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出門乘坐公共巴士,像乘坐私車一樣的體驗嗎?
通過手機軟件叫車,然後才到巴士站等車,類似優步和Grab等私召車的服務將來也可能出現在新加坡公共巴士。
最新消息:
從2022年起在非繁忙時段,在榜鵝、登加和裕廊創新區試行定時的無人駕駛巴士服務,並且探討試行“隨需而至”(on-demand)的服務,即使用無人駕駛巴士往來地鐵站之間,加強這三個新鎮的銜接性。
這類服務到底是否可行?真能減低營運成本?無人駕駛技術又具備了怎樣的發展潛能?
來親測一下吧!
一輛從珊頓道巴士終站出車、沿著丹戎巴葛和濱海南途經13個車站再回到同個終站的巴士,不到30分鍾的車程總共只載12人。
另一輛同樣從珊頓道終站出發、部分路線與402號巴士重疊的400號巴士,乘客量更少,整個車程僅有四人。
這兩條巴士路線是新加坡初步選定進行“隨需而至”巴士服務測試的路線之一。
所謂“隨需而至”,顧名思義,就是乘客需搭車時才呼叫的“動態”巴士服務。它不按固定路線川行,讓乘客在非繁忙時段使用手機應用,在劃定服務區內的任何巴士站叫車,也可在區內任何車站下車。用會尋找最靠近的巴士,不會限定叫車的最低人數。巴士也不一定川行于原有路線,而會根據乘客實時需求規劃最好的路線。
新加坡初步選定了三個地區進行測試,分別是裕群(253、255和257號巴士)、榜鵝北/榜鵝西(84號和382號巴士),以及珊頓道/濱海南(400號和402號巴士)。
這七條巴士路線在非繁忙時段(上午11時至下午3時,及晚上8時30分後)的使用率一般低于30%。
這項測試將在一個預設的“地理圍欄”(geo-fencing)範圍內進行,出發點和目的地取決于乘客叫車的情況,巴士所川行的路線也不一定一樣。
這麽一來,巴士業者可節省資源,特別是在非繁忙時段,因爲巴士再也無需川行于沒有需求的固定路線。
有關測試預料明年下半年展開,預計最少六個月。
通過這項測試,主要是研究乘客對隨需而至巴士服務的反應,有關測試將在非繁忙時段進行,固定路線巴士將繼續運作,以照顧到那些對這類服務較不熟悉的乘客,但巴士川行會較不頻密。
除了上述巴士路線,還將邀請業者就隨需而至的夜間“動態”巴士服務提出獻議,以取代現有川行固定路線的夜間巴士。
目前全島共有13條夜間巴士服務,包括SMRT提供的七條“午夜巴士”(Night Rider)和新捷運的六條“夜貓巴士”(Night Owl)路線。這些巴士的使用率一般低于25%。
除此之外,隨著無人駕駛技術日益成熟,有朝一日,無人駕駛巴士也極有可能取代人手操作的傳統巴士,在一些選定路段提供“隨需而至”的巴士服務,以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目前新加坡有至少10家公司和研究機構在參與無人駕駛車的測試,並計劃最早在明年推出無人駕駛德士,以及從2020年起測試無人駕駛巴士。
南洋理工大學的無人駕駛車測試與研究卓越中心(簡稱CETRAN)已從今年4月起,在潔淨科技園(CleanTech Park)測試小型的無人駕駛巴士。這款由法國公司Navya制造的無人駕駛冷氣小巴,可載最多15人,預料不久後將川行于潔淨科技園和南大校園之間,測試路段約長1.5公裏。
它裝有環球定位系統(GPS),以及多個激光影像監測器,提高探測與避開障礙物的能力。載客時須有安全技術人員在車上監督,以策安全。
南大也計劃在明年中引進較大型的無人駕駛巴士,並在後年開始“試跑”,最終的目標是要提供“隨需而至”的服務,讓教職員和其他上班族可通過應用呼叫巴士。
除了南大,新科工程旗下的新科動力(ST Kinetics)也會對兩輛無人駕駛巴士進行試驗,每輛巴士可容納40人。
“隨需而至”的巴士服務概念在外國並不新穎,好些城市也准備測試這類服務,但也有些城市試過了卻失敗。澳大利亞巴士集團Transit Systems與美國需求應對科技公司Bridj合作,准備于本月底在悉尼進行六個月的試驗,提供介于私家車與公共交通之間的服務。
用戶可使用Bridj應用叫車及預訂座位,也可實時追蹤巴士所在位置;應用會根據實時路況規劃路線,並只在車上乘客需下車的地方停站,縮短車程時間。
類似服務也已在美國紐約、芝加哥、波士頓,以及堪薩斯城等推出。
其實,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最先推出這個巴士服務概念,當地政府早在2012年就推出“優步版”的巴士“拼車”服務,讓前往同個方向的乘客共乘一輛小巴。
但由于營運成本太高,赫爾辛基在約三年後決定停止服務。
對于這個服務概念在新加坡是否可行呢?
小夥伴們都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