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是國産第一款大型噴氣式運輸機,一面世打破了我國不能自主研發制造大型運輸機的曆史,運20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爭氣機。運20一亮相自然吸引衆多的目光,特別是這次爲武漢緊急運送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有力支援了這場“戰疫”鬥爭,牽動了萬衆的熱心。
最近國産大飛機運20赴武漢運送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的一段視頻,在網上卻引發一波“友好”的討論。這場風波的主角就是運20的前艙門。
運20在武漢天河機場降落後,打開了前艙門,空勤人員架起了簡易登機梯讓醫護人員下機。醫護人員巍巍顫顫地從這簡易的登機梯下機的場面,引發了網絡的一些爭議,主要吐槽運20的前艙門設計缺乏人機工程,缺乏貼心的設計,遠不如西方同類的運輸機,比如美國的C-17運輸機和歐洲的A400M運輸機。
那我們先看看C-17和A400M運輸機的前艙門是怎樣的。C-17是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被波音收购了)20世紀八十年代研發的大型運輸機,最大載重量77噸,能夠運載一輛世界上現役最重的坦克M1A2。C-17的前艙門向外朝下翻轉打開,艙門的背面就是登機梯了。這登機梯可舒適了,有寬大的踏板和兩側扶手,方便地讓人員進出。這設計的好處是降低對野戰條件下的專用設備保障要求,提高生存能力。缺點就是不能在空中打開,不能作爲傘兵的快速跳傘出口。
A400M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2003年開始研發的中型運輸機,最大載重量37噸,總體性能超過了美制C-130“大力神”中型運輸機。A400M設計風格與美國的類似,畢竟他們是盟友,技術交流合作比較多。A400M的前艙門和C-17基本一致,背面就是登機梯。
C-17和A400M只看前艙門的話,似乎人機工程比較合理些,設計更貼心些。那麽要說運20的話,不得不先提一下伊爾-76大型運輸機。在裝備運20之前,伊爾-76我軍唯一裝備的大型運輸機,空軍有著多年使用的經驗,這個對運20的設計産生一定的影響。
伊爾-76運輸機是蘇聯在二十世紀70年代研發的大型運輸機,最大載重50噸,目前是俄羅斯主力的運輸機,大量出口其他的國家。伊爾-76運輸機的前艙門由液壓器控制朝外開啓,在空中可以開啓作爲傘兵出倉的出口。艙門在空中打開時可以作爲阻擋氣流的擋流板,減少氣流對傘兵跳傘的沖擊,保護傘兵出艙的安全。
伊爾-76和C-17運輸機的前艙門用途不一樣,設計體現了東西方體系設計思路的不同。伊爾-76設計的背景是蘇聯的主要對手都是軍事和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國家,防空水平普遍比較比較強大,因此蘇聯的運輸機必須設計有人員快速離機的通道,減少在敵防空武器面前的暴露的時間。而西方國家的主要對手防空實力都比較弱,快速離機方面的需求相對少一些。
裝備伊爾-76運輸機的蘇俄傘兵就有“三門四路”跳傘的訓練,我國的空降兵早年師從蘇聯當然也有這個訓練。“三門四路”跳傘是從運輸機的前艙門和尾門分四路離機,多點空降成倍提升投放的效率,可以一次性快速將整個建制的部隊投放到指定的作戰地域。由于同時幾路跳傘人員密度大,空中相對距離小,跳傘的風險比較大,因此伊爾-76運輸機設計前艙門爲跳傘出口與尾門相隔一段距離,拉大跳傘人員的密度,保證跳傘人員的安全。
伊爾-76運輸機的這個設計特點在運20運輸機上面得到了繼承,所以運20運輸機的前艙門也是作爲跳傘的艙門,這個與C-17的前艙門設計如此不同。運20的艙門也別有獨特的貼心設計,在門縫處安裝了一塊擾流板遮擋氣流。
那麽C-17運輸機有跳傘艙門嗎,那當然也有。C-17的跳傘艙門在機艙的後部,艙門向內上滑打開,艙門邊還有液壓控制打開的擾流板。格外添加一塊擾流板和一套控制的液壓系統會增加不少的空重,但是西方運輸機發動機比較強勁,增加這點重量就不算什麽了。
A400M運輸機的跳傘艙門的設計幾乎跟C-17的一樣。看過《碟中諜5》電影的影迷應該對阿湯哥徒手扒飛機場景非常熟悉了。這架飛機就是A400M,其中電影對飛機的細節拍攝的非常細致,包括擾流板展開的狀態。
C-17和A400M運輸機的跳傘門都是比較接近飛機尾門的位置,如果要實行多路跳傘的話,人員都要集中在飛機的尾部跳傘,影響跳傘的效率。而且在這麽密集的空間跳傘,跳傘員比較容易在空中發生碰撞,比較容易出現危險的狀況。
所以說一個産品的設計好壞先要看産品的實際用途,不能輕易就下結論。運20運輸機的艙門設計有它獨特的作用,後勤保養部門應該改進那把簡易登機梯,比如增高下扶手,更方便人員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