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教育,對于這個詞的解釋,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都覺得,教育孩子嘛,誰不會呢?不就是該打打,該罵罵,該獎勵的時候給點獎勵就完事了。
那麽,這算是好的家庭教育嗎?
今天,每個成爲父母的成人,都會不停的反思一個問題:到底什麽才是最好的教育?
農村和城市相比,不管是在生活條件、教育環境還是在孩子的生長氛圍上面,都有著顯著的差異,我們姑且不談孩子能接觸的外部環境,僅僅是對于未來的規劃上,農村的孩子都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家長不在教育孩子上下一番功夫,那麽二十年後的孩子,一定就是今天你自己的樣子。
當下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本身家庭環境不利于孩子成長
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行爲和所營造的家庭環境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和三觀。
夫妻倆不和睦,無論是冷戰,還是吵架,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在這樣的家庭裏成長起來的孩子,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行爲舉止上,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情緒容易激動、缺乏安全感、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有人際交往障礙等。
但是家庭和睦,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包容,對孩子給予真誠和理智的愛。家庭成員之間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態度和善,爲人謙虛,心理相融,反映出互愛的高尚情操和積極向上的氣息。
家中各成員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樂觀,這樣的家庭的心理環境是良好的,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有利的。
家長教育方式欠缺,教育觀念落後
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很多家長心中根深蒂固,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麽上網打打遊戲,要麽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對于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爲什麽從小對我那麽嬌慣?”
家長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對于一些農村地區的家長來說,他們的文化水平可能普遍偏低,覺得自己交給孩子的東西可能是錯誤的,所以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完全全交給了學校。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經曆:
當父母送孩子去上學,見到老師的時候通常會說的一句話是“老師,我的孩子幫我嚴管,不聽話盡管打”。
雖然不能說叫做的這種做法不對,但是也算不上最好。
家長一味地逃避,不去面對、溝通對于孩子的成長並無幫助,有的家長從不主動關心理解孩子,在孩子出現問題想要尋求幫助時,家長並不是很重視,可當孩子真正出現問題時,家長才發覺悔之晚矣,甚至不如教師了解自己的孩子。
那麽,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應該如何改進自己教育方式呢?
爲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父母對老人和善,孩子也會學著善待老人;父母存在不良行爲習慣,孩子便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所以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摒棄一些社會陋習,言傳身教,成爲孩子的榜樣。想讓孩子成爲一個思想端正、品質高尚的人,自己首先要做好榜樣,孝順父母、尊重朋友、誠信待人等。
更新教育觀念,與孩子一起學習
有人說,全世界最無私的父母是中國的父母,他們願意爲孩子獻出一切。 而從另一個層面理解:最自私的父母也是中國父母,有許多父母把孩子當作家長的私有“財産”或實現大人理想或光宗耀祖的工具,不懂得尊重孩子,不考慮或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只按家長的意願和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孩子,認爲這樣就是對孩子對大的好處,卻忽視了家庭教育生態環境諸要素及家長自身言行的影響,忽視了兒童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也是成長中的人,不能根據兒童成長所發生的變化調節教育方式、方法和要求,從而造成教育的低效和失效。
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甚至比學校教育更爲重要,學校教育偏重的是知識方面,而家庭教育卻涉及方方面面,孩子性格的養成主要是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的老師,這種教育會用一生來踐行,比什麽教育的分量都重。所以家長們不能偷懶,不要認爲教育是學校的、教師的責任,要主動和教師聯系,了解孩子近期發展狀況,遇到問題和教師商量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不能放任孩子不管、不負責任。現在校園霸淩事件特別多,家長對此要格外重視。尤其是比較內向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多費心、多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