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若是使用武力收複台灣,美國將會出兵‘保衛’台灣。”
當拜登在9月15日面對媒體專訪時透露如此信息,中美關系、台海局勢一起被拜登推上了新的風口浪尖。
雖然白宮在隨後就緊急爲總統善後,對媒體宣稱美國所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但是在這個敏感的節點上,這句話的殺傷力還是太大了一些,即便話是從拜登這個不一定清醒的人口中說出。
作爲身兼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總統,拜登一次兩次的“失言”還能用“口誤”搪塞過去,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媒體面前刻意聲明“美國會出兵台海”,明眼人也都已經看出了問題。即便拜登是真的患有阿茲海默症,白宮在多次爲其辯解後,也該建立起預防總統“口誤”的措施,但白宮一次又一次的默許總統“胡言亂語”,說明了其對這一事故的頻繁發生已經毫不在乎。
那麽問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白宮要麽在進行又一次對中國的底線測試,要麽在試圖建立起一個美國定義的“一個中國”。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佩洛西竄訪以後,美國在台海的“戰略模糊”就已經無法繼續,中國的底線已經沒有冗余讓美國測試,美國繼續測試下去,很快就會進一步激化局勢,越過中國的底線,進而引發戰爭。
對中美之間的敏感,國際社會都心知肚明,在拜登進一步激化局勢以後,有關中美戰爭風險的擔憂也開始出現。
新加坡外長維文就在9月23日向外界表達了憂慮:中美目前的信任侵蝕可能導致中美關系“螺旋升級”。他認爲中美的對抗造成了中美之間信任的破裂,尤其是台灣問題的緊張局勢造成了超級大國之間缺乏戰略信任。
維文表示,從一個冷靜的第三國角度來看,戰略信任是中美之間必須具備的關鍵要素。在更早的時候,維文還曾警告中美關系的破裂可能導致東南亞的和平穩定結束,並導致世界走向分裂、混亂與危險,進而呼籲中美共存。
作爲依賴當今世界全球化與發達供應鏈而繁榮的國家,新加坡對中美競爭一直是呼籲共存的態度,9月初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給出了差不多的觀點。
楊榮文在接受美媒采訪時,呼籲“個別國家”不應該拿台灣問題試探中國的反應,也不該低估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反應。
新加坡政治人物釋放此類觀點已經表明,美國心裏這點事,其實世界各國看得都很清清楚楚,台海周邊一些害怕在巨獸爭鬥的時候被殃及池魚的國家已經開始點明問題,呼籲中美關注問題、尋求共存。
但至少在中國這邊,共存的理念是一直存在的,中國從來沒有將中美博弈視作沒有退路的零和博弈,中國的民族複興需要不斷深化的全球化進程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中國也一直致力于推動全球化基礎上經濟貿易的發展,中國不可能自己摧毀自己參與發展多年的全球供應鏈。中國一直都在一條謀求有限競爭、和平共存的道路上,只要美國願意,就能與中國長期共存。
問題就是美國不願意自身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不願意與後發新興發展中國家分享全球利益。即便戰爭到了眼前,美國所考慮的依舊不是供應鏈的崩潰、全球經濟的大倒退或是幾十億人的饑餓與戰爭災難,而是以鄰爲壑,美國優先,甚至開始加緊備戰,繼續擴張自身的霸權。
在美國總統拜登口出狂言之後,更多美國軍政界的重要人物陸續赤裸裸地發表備戰論調。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在9月19日直接表示:美軍會在中國收複台灣時“協防台灣”;美軍第七艦隊指揮官、海軍中將卡爾・托馬斯聲稱“無論中國采取什麽行動,都要做好准備”,同時他還聲稱,即便中國不武力攻台,只是“封鎖台灣”,“國際社會也將介入”;美國空軍負責戰略整合的中將副參謀長希諾特也對外宣稱,如果解放軍對台動武,美國會鎖定打擊解放軍的“核心後勤補給”。
美國高官們的這些言論讓一直以來努力將美國對台態度維持在模糊不清態度的布林肯顯得很可笑。在無數次代表美國政府的采訪發言中,布林肯無數次努力地組織起模棱兩可的回答,但都抵不過近期美國內部各種相互矛盾的說法和行動令其政策快速清晰化。
雖然美國還在嘗試構建起一種“美國定義的一中”來避免戰爭,但是美國實際上對台政策日漸清晰化並不會因此有所改變。美國一邊以軍事政治手段支持“台獨”勢力,一邊宣稱美國仍然支持一個中國,顯然是沒有什麽實際效果,就像是在自導自演自賞一出大戲,純屬自欺欺人。
美國方面用自己的一套說法和舉措把自己構建的邏輯給推翻,又用原來邏輯進行解釋,這顯然就只是一種政治詭辯了。美國已經實質上改變自己的“一個中國”立場,再詭辯自己仍然承認“一個中國”,也已經失去了意義。
在這場危機中,除了一心繼續擴張的國家,還有一些“被迫上車”的美國盟友。
其中韓國算是比較典型的了。作爲美國盟友中軍力比較有限的國家,韓國一直都不太願意與中國起正面沖突,但是與美國談了多年的軍隊戰時指揮權問題如今也還未談妥,一旦美國挑起戰爭,韓國作爲盟友也會進入戰爭狀態,韓軍的指揮權也會因此轉給美軍,屆時無論韓國願不願意,都只能就範。
根據韓國《東亞日報》9月21日的報道,駐韓美軍司令拉卡梅拉上將表示:駐韓美軍正在制定一項應急計劃,以在中國“攻台”時,與韓軍一同“保台”。報道稱,這是現任駐韓美軍司令首度提及駐韓美軍有必要在台海發生武裝沖突時介入。
在發表這項聲明時,拉卡梅拉還貼心地提醒“韓國曾經在越南、伊拉克以及阿富汗與美國並肩作戰”,以提醒韓國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
而韓國的卷入無疑又會帶來諸如朝韓問題等新的危機,讓沖突如同套娃一般一環套一環地展開,將整個東亞局勢攪成一團亂麻。
至于問題的源頭台海方面,美國的拱火似乎相當成功。一些“台獨”份子在看到有美國的大腿可抱以後,說起話來也頓時被打雞血多了不少“自信”和“勇武之氣”。
9月24日,一位台灣所謂黨“高層安全官員”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就表示:如果解放軍封鎖或武裝奪取台灣的離島,就會被視作戰爭行爲,而且台灣“絕不投降”。若遭受到攻擊,將會“全力自衛”。
這也是美國真正的戰略意圖之所在,美國一邊強調台灣問題應該和平解決,一邊爲“台獨”輸血,而“台獨”越猖獗,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就越渺茫,美國就越強調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進而逼迫中國大陸采取武統的手段解決“台獨”極端勢力給兩岸關系帶來的危機,然後再將戰爭的責任扣到中國頭上。
至于台灣政客本身的邏輯,也只是趁著危機撈取政治利益,對這些人來說,戰爭是否爆發已經不重要,只要把台海問題上升成中美問題,出了事自然有美國這條大腿撐著,即便是未來這一套政治把戲被戳穿變成了一枚政治棄子,也能有機會乘著混亂之機出逃一跑了事,所以對美國的拱火完全是不嫌事大地照單全收統統接下。
而這一環套一環的進程,形成惡性循環以後,就是最後所謂的台海局勢“螺旋升級”的結果。
類似的事情在美國的策劃操控下已經在曆史上幹了無數次,對別國內部政治的滲透分化、對利欲熏心的政治人物利益輸送榨取可供利用的價值,都是我們常見的套路,接不住這一套騷操作連環拳的國家和地區,無一例外都在顔色革命和區域沖突之後陷入了長期動亂。
只是對中國來說,美國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中國發展成長的勢頭太快太猛,中國作爲一個超大型國家的規模體量以及發展態勢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美國的預期,與蘇聯對抗過的美國自然會想當然地覺得冷戰中巨人的倒下也只不過是一瞬的事,但現在的世界已經是全球化的世界,與當年的環境大不相同了。
中美的競爭已經不是簡單的能以一個國家的失敗而結束的了,兩個盤根錯節的國家背後是全球金融網絡、全球供應鏈網絡等等聯系幾十億人生活的複雜網絡,一方倒下會如同拔起大樹帶起根,影響全球幾十億人的命運,關乎人類社會是否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不過即便到今天,中美之間的零和博弈仍然有緩和的機會,正如上文所說,中國歡迎開放、平等與和平的競爭,中國所謀求的一直都不是霸權利益,中美之間合作互補的方面很多,中美共存的戰略是可行的。
只是在美國自身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情緒下,已經沒人能聽得進去理性的發言,對美國來說,宣泄當下的焦慮和進退失據,盡量抱住一些當前可以見得到的利益不要撒手,似乎比投資未來更加重要。如果中美關系在美國方面單方面毀信棄義的宣泄中失去了過去所有積累的信任,再接下來未來的每一步,都將是步履維艱非常危險的。
如果真的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放棄幻想,准備戰鬥”就不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美國作爲今日世界上唯一的霸權國家,是有其非常強大的一面但也難免外強中幹,紙老虎的底盤一不小心就露出馬腳。新中國成立之後多次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和戰爭恐嚇,即便是在建國之初百廢待興之際面對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也勇于直面強敵,敢打敢拼,粉粹狂妄之敵一切不切實際的戰略幻想。中國人始終有信心也有力量維護自身國家領土以及主權完整,若美國執意在台海挑起沖突和戰爭,那就做好讓曆史上屢次失敗的悲劇再重新上演一遍的准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