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伊麗莎白去世,葬禮極其隆重,除了各國元首領袖,歐洲各國王室幾乎都傾巢出動。英女王70年執政形象經營得極好,從不在具體政治議題發表意見,熬過了15任首相。
西方媒體的敘事方式是英女王並沒有實權,只是象征性元首。這是真的嗎?我們應該如何在21世紀理解“權力”這兩個字?
毫無疑問,今天權力不僅有新的诠釋方式,也發展了新的隱秘的對社會的控制方式。那麽英女王是如何隱秘地控制和影響世界?英國未來何去何從?這正是本文抛磚引玉所在。
從未消亡的貴族
俄羅斯《觀點報》在2017年9月25日刊登過一篇《歐洲真正的主人》文章,這篇文章列舉了衆多論據,即歐洲貴族行事低調,盡量避開媒體的鎂光燈,但他們實際上才是歐洲真正的主人,和500年前一模一樣。
比如600年來,佛羅倫薩最富有家族排行榜幾乎未有任何改變。而在英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屬于貴族所有,威斯敏斯特公爵便擁有倫敦部分最高端地段,雲集石油及金融巨頭的梅菲爾區、白金漢宮所在的貝爾格萊維亞區都是他的財産。而卡多根伯爵名下的資産包括倫敦著名的卡多根廣場、斯隆街和國王大道的一部分。
在英國,上述地段所有房屋的租金之高,想買下一棟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即使是豪擲數億美元,也只能拿到這些高端街區一棟別墅35年以上的租賃權,每年還得交土地稅。
由于歐洲貴族都擁有動辄數萬公頃的土地,所以他們可以以農場主身份向歐盟申請農業補貼,而補貼的金額和土地面積直接挂鈎。
至于財産稅或者遺産稅,那更是征不到。歐洲國家普遍遺産稅都是30%以上,英國高達40%。但是歐洲的貴族普遍都用基金會的方式進行避稅,這樣不僅子孫後代都能繼續享受榮華,還能防止不肖子孫把家産徹底敗沒。
至于政治上,不僅貴族直接擔任政府高官,比如特麗莎梅的內閣就有一名公爵、一名子爵、三名男爵;最重要的是,英國上議院都是貴族組成,表面上看上議院權力有限,但實際上上議院有擱置否決權,有權審查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上議院還保留著司法權,是英國最高上訴法院,也是英國最高司法機關。
所以英國到底是平民統治,還是貴族統治,豈不是一目了然。
在英女王葬禮上,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查理三世、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哈裏王子都身穿軍服。其中安德魯王子之前有醜聞,哈裏王子和王室鬧翻,卸下了2017年從爺爺菲利普親王繼承的海軍都督的頭銜,但這次葬禮查理三世都要求他們身著軍服。
查爾斯年輕的時候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了5年,他會開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他還擔任過掃雷艇的指揮官。查爾斯的弟弟愛德華王子,安德魯王子,兩個兒子威廉和哈裏都參軍。
岔個話,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當總理前的頭銜是准將,新加坡很多內閣成員都有准將的頭銜。如果不對軍隊有影響力和控制力,任何政府恐怕都是坐不穩。
歐洲的資本主義本質是貴族資本主義,根本沒有經曆過完整的社會革命。一百多年前,很多貴族都是搖身一變,變成了新興的資本家。表面上看英女王不參與世俗政治,但實際上首相才是那個經常需要背鍋的打工仔。
歐洲貴族唯英女王馬首是瞻,貴族才是歐洲真正的主人,任何損害貴族利益的政策都是很難被通過的。這就像美國,美國沒有老式貴族,但現在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財團勢力,財團通過選舉控制了美國政治。
影響世界的聖公會
英國君主有一個特別的身份,聖公會的領袖。聖公會是英國自己的基督教教派,500年前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因爲不爽羅馬教皇的幹涉,直接宣布在英國的基督教的領袖是英國君主,不再聽命于羅馬教皇。
聖公會從此成爲英國的國教,菲利普王子當初追求英女王伊麗莎白的時候,當時的君主喬治六世提出菲利普不僅需要放棄希臘王子的顯貴身份,還要改成英國姓,並在宗教上改信聖公會。
新教改革的歐洲鼓勵從事商業活動,認爲賺錢不可恥,可以榮耀上帝,所以新教把商業和信仰進行結合就萌發了早期資本主義觀念—重商主義,之後航海大發現,基督教徒紛紛就像打雞血一樣進行海外探險和擴張,建立殖民地,居中協調一切的就是聖公會。
由于英國在殖民過程中廣爲傳教,聖公會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政商高層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包括中國,聖公會在江浙一帶的傳教曾經進行的如火如荼。
這就讓作爲聖公會教主的英國君主擁有了巨大無比的政經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混合了宗教,文化,和資本多重因素。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氣候變化議題背後的推手之一是聖公會,因爲英國聖公會不僅是宗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投資機構。
光聖公會自己的錢是有限的,但和聖公會一起合作的基金如瑞典國家養老基金等加在一起的錢高達40萬億美元。
所以2019年2月在倫敦國際石油周會議上,聖公會的投資主管愛德華梅森直接對參會的能源公司發表了一通恫嚇的演講:“我們會竭盡全力,讓你們參與到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進程中去。而同時,聖公會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如果哪家公司拒不同意大幅減少排放,教會將別無選擇,只能改變政策。”
言下之意,就是能源行業如果不進行減排,聖公會代表的全球40萬億美元資金就會對這些上市企業進行減持。
在2019年,英國能源巨頭英國石油公司宣布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之後兩個月的4月16日,荷蘭殼牌公司也做出了相同的承諾。唯一不聽話的是美國的埃克森美孚, 結果在2019年的4月24日,聖公會宣布在埃克森的股東大會上,將聯合其他支持氣候問題的財團對整個董事會進行抗議,並提出自己的提案。
雖然英女王從來不在任何議題上發言,但之前作爲王儲的查爾斯王子卻非常積極參與到很多政治議題,包括氣候變化。之前媒體的宣傳只是把查爾斯王子當成一個什麽都喜歡摻和的麻煩太子,但實際上這很可能是一個扮紅臉,一個扮黑臉。在台面上推動議題的是查爾斯,而不牽扯到任何利益糾紛似乎與世無爭保持形象的是英女王。
帝國的黃昏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人類曆史上唯一一個曾經殖民地遍布全球,太陽永不落的國家。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威望是從二戰開始積極反抗德國打出來的。
二戰之後,美國是最大的贏家,但是美國並沒有能力去接手控制整個世界。所以美國一方面挑動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從而瓦解日不落帝國,另外一方面美國也樂見1949年,英國與其主要的前殖民地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斯裏蘭卡、印度、新西蘭、巴基斯坦、南非一同改組了英聯邦。改組後的英聯邦不再效忠英國君主個人,這樣減輕了殖民主義罪惡對英國的影響,又能發揮英國幫助美國維系世界的作用。
今天年輕人感覺似乎美國已經獨霸世界70年,實際上也就只有30年,甚至更短。我1995年去新加坡國立大學讀書,新加坡那時候最優秀人才,大部分都是牛津劍橋畢業,講的是英式英語。新加坡的大學制度比如教授副教授的稱呼都是英國的體系,而且很把英聯邦的身份當回事,包括積極參加英聯邦運動會等。
新加坡整個社會體制開始全面向美國學習和靠攏,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教學方式的美式化改革是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進行的。我在新加坡當時是親曆者,新加坡遭遇到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意識到制造業在不可逆往中國轉移,新加坡需要擁抱和學習美國式的創新經濟,成爲東南亞的IT和生物制藥等新興産業的中心。
看過老友記的朋友都知道主角們對于去倫敦舉辦婚禮是多麽讓人興奮,我在1998年去美國讀交換學生,普通的美國人對英國王室都有一種迷戀的情節,這是因爲美國人自己承認自己是沒有貴族,沒有文化,沒有傳承的,是一個暴發戶。
美國總統有23位是愛爾蘭血統,總統甚至都要爭相要跟王室血統扯上關系以彰顯某種權威,比如克林頓有英王亨利三世的血統,小布什聲稱有英王查理二世的血統。奧巴馬總統競選時,專門點名他們,以表現自己是平民,自己才和大衆連在一起。
在90年代的美國,你很難感受到美國人面對英國人有什麽優越感,反而是英國人的優越感多得多。那時候英國首相Tony Blair是絕對風騷一時的世界領袖,他那標准的英式發音是我曾經每天早晨聽BBC學英語模仿的對象。
現在?別說美國人,連印度人都不太鳥英國。大多數印度年輕人對英女王沒有什麽特別的感情,所以網絡上大多數印度人對于英女王的去世並不在意,反而是呼籲清算殖民罪惡,歸還印度鑽石的聲音居多。
畢竟對于印度人,GDP超過老宗主國英國,從全球第六到全球第五,說話的底氣完全不一樣了。
英聯邦有15個國家認英女王爲國家元首,現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都在表示未來將變成共和國,只是當前的時機還不到,畢竟女王才剛去世。而牙買加、聖盧西亞這些小國不僅是要求取消英君主作爲國家元首,還直接要求英國爲殖民的罪惡進行賠償。
而在英國本土,根據Yougov民調,18至24歲的英國年輕人中,有41%的受訪者認爲英國應該民選國家元首,選擇繼續君主制只占31%。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是以反君主制出名的,雖然她後來改換門庭背叛了自由派,投身支持君主的保守黨,但她見女王時那屈膝禮跟沒行也沒兩樣,跟她前任的前任特麗莎梅幾乎單膝跪地那真是天差地別。
你可以說是兩代人的差別,也可以說這真的是英國君主制的帝國黃昏了。英國的媒體就曾質疑現代英國社會還需要每年花費近7000萬英鎊供養王室,維系君主立憲制嗎?
結語
對于任何社會,變化都是因爲過去的系統難以維系,不得不變,不然保持慣性是最穩妥的選擇。
執政70年的英女王去世,不僅維系英聯邦的紐帶沒有了。連維系大不列顛內部的紐帶也沒有了。公認的是2014年蘇格蘭鬧獨立公投,如果不是英女王發話,那一次蘇格蘭就可能獨立了。當時從來不對政治發表意見的伊麗莎白特地去蘇格蘭度假,並發表公開意見∶“我希望大家非常慎重地考慮一下未來”。
英女王去世,蘇格蘭獨立是幾乎必然發生的,北海油田當前被大不列顛拿走了95%的權益,蘇格蘭完全拿回來人均GDP會瞬間大躍進,不獨立才是傻瓜。另外英國脫歐,而蘇格蘭更願意留在歐盟。蘇格蘭獨立甚至有利于和中國發展貿易關系,8月蘇格蘭到上海的直航一開,海運時間瞬間從60天降低到33天。
如果蘇格蘭獨立,英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將進一步下降。英國被印度超過從第五變成第六只是開始,以後會變成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乃至變得在這個世界上毫無影響力的存在。
全球各國未來會加速殖民索賠和清算。英國要想避免索賠或者少出血,只有讓君主退位背鍋,成立新的共和國和過去殖民罪惡做切割。
慈禧去世後僅僅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滿清遜位。英女王去世,大英王室還能支撐多久?
後記:最近兩周因爲各種瑣事耽擱了本文的寫作,這篇小文抛磚引玉幫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即到底貴族和財閥是如何持續控制這個世界的?我舉個簡單例子,馬雲只有阿裏不到8%的股權,但他是阿裏不可撤銷的終身董事,他可以控制阿裏,其他的社會股東不可以。
和馬雲這樣的新貴不同的是,歐洲貴族普遍享有的各種補貼,和逃脫遺産稅的特權,歐洲貴族對歐洲的控制是隱秘的。相對來說美國財閥的控制相對更加透明,更加公開化,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控制模式。
因爲一切都是靠設定限制條件,設定各類的准入門檻來進行統治,這是統治的真相,也是今天權力運營的真相。對于普通人這方面的認知提升,我推薦大家閱讀靈哥之前的幾篇舊文,會對大家有幫助。
丁辰靈:高盛不會教你的,改變限制條件
丁辰靈:生于顛覆,死于優化,特朗普改變限制條件煉金術
丁辰靈:成年人擺脫內卷的唯一方式,再談改變限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