示範。黃老師尤其重視華文教育,關愛中國教師,周日安排我們去附近的勿拉灣、網眼、馬達山轉轉,春節安排我們到多巴湖度假,元宵節與我們共進午餐,請我們吃印尼飯。當我得到邀請去參加領事館組織的羽毛球比賽後,他馬上叫來部門負責人安排好車輛,保證准時參加比賽,還跟我聊起他年輕時代的羽毛球情結,學校的羽毛球發展狀況。當他得知我對華人生活和崇文曆史有些興趣,特叫秘書送來他自己撰寫的相關文稿。黃老師91高齡了,最近常會感到頭暈,那一天,在他辦公室與他聊著聊著,他感到有些不適,叫來校醫驗血,隨後又撥電話預約了醫院醫生的電話……過了一些日子,黃老先生不顧身體不適,來到三樓中文部辦公室,看望教師,與我們聊生活,聊學校的狀況,然後拿起拐杖,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繼續去巡視小學部的考場情況了……
黃兩承董事長就是印尼老一輩華裔的縮影。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他是崇文的精神力量!沒有他的複校的執念,沒有他的振臂高呼,沒有他的四處奔走,也就沒有崇文中小學的今天。當我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了學校的前世今生滄海桑田後,我常常被黃老先生那老骥伏枥,志在千裏,“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耿耿忠心、良苦用心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震撼著,激勵著。“自強不息,誠信創新;奉獻社會,文明興國”“你披著赤道線的陽光,屹立在日裏河畔。巍峨的校樓樸素大方,溫暖的教堂寬敞明亮。啊,崇中—親愛的母校,華族青年學習的搖籃,充滿了幸福和溫暖的陽光。”誠然,這些彌足珍貴的崇文精神傳統已在薪火相傳。黃兩承董事長、蘇用發理事長,杜保國副理事長、黃世平秘書長等董事會理事會成員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躬親示範,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崇文人。有感于懷,1月29日,我在《訊報》《棉蘭正報》上刊發《崇文,你讓我如此感動》的文章,表達對崇文教育基金會及校友熱心辦學的敬仰之情。黃老先生在會見前來慰問中國教師的朱洪海總領事一行時,特別推介這篇文章,說這是我給他老人家最大的禮物……歲月留痕,記下吧,忘卻外派支教的苦和累,在感動中前行。
愛是一份執著, 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奉獻;愛更是一種守望,一種等待,一種希望。那一夜,我陶醉在黃兩承、蘇用發、杜保國三位長輩的複校興學的幸福裏,徜徉在他們對昔日崇文學校的感恩裏,感動在他們對教育全身心投入的責任裏。“自強不息,奉獻社會”“只要是崇文中學的校友,如果生活過得並不好,都可以叫他來蘇鋼集團上班”“崇文雖然是一所公益教育的學校,但只要蘇鋼集團在,崇文中小學就一定在。”笑言不是儒生的蘇先生此話擲地有聲,讓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剛才所說的陶醉,是言陶醉在做一個懂得感恩,敢于擔當,做一個心中有夢想的追求裏。我知道,他們的感恩都來發自內心發自肺腑的,透過客房朦胧的燈光,我發現他們的眼眶裏不時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淚光。
在支教的日子裏,我們受邀與蘇先生有過五次不同場合的會面。在亞洲國際友好學院,蘇北華聯2016年迎春晚會,又一次有幸與蘇先生零距離接觸,在晚會開始前,忙碌的蘇先生擠出時間,特地把我們的位置調至第二排的VIP座位,與我們中國教師團坐在一塊,噓寒問暖,了解我們這些日子的生活、工作情況;接下來是在領事館組織的新春團拜會,還有是大年初一到蘇先生家拜年,再一次是在蘇氏宗親會上。每一次相見,他就是再忙也會擠出點時間,與我們圍坐在一塊,促膝談心。每一次,他總是親自安排我們到VIP嘉賓席位就座。每一次,他總會在致辭中向來賓隆重地推介崇文的中國外派教師,懇切、深情、敬重,滿滿的關愛溢于言表,讓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迸發出無限的工作激情。
是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們用一種歌唱的方式,用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學會了,擁有著無邊的幸福和快樂,也因此而陶醉。與夢同行,我想,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總會有驚訝眸光的感動的。
華教之道路漫漫 策馬揚鞭正當時
在崇文中小學的日子裏,我被安排擔任整個高二年級四個班,兩個文科、兩個理科班學生172名學生的漢語教學,周課時20節,參加高中年級期中、期末監考18節。星期六還安排到興趣班(書法、圖畫、太極拳等)的培訓輔導。我積極響應華校的號召,加強教育科研,深入聽課、評課,承擔公開課,參加對本地教師的專業培訓。主講《 課堂管理與教學》專題的教學研討,並寫體會文章《開拓視野 獲得分享 促進思考》在《棉蘭正報》《訊報》發表;主持楊永軍、朱文靜老師的聽課評課;全程聽完中文部13位教師共18節次公開課,自己承擔一次公開課。安排做漢語技能大賽評委及書寫獎狀,並在《棉蘭正報》《訊報》分享了自己參加活動的心得,同時促進海外漢語教育的思考。
與此同時,我積極參加學校文藝彙演、義賣會、幼兒園畢業典禮等活動,表演笛子、書法等節目。通過自身的中國元素,有限地廣泛地傳播中華文化。積極參加小學生周六的興趣班輔導,與梁春梅、鄧淑霞搭檔進行“太極拳”教學,與勞翠蓮、鄧淑霞搭檔進行“金魚填凃彩色”的教學。利用課余時間對理科A、B班的戴秀婷、戴偉恒、李宥英、林長銘、王莉茹、江松蔚、鍾佳龍、黃健文等同學進行中國軟、硬筆書法興趣小組的輔導教學。
初來乍到,我在沒有進行崗前培訓,也沒有被安排聽課熟悉課堂,完全不了解本地漢語教學狀況和學情情況下,于第二天就拿著中文部發來的教材《新實用漢語課本5》和自己想當然的教案,懵懵懂懂的進了高二文科B班的教室。
課堂情景,我雖然在課前得到了有心人的提醒,心理有所准備,但還是與預期的境況差距太大,始料不及,甚是詫異。在簡單的自我介紹之時,我就察覺到,這裏很難獲得國內那種師道的權威和尊嚴。上課,不時要用“噓…..”聲或肢體語言對他們進行提醒暗示,以遏制這種糟糕的狀況,但竊竊私語根本就不會停止,此起彼伏,讓人非常不爽。更讓人不解的是,星期一到星期六,7:30-14:15共9節課,每節課40分鍾,竟然只有9:30-9:45、11:05-11:20、12:40-12:55三個課間,其余上下課都是連著的,因此課堂上不時會有學生到教室門口丟垃圾,不時會有學生上來報告“老師,我要去上廁所”……一節課下來很難安靜的課堂,也很難想象沒有國內學生爭先恐後舉手搶答問題的場面。後來,我才從校史中了解到,學校複辦學時間才5年,高二學生全部是從周邊學校中途轉學而來,素質參差不齊,基礎好的僅有幾個學生已經通過了漢語HSK四級考試,全年級只有20多名學生能聽說較長的中文,大部分學生只能聽說3-5詞的簡短的語句,大約還有35個學生漢語零基礎,一點都不懂中文……在深入課堂聽完幼兒園到高一年級的漢語課以後,我發現,高二學生可以說是崇文中小學學曆層次最高,但漢語能力水平最低的年級。
且行且思吧,山不轉水轉。圍繞漢語的“聽說讀寫”,我對學情、教材、教學設計進行全新的思考,抛棄固有的思維模式、擯棄原有的教學習慣。入鄉隨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明確目標,准確定位,及時調整,循序漸進,耐心引導,愛心鼓勵。用海納百川的胸懷去接納他們,用愛的教育去傳播燦爛的中華文化。堅持以生爲本的原則,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除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之外,也不可或缺地融入情感因素,與他們套近乎,進行簡短的有限的語言溝通,權作爲學習語言的一種途徑,也算是與學生拉近距離的一種人文關懷。
于是,我走下講台,開始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班上90%的學生是華裔子弟,他們有一點點基礎,但又不會很紮實,而且他們現在已經是第三代或第四代華裔了,很多家庭中或在一些社交場合,他們溝通的語言不是漢語,所以,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海外華文教育舉步維艱。學得慢,丟得快,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文化迥異,社會形態、理念追求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態度。他們思想不複雜,思維很活躍,行爲很自由,講話很隨意。他們一方面向你展示的是一群可愛而又不思求進的孩子。充滿激情,充滿青春的氣息,不間斷的釋放荷爾蒙,一天到晚樂呵呵,狂野總也玩不夠。他們會在課室裏慶生,跳舞,邊走邊唱,或從這邊跑到那頭當你是透明人,或是小情侶在你眼皮底下相互餵食摟摟抱抱秀恩愛,偶爾也有人懷抱吉他淺吟低唱總也停不住……另一方面,他們又向你展示出良好的教養,彬彬有禮,虔誠矜持。他們臉上總帶著微笑,遇人致禮微鞠作揖,“老師好”“謝謝老師”“老師再見”“沒關系”“不要緊”等禮貌用語常挂嘴邊,即便你剛對他忍不住爆了粗口,下課以後遇見,他們也不會由此積怨,會向你說聲“老師,對不起”,或是面帶微笑向你問候“老師好”。他們喜歡運動,體育課上籃球、足球、羽毛球、體操等,個個健康活潑,參與其中,男男女女,沒有誰會在偷懶。除了學習漢語,你會感覺到,他們在體育場、教室、舞台上才情才藝競相風流。他們的身上給你不斷地傳遞出平和、隨性、積極、團結、合作、青春、激情、大方、友愛。這些現象也促進我不斷進行反思教學,不斷地回頭看,不斷地與他們融合,通過自己身上濃濃的中國氣息,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構建一個教學相長和諧共進的課堂。
學生喜歡彈吉他,我便在合適的課間也偶露一手;學生喜歡唱歌,教學《背影》時,我播放《父親》這首中文歌的MTV,並且自己伴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拉開上課的序幕,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文意“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兒子對父親的感恩”。爲了讓他們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文化藝術,我以課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戲劇選段爲載體,播放這部電影,同時也播放《化蝶》小提琴、鋼琴的MTV,加深他們對劇情的感悟。我讓四位同學登台分角色扮演梁山伯、祝英台、銀心、四九等角色,他們顯得落落大方,不忸怩作態,積極參與其中,從對話練習中感受中國戲劇文化;我以中華文化爲載體,“無禮”與“五裏”德育小故事作爲考試的閱讀文本,讓學生從中去感受文明禮儀;以此同時,我在作業中布置《我的課余生活》《我的家人》《介紹印尼的節日》《我喜歡的旅遊景點》等短文寫作,更好地了解學生及其他的家庭,了解這裏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力求知己知彼,更好地促進漢語教學。
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現實,這裏的學生對母語的感覺是非常棒的,由此及彼。他們的拼讀能力非常強大,不管什麽字,只要有拼音標注,他們就能讀出來,不過,他們大多數的情況也是有口無心。這個字是什麽意思,他們是不懂的;怎麽寫?其實不會寫的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只要一離開拼音,他們就又陌生了,不會讀了,這個現象給我一個提醒,不能滿足于他們某一種形式,要從集體讀、個別讀、小組讀、去拼音讀、亂序認讀、卡片或PPT展示認讀中不斷強化。他們普遍存在Z/ZH、C/CH、S/SH、D/T等音拼讀混淆的障礙,所以得不斷示範糾正,而且還要不時的溫故而知新,反複才能鞏固。這裏我發現一個有別于國內學生的有趣現象,學生非常熱衷于抄寫作業。我充分利用這一點,把中國的硬、軟筆書法教學融入到筆畫、筆順、字的結構教學中,激發了他們對漢字以及中國書法的興趣,同時糾正他們寫漢字的握筆姿勢,糾正漢字筆畫“撇”寫成“提”的習慣,也讓他們書寫j、t、z、u、i等字母時逐漸逐漸去除本土化。
有付出總會有回報。通過師生的不斷的磨合、調整、適應,彼此間終于越來越默契了。不管是課堂的表現,還是課後的作業, 學生都越來越用心了,會讀、會寫在理科2個班完成得很不錯。尤其是在理科B班,不少同學在無拼音情況下,基本上能完成課內文本的朗讀,文科生漢語底子差,但他們完成作業時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抄寫得工工整整,這一點,很是令人愉悅的。一學期下來,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崇文中小學舉辦的漢語技能大賽總決賽中,我輔導的學生羅佳美獲得中學組唯一的“一等獎”;林才銘、劉蓉容獲得中學組“三等獎”;陳依檸獲得中學組“優勝獎”。替他們高興,爲他們點贊!
這些孩子基本上是華裔新生代。他們是海外華人社會的希望所在,不論是了解中華文化,還是對中華民族的根的認同感,華文教育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引導他們對祖籍國的認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不斷促進他們與祖籍國的交流有重要重要意義。中國外派教師的工作性質,就是讓華裔新生代了解中華文化、中國以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讓中華文化成爲其成長乃至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要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切身體驗感受到中華文化,鼓勵他們更多地參與傳統中華文化的相關活動;就是要因校制宜,協助華校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地開發校本教材,以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就是要加強教育科研,推動當地漢語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高度重視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當地華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綜合素質,改進教學方法,解決實際困難,尋求多元化的指導。准確課堂定位,明確教學目標。教無定法、有教無類。不僵化思維模式,發揮個性特點。低年級的字音拼讀、筆順教學,利用肢體語言去引導,用簡短的句子表述和提問。強化精簡的指令性語言的接收,培養學習習慣,靈活多變提高學習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分享成功的體驗;高年級學生因爲基礎不實,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引發他們去思考,或者用簡筆畫、圖文表意的形式傳遞文本信息,或用聲情並茂的朗讀給學生以視聽的沖擊。教學手段要切實有效,不急于求成,層層深入,穩步推進,有複習、有練習、有鞏固、有延伸,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還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及時給予鼓勵,滿足學生成就需要。
心如簡,淺喜深愛各參半 愛無界,他鄉處處有溫情
心如簡,一半淺喜,一半深愛。在崇文,如果你選擇了簡單,你就會拒絕了孤單寂寞。
每周六校車兜你去購物,每周日校車載你去買菜。每周還安排有兩趟校車搭你去遊泳,多少回:夕陽斜照笑滿車,更泳裝,一撒勞累投奔向深藍。激微瀾,逐浪花,嘻嘻哈哈,崇文四傑三金花,興盡追晚霞,歸“家”。一周生活娛樂有極限,衣食總無憂。假期,我們或君臨“蘇丹皇宮”,體會“美滿皇宮心慕馳,百年寶殿今登臨”的高貴;或徜徉“獨立廣場”惡補大腦那缺了的曆史,或去勿拉灣、網眼、馬達山等港灣、高山去拉拉風,觊觎道旁高大挺拔的棕榈樹、驚訝井然的橡膠林、仰望椰樹臨風,可以去遠觀火山,泡天然溫泉,或在新加坡吉隆坡彼岸的馬六甲海峽附近聽海暢遊。最是2月11到13日多巴湖三天遊,那古怪的馬達小屋、奇特的風土民情、旖旎的湖光山色是那樣的讓人流連忘返,難以忘懷。你說你厭倦了長途跋涉,你可在學校附近遊逛,佛堂那邊一樣風情萬種:在鬧市中竟然有這麽一方濕地公園,風景獨好。咫尺之遙,似乎是換了人間。碧草綠水藍天,閑雲野鶴遊魚……這邊三三兩兩情侶在林蔭樹下的鵝卵石上依偎呢喃,,情深深意蒙蒙!那邊三口子圍坐在青溪邊的石凳上,正閑看雲卷雲舒。溪的彼岸,俨然是一個鳥的天堂,成千上萬的鳥兒悠然在草地上棲息,偶見白鶴亮翅,和鴿翻飛……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美哉美哉!
玩不夠,快過年了,來點文藝吧,中國元素!崇文的學校的每一個班級,以不同的形式,迎接中國傳統春節的到來:“張燈結彩慶新春,節日氣氛別樣濃。傳承發展有創新,班貌爭妍競風流”。金猴隨春到,翰墨賀新年,我親自揮春,上聯:棉納百川無俗韻;下聯:蘭吐千蕊有奇香;橫披:崇文。讓我們的小“家”頓時有了濃濃的中國風,火紅的年味。
節目精彩繼續上演,2月20日崇文中小學義賣會上,我再展中華元素,笛子、旗袍、筆墨紙硯,還有磨墨的小書童。在一曲《喜事好運滾滾來》笛韻悠揚中,書法寫意地迎春接“福”,祝福崇文人“吉星高照,泰運長行”。這邊曲方罷,那邊墨韻來,五樓文藝演播廳表演完“笛子.書法”節目,又馬不停蹄趕到中文部檔口揮毫義賣作品了,爲學校家庭困難的學生籌集了點學費,免費贈送印尼教師書法作品和“福”字,樂此不疲。
看吧,棉蘭的時空,總會飄蕩起濃濃的中國風。蘇北華聯2016年迎春晚會,來自中國的湖南藝術團、當地合唱團、亞洲國際友好學院師生、文武學校弟子等富有中國元素的精彩表演強撼沖擊你的視聽,雖是今逢佳節倍思親,卻已經忘記“身在異鄉爲異客”了。蘇北華聯成立17周年慶典活動,也能有幸欣賞到雲南戲劇團的”滇韻彩雲南”節目,讓我們遠在千裏之外依然能感受到雲南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
唱吧,崇文文藝廳單挑一曲《一個美麗的傳說》,義賣會舞台上與中國教師合唱《我的好兄弟》,五一節棉蘭的中國人在萬豪大酒店雄壯激越地唱起《咱們工人力量大》,蘇氏宗親會代表崇文中國外派教師致辭並獨唱《走進新時代》,男女二重唱《爲了誰》,合唱《我的中國心》。山迢迢,水長長,走出國門,唱響印尼。
是不是有人告訴你,吃印尼手抓飯是多麽的刺激?我可是怎麽也抓不起!不過,在崇文,我們吃的從來不缺:接風洗塵校董杜先生請的鴨米粉,迎新晚宴蘇先生請吃的魚翅,元宵節黃先生請的印尼手抓飯,蘇北華聯的迎新春晚會、領事館新春聯誼會、領事館“慶五一”暨體育月頒獎活動晚會、蘇氏宗親會、蘇先生家宴、華裔客家大姐請吃的印尼餐、本地教師請的中國餐、家長送到辦公室的午餐、杜先生夫人親自做的粽子……
這裏得感謝鄧老師,讓我有幸第一次參加異國情調的婚禮,還特邀我在婚禮上用笛子助興,一曲帶有濃郁客家風情的《喜事好運滾滾來》祝福新人愛到永遠,白頭偕老。在這裏,不必拘束人們給你送紅包,一曲未了,我的上衣口袋已經被熱情的客人們塞滿了紅包,哇塞,有八萬印尼盾啊……真心醉了。
感謝中國駐棉蘭領事館組織羽毛球比賽,讓我在印尼印象中又多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柚木添香的“中國結”紀念獎品,讓我的印尼之旅多了一份溫馨的回憶。萬豪五星級酒店“慶五一”暨體育月頒獎活動中那雄壯激越蕩氣回腸的大合唱《咱們工人力量大》,總是那樣催人奮進。
感謝蘇先生的盛情邀請,讓我榮幸地代表崇文中小學的中國外派教師登台致辭,並值此機會自擬對聯“嫡嗣美名傳千載,同宗血脈承萬年。源遠流長。”表達對蘇氏宗親誠摯而良好的祝願。
最暖心的,是來自偉大祖國的溫情。感恩祖國!中國駐棉蘭朱洪海總領事一行前來學校慰問崇文的中國外派教師,安排節前年會及節後領事館組織的活動,同時捎來了好幾箱中國椪柑,帶來新年的問候,表達祖國對涉外工作人員的關懷。2月1日,今晚有約!這是我們來到印尼後第一次仰望五星紅旗!我的中國心,是那麽的激動,感謝祖國的關懷!五星紅旗,你是我的自豪,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我愛你,中國!
最美的風景不是遠邊的彩虹,而是你身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
怎能忘記你!這位70歲高齡的《國際日報》老記,你乘坐1個多小時的兩輪摩托,來到學校三樓辦公室,苦候我30分鍾,給我拷貝因爲郵箱寫錯不能傳送的10張蘇氏宗親會活動的照片,僅僅是爲了“我答應過劉老師這件事,我必須兌現我的承諾。”甚至連一杯水都沒有喝,便在我和同事一聲又一聲的“謝謝”中,又步履匆匆的離開了辦公室,高大的背影隨即消失在放學的茫茫人海…..在印尼老一輩華裔的身上,總有一種精神讓人有難以言說的感動的。若無相欠,怎會遇見,我唯有在愧疚再愧疚感動再感動中祝福他老人家好人一生平安,心中一次又一次的表達深深的謝意。
忘不了,那一天放學時候在辦公室門口伸過來要握我的那只怯怯的小手,以及那一雙看著我充滿渴望眼神。孩子,你不過在讀二三年級,我也不曾教過你,你卻懂得用言行舉止傳遞崇文的禮貌、友善和尊重。你那至善至美,清純明亮的童心讓我一個來自異國他鄉的教師突兀地得到如此厚重的禮儀倍感溫暖和幸福。好孩子,真的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但願我情急之中的錯誤決定不會對你造成傷害或留下陰影。請不要理解成這是拒絕,不是老師不禮貌,也不是老師不願意,更不是老師小瞧你,只是當時我剛剛上課回來,手髒得黑乎乎的還沒來得及洗。直到現在,我還在爲自己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而深感自責和內疚。如果,那一刻可以倒回來,我情願玷汙了你的小手,讓你滿足不感到失落。孩子,你知道嗎,你伸出的那只小手,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記憶裏,你讓我如此的感動。
感恩有你,知遇二人行。最愛是籃球,一球一世界。在這蹉跎歲月,在這一方球場,在風中,在雨中,在夕陽下,在星光下,在月光下……或縱情馳騁任衣衫濕透,不時喝彩大聲吼吼;或圍坐籃下夜觀蒼穹,仰望星空,談生活,談工作,談家庭;談過去,談現在,談將來……時光在不停地流轉,崇文的點點滴滴不斷沉澱在我的記憶裏,有些瞬間就這樣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裏。
一晃而過,溫柔了歲月,驚豔了時光。期間抑或有不爽不快,但這一切都已經過去。謝謝你—-崇文,你曾經讓我如此的感動,一切一切的祝願,凝聚在臨別我手書贈送給崇文中小學“崇文重教 傳承中華經典,自強不息 共創美好未來”書法作品裏。我想,此去經年,讓我回首這漂洋過海的走過,依然會有一份溫暖在心間流淌。
2016年6月2日·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