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十國中都有華人,差別只有人數多寡以及占總人口的比例,而這也關乎到各國華人慶祝春節的規模以及深入的程度。
總的來說,新加坡應該是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氣氛最熱鬧的國家,因爲新加坡的560萬人口當中,華人比例高達75%,又是個小面積的城市國家,很容易就讓人有“舉國歡慶”的印象。每逢春節期間,新加坡的中國城(牛車水)就熱鬧非凡,整個區域張燈結彩,擺滿了以大紅色爲主的喜氣年貨。春節期間人來人往的年貨大街,巨大生肖燈飾,還有舞龍舞獅、財神繞街送福氣等活動,都是新加坡春節常見的熱鬧景象。另外,牛車水也是新加坡唯一能合法放鞭炮的區域。
新加坡的新年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要“撈魚生”。這個習俗應該是沿習自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撈魚生”又名“七彩魚生”,是由各種不同顔色的蔬菜切成絲,加上魚和特制醬料組合而成,是新加坡華人過年期間的必吃料理。其缤紛色彩象征燦爛的好兆頭,大家圍桌站立、舉筷一同撈起魚生,口中還要喊出吉祥話,像是福建人會喊著“發!發!發”,廣東人則是會說“撈起!撈起!撈起”(諧音撈喜)然後舉杯“飲曬”(幹杯),成了新加坡新年頗爲特殊的一景。
新加坡是于1970年代開始禁放鞭炮,取而代之的是春節妝藝大遊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體參加。
與新加坡相鄰的馬來西亞華人也很重視農曆春節,各種活動與新加坡大同小異。但由于馬國幅員較廣,春節活動大體上限于華人較爲聚集的吉隆坡、槟城、馬六甲等地。比較特別的是,馬國華人過年要吃“娘惹”(土生華人)風味的新年餅,也就是折成扇子狀的“粿加必”。“粿加必”其實是源自于廣東人做的蛋卷,“娘惹”會別出心裁地加入諸如椰漿等當地元素,就成了另一種風味獨特的食品。
至于印尼, 由于前總統蘇哈托 (Suharto)實施“新秩序”,規定全國使用漢字與華文皆屬非法,因此曾經長達30多年中國農曆新年的相關活動在印尼絕迹。直到自稱有華人血統的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1999年上任總統,並于次年廢除對華裔及少數族群歧視政策,印尼華人才可以公開慶祝農曆新年。
每到春節,特別是印尼的“草埔”(唐人街),無論是街道、購物商場、百貨公司及其他文娛中心裏,都能見到各種活動與裝飾。此外,北蘇門答臘省的棉蘭、中爪哇省的三寶珑、西加裏曼丹省會坤甸等華人聚居區,也都有相關慶祝活動。比較鮮有人知的是,西加裏曼丹的山口洋,人口雖然只有16萬人,但華人卻占了60%,是全印尼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所以春節氣氛也很濃厚。
說起農曆春節,東南亞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國家,那就是越南。越南應該是除新加坡之外,唯一全國會過農曆春節的國家。衆所周知,越南北部曾在古代置于中國統治之下達數世紀之久,因此吸收了大量中國文化。越南首都河內市的許多古廟,裏面都還保有漢字碑文,時至今日,雖然越南文早已用拼音取代,但很多字詞的讀音一聽就知是漢語。正是這種情況下,越南過的是農曆新年,春節的習俗也和中國年大同小異。譬如越南人在除夕前,都會不辭舟車勞頓地趕回家鄉與家人團聚,圍在一起吃年夜飯、守歲,並擺上香案迎接新年。
此外,大年初一時,越南的家家戶戶也都要祭拜祖先,拜土地神、竈王爺、百藝祖師等。孩子必須向長輩拜年並說吉祥話,長輩則會向晚輩發送紅包。唯一比較不同的,就是大年初一的早餐,越南人都會吃用芭蕉葉包成的方形大粽子;另外,越南人也會在門口貼春聯,只不過都是寫著越南文。
泰國的首都曼谷以及清邁北部山區,緬甸的前首都仰光及北邊的果敢地區,都因爲華人比較集中而有相對顯著的慶祝春節活動。至于柬埔寨、老撾、文萊、菲律賓等國,或者是華人人口較少,或者是居住比較分散,慶祝春節的活動就不太顯眼了。
其實,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過的年跟華人的農曆春節不太一樣,而是當地的潑水節。潑水節一般都落在4月中旬前後,那真是舉國狂歡的節日,到處都在潑水、打水仗,很多遊客也都喜歡在那段期間去這些國家旅遊,領略一下落湯雞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