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多又多,惟有月光最明亮;
美麗的姑娘多又多,我祗愛上你一個。
——馬來西亞 班頓詩
作爲東南亞經濟較爲發達的國家之一,星月之國馬來西亞是一個曆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政局穩定的亞洲新興經濟體。縱觀世界曆史,自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四百年來之中,全球不同地區的證券交易所紛紛走出自己的發展路徑,馬來西亞的證券交易所也帶著深深的曆史烙印,別具特色。
一、溯源:馬來西亞的資本市場
15世紀,馬六甲王朝統一了大部分馬來半島。在9任蘇丹的治理下,馬六甲從一個海盜猖獗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爲國際化的港口城市和東南亞的貿易中心。
18世紀末,英國取代荷蘭殖民了馬來半島,馬來西亞的君主立憲制就是遺留的政治遺産,其經濟也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市場自1830年已開始萌芽,擁有了正式的證券組織——新加坡經紀商協會,但此時還沒有正式的交易場所。
馬來西亞資本市場最突出的特征是伊斯蘭資本占據重要地位,包括伊斯蘭債券、伊斯蘭基金、伊斯蘭股票和證券市場。由于馬來西亞最主要和信徒最多的宗教是伊斯蘭教,馬六甲王朝曾是東南亞的伊斯蘭教中心,發達的伊斯蘭金融也成爲了馬來西亞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由于伊斯蘭資金大量流入,馬來西亞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最大的回教債券(SUKUK)發行國家,中東很多地區的伊斯蘭資本都集中在這裏。
二、探尋:馬來西亞唯一的證券交易所
同其他國家一樣,馬來西亞資本市場的發展也經曆了從幼年到成熟的漫長曆程;別具一格的是,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是當地唯一的證券交易所。
馬來西亞獨立後,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在1960年成立了。1965年,新加坡脫離了馬來西亞,但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也依然在兩個國家運行;1973年,由于兩國《貨幣互換協定》終止,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一分爲二,成爲吉隆坡證券交易所(Kuala Lumpur Stock Exchange)、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Limited);在吉隆坡證券交易所時期,主要采取黑板報價的交易方式,交易量也比較小,每天僅有100至200萬馬幣。
進入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政府在穩固農業的同時,加速向工業國轉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證券業監管法規的出現,資本市場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交易方式也由黑板報價變成了水墨筆報價,建立起股票清算體系;1988年,爲方便中小企業融資,吉隆坡證券交易所設立了二板市場,資本市場日趨豐富。
20世紀90年代以後,資本市場進入成熟期。證券交易與結算系統等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資本市場逐步開放。2004年,吉隆坡證券交易所被重新命名爲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次年3月18日在主板挂牌上市。
三、再續前緣:東盟交易所鏈接計劃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淵源頗深。
1963年9月,馬來亞聯合新加坡、邦吸納沙巴、沙撈越組建了馬來西亞;然而1965年,由于內部矛盾加劇,新加坡退出了馬來西亞,選擇獨立建國。
曆史上全球資本市場關于境外上市目的地的競爭從未停止,爲了使東盟各個區域能夠以更大的市場和經濟體規模參與到全球競爭中,2012年9月18日,東盟7家交易所聯接計劃啓動,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率先實現了連接,從而再續前緣。
連接後,投資者可以在任何一家交易所買賣任何交易所的股票,能夠更容易地在各個相連的市場上找到投資機會,企業也可以從更高的流動性中取得資金,擴展業務。
交易所是商品經濟的産物。既是資本市場的組織者和秩序的維護者,也通過發揮資源配合功能,爲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動力。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作爲連接經濟、資本和技術的平台,與世界上其他證券交易所一樣,始終肩負著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使命。
參考資料
1、池昭梅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行爲研究:馬來西亞篇》
2、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馬來西亞(文化中行:“一帶一路”國別文化手冊)》
3、世界納,“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
4、百度詞條,“吉隆坡證券交易所”
5、駱永昆、馬燕冰、張學剛,《馬來西亞》(第2版)
6、百度百科,“班頓”
7、梁睿、許晴,《馬來西亞資本市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