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稱,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約800億人民幣,欲在馬六甲打造一個嶄新的深水港口,上個月舉行了一期填海造地項目簽約儀式。新港名稱爲皇京港,位于馬六甲海峽中段,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市,距離首都吉隆坡不到150公裏。根據公開披露的消息,開發項目計劃于2025年完成,其中,深水港建設最快將于2019年竣工,其規劃包括文化産業圓,碼頭,科技工業區等項目。據該項目中方承包商介紹,皇京港由3個人造島和1個自然島嶼組成,占地1366英畝。
皇京港位置
中馬經濟合作“一箭雙雕”
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建設馬六甲深水港並非臨時動議,該項目早在去年夏季已經開始討論並啓動。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稱,馬方計劃與中方合資建設巴生第三港口,兩國正在就該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商討。對馬中合作在巴生港附近建第三港口原因,廖中萊表示,由于70%至80%航經馬六甲海峽的船只的目的地是中國,所以馬國交通部就該港口建設,首選與中國合作。
可以設想,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建港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面中國途經馬六甲海峽的商船和貨物運輸安全有了保障;另一方面馬來西亞港口規模得以擴大,並能接納更多的商船和貨物,而且經久不衰。可以說,馬來西亞的想法與中國不謀而合,中馬合建深水港把兩國的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馬來西亞主動邀請中國方面合作建港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打算將該港口建設作爲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馬來西亞作爲東盟的重要成員,是最早、最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馬兩國組成了“港口聯盟”,即將中國10大港口——大連、上海、甯波、欽州、廣州、福州、廈門、深圳、海南和太倉,與六個馬來西亞港口——巴生港、馬六甲、槟榔嶼、柔佛、關丹和民都魯進行合作。“港口聯盟”麾下的所有港口都是以商業爲目的。中國在港口技術、貨運代理、集裝箱中轉等方面都很先進,馬來西亞在港口合作建設之際,可以輕而易舉地分享中國在消除或減少通關障礙等方面的現存經驗和做法。
中馬合作建設馬六甲深水港,工程規模如此巨大,投資金額並非小數目。但是,作爲亞投行的創始國的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合作完成項目,有絲路基金和亞投行作爲後盾,在建設過程中發生資金充裕且不可測事件的可能性較小,也就是說工程建設順利進行,成功達到預期目的有了可靠的保障。
鑒于馬來西亞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友好的商業環境,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把馬來西亞看做東南亞最好的投資目的地之一。自2012年以來,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投資處于上升期,中國領導人稱贊中馬關系處于曆史最好時期。中國已經成爲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市場。2015年,中國對馬來西亞的非金融直接投資達到了4.1億美元,增長了237%。可見,中國和馬來西亞不僅限于深水港的合作建設,而是在各個領域全面、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合作。
新加坡航運地位岌岌可危?
在古代絲綢之路中,馬六甲就是一個重要的港口,15世紀時中國的航海家鄭和就曾經到達過這裏,隨著中國投入巨資開發深水海港,馬六甲海峽重現當年繁榮昌盛的景象不再是夢。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稱,馬來西亞與中國合建深水港借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的東風,成功幾率很高。兩國本來有著良好的關系,加上海絲路東風可謂錦上添花。
上:皇京港效果圖 下:皇京港所在地現狀
不過,隔海峽與馬來西亞爲鄰,同爲該地區國家的新加坡,卻對中馬合作表現出高度緊張,時而發出不同的聲音挑撥中馬關系,希望該項目流産。因爲外界普遍認爲,馬來西亞與中國合建深水港竣工後,將一躍成爲馬六甲地區最大的港口,並有可能取代新加坡在該地區航運界的龍頭位置。這對一直以來靠港口和航運作爲經濟支撐的新加坡來說無疑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新加坡的焦慮可以理解,但造成這一結果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事實上,以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之港口管理水平和效率世界聞名,理應是中國合作的優先選擇。新加坡奉行大國平衡戰略,長期遊走在中美之間,但近些年來其對華政策風向大變,不斷在地區安全事務上對華發難,在南海問題上煽風點火,成爲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引起中國人反感。因此,“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必然成爲中國的理性選擇。
馬六甲深水港建設符合中馬兩國海洋發展戰略利益:中國在海上運輸和貿易領域有了安全保障,馬來西亞在發展港口以及以港帶陸全面發展方面找到了正確的路子。中馬借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東風,不僅在深水港建設,同時在其他領域的合作如火如荼展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爲東南亞國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好事,大局已定。新加坡與其反對、抱怨,不如好好考慮如何在逆境中打翻身仗。
面對嚴峻的形勢和挑戰,新加坡必須改變陳舊觀念,放下航運界龍頭老大的架子,重新規劃和設計發展藍圖。比如,對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新加坡不應繼續猶豫觀望,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積極響應的姿態,像馬來西亞那樣用實際行動,與中國在優勢領域探討合作,以爭取在短時間內改變被動局面。對新加坡而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尋找合適商機,甩開膀子大幹一場才是當前正確的選擇。畢竟,地球離了誰都一樣轉,但新加坡離開中國,可能日子會過得比較吃力。(作者/郁志榮,中國太平洋學會副秘書長、浙江海洋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