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美麗世界需要人類共同守護。 這是2020年9月23日在中國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拍攝的大熊貓。 新華社記者 劉潇 攝
這是2015年4月17日,在肯尼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守衛守護著雌性北方白犀牛“納金”。北方白犀牛是一種非常接近滅絕的哺乳動物——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2018年已離世,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成爲這一物種僅存成員。 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這是2015年5月19日在中國青海可可西裏地區拍攝的一只覓食的藏羚羊。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這是2015年12月5日在南美洲中部潘塔納爾濕地拍攝的一只巨嘴鳥。 新華社記者 張強 攝
這是2019年6月26日,在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一只白鹭飛過樹梢。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這是2019年6月27日在中國秦嶺拍攝的秦嶺羚牛。秦嶺是中國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線。作爲生態屏障的秦嶺山脈被譽爲中國的“生物基因庫”。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這是2018年6月2日,在中國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四郎鎮田嶺村的一片密林裏,從遠處覓食歸來的朱鹮在巢裏給幼鳥餵食。被稱作“朱鹮故鄉”的陝西省漢中市洋縣時常能看到珍稀鳥類朱鹮的身影。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由于戰爭、獵殺和生態破壞等原因,這種珍禽的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銳減,俄羅斯、韓國、日本相繼宣布野生朱鹮絕迹。1981年中國研究人員發現7只野生朱鹮孤羽。在隨後日漸完善的保護體系中,中國的朱鹮野生種群由7只發展到2000余只,並構建了若幹人工種群。一些朱鹮還遠赴日本和韓國,在當地保護工作者的努力下繁衍種群。 新華社記者 陶明攝
這是2018年9月30日,在南非赫曼紐斯小鎮附近海面上,一頭南露脊鯨躍出海面。 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這是2012年4月22日,在中國海南省黎母嶺山脈南坡的佳西自然保護區,一滴露水從桫椤的嫩芽上滴落下來。位于中國海南省黎母嶺山脈南坡的佳西自然保護區,是海南島一塊重要的原始熱帶雨林保護地。 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這是2017年10月9日在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聖克魯斯島上拍攝的藍腳鲣鳥和海鬣蜥。由于動植物種類極其豐富,加拉帕戈斯群島有“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之稱。 新華社記者許睿攝
這是2017年2月15日,一只耳廓狐幼崽在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內玩耍。 新華社發(鄧智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