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劉子陽
1983年10月,中國首家從事涉外業務的律師事務所——深圳市對外經濟律師事務所成立。在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中國律師邁出了涉外法律服務堅實的第一步。
在中國律師制度恢複重建40周年的時間節點,世界律師大會在我國召開,來自全球的嘉賓共襄盛舉,進行思想碰撞,這是中國涉外法律服務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40年,中國律師邁向國際舞台的步伐從未止息,一批中國法律人走上世界舞台,他們親曆了國際組織中國隊從無到有、從寡到衆、從弱到強的變遷過程,從發出“中國律師聲音”、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到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奠定了中國律師參與全球法律服務的獨有文化底色。
“我深信國際化是中國律師行業的大勢所趨,關乎中國律師事業的未來。‘一帶一路’倡議將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既要中國企業尊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律制度,又要預防投資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法律風險。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律師大有可爲。”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程軍認爲,涉外律師爲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提供法律服務,不僅是自身業務領域的拓展,更是新時代律師的一份使命與擔當。
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範倜作爲一名“走出去”的中國律師,親曆了我國涉外法律服務業的發展:“作爲中國涉外律師,走出國門辦案,一定要對當地的司法環境以及政治、經濟形勢有實地的考察,不能僅憑查閱資料和自己的主觀想象作判斷。在國際法律事務中掌握更多話語權,除了不斷健全相關制度、進一步構建相關機制以外,也離不開律師自身能力的提高與視野的拓寬。我們涉外律師應當更多參與到同行交流中去,發出中國聲音,刷新中國面孔,有所作爲的空間還很大。”
近年來,中國律師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邁越大,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在維護中國企業與法人的海外正當權益方面發揮了職能作用。
金杜律師事務所南京分所律師馬笑勻說:“作爲涉外法律服務的提供方,要想幫助中國企業走上國際舞台,也必須實現自身服務的國際化、專業化,尤其是要逐步培養和增強處理複雜國際化案件的能力。除了充分掌握國內基本的法律法規外,對于涉及到國際法、WTO法、反壟斷、反傾銷、國際單邊、多邊條約均需有所掌握並靈活運用,才能在處理跨境項目時遊刃有余。”
我國加入WTO以來,法律服務市場逐步對外開放,涉外法律事務與日俱增,但懂英語、通法律的“精英明法”型複合人才非常緊俏。
京師律師事務所新加坡分所律師邵俊坦言,涉外法律服務水平與國家對涉外法律服務的高要求、與客戶的期望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國內能夠從事涉外法律服務的人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英語專業畢業生,能看懂一般的英文法律文件,但涉及到具體的法律問題時頭腦裏沒有概念;另一類是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專業知識到位,但英語基礎往往不夠紮實,對國際法和國外法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3年,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啓動了“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培養規劃,一支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律師“國家隊”已經初步建立。
如何讓更多律師加入到國際交流中去,如何提高律師走出去的積極性,如何讓律師行業在涉外法律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是全國律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張宏久經常思考的問題:“涉外律師隊伍需要後繼有人,要比先行者們更出色,需要先行者們投入更多的智慧、精力和開放的心態爲年輕人提供機會、傳授經驗,在國際法律服務舞台上中國律師不會缺席。”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中國律師緊扣時代脈搏,涉外律師隊伍不斷成長壯大,以堅實的步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