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魚,或稱五條鰤(學名:Seriola quinqueradiata),又叫做青甘魚、平安魚、油甘魚,屬鲈形目鲹科。在新加坡用英語“Amberjack”直譯成“琥珀魚”。在台灣則是被稱爲青甘鲹或青甘,是日本料理店常見的生食材料。鰤魚,是一種伴隨著成長, 名字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它在日本有100種以上的名字,成年的鰤魚被稱作“出世魚”,出人頭地之寓意!
鰤魚身體延長而扁,側線上無鱗甲。上颌骨後背成角狀。胸鳍幾乎與腹鳍等長。魚體側面有縱向黃條紋。快速遊動的大洋性肉食魚類,每天以小魚爲食,例如鲭、竹筴魚、沙丁魚和鱿魚。
它原産于西北太平洋,從日本東部,朝鮮半島到夏威夷。鰤魚是屬于溫水性魚類,多生活在高鹽度的溫水水域,它們對鹽度有較強的適應力。
鰤魚地理分布圖
自古以來,鰤魚是日本傳統飲食中備受歡迎的食材之一!鰤魚主要分布在日本北海道到九州,東海,朝鮮半島東部等海域,最著名的産地是日本北陸地區面向日本海的富山灣(Toyama Bay),這裏的鰤魚售價有時極爲昂貴。
前文我們說到鰤魚在日本有100多種名字,因爲它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著不同命名。並且在日本不同的地區命名也不同。如幼魚時期10厘米稱作“Mojyako”,小于30厘米稱作“Wakashi”,35 ~60厘米稱作“Inada ”(稻田),60 – 80厘米稱作“Warasa”,80厘米以上稱作”Buri“(武裏),像加官進爵一樣,不斷晉封!(啥也別說了,想吃!)此外,在日本西部一般把養殖較好的鰤魚(40~60cm)叫做“Hamachi”(濱地)。當然,不同階段,它的口感和肉質各有不同。
東京和大阪對各階段鰤魚的不同稱呼
幼魚時期長這樣!
日料偏愛,鮮嫩多脂
鰤魚屬洄遊性魚類,鰤魚的産卵期在2月至7月,越靠近南方,産卵期越早。鰤魚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食,尤其在寒冷的月份,鰤魚成爲人們的最愛,因爲它具有較高的脂肪含量。每年的秋冬之際,鰤魚爲了産卵開始囤積自身的脂肪,肉質極爲肥美,所以此時便成了捕獲鰤魚的最佳時節,這個時節的鰤魚也可以被叫做“寒鰤”。鰤魚中寒鰤爲最美,是日本皇室的禦用魚。
野生鰤魚比較幹瘦,魚體多爲淡褐色,但養殖的鰤魚則魚身豐腴,魚體偏白而有光澤。野生鰤魚在冬季時味道格外鮮美,價格也比較昂貴。
富山灣捕撈的寒鰤
捕撈鰤魚産業出現在中西部太平洋,從日本和朝鮮半島東部到夏威夷群島,但養殖主要在日本。在日本,該種類是養殖最多的魚類,主要作爲生魚片消費。養殖鰤魚有著很長的曆史,1927年,鰤魚養殖開始于日本香川縣,鰤魚的商業生産開始于上世紀40年代,60年代生産快速擴大。
同爲“鰤”兄弟,不是一條魚
說到鰤魚由不得不提起它的親戚,常常被人們混淆的“黃條鰤”,他們長得很像,很難分辨。
黃條鰤(學名:Seriola lalandi)與鰤魚同屬爲鲹科。又叫黃鰤魚、黃健牛等。
黃條鰤在夏末和秋季時,口味是最好的。它在外觀上和鰤魚幾乎相同,需要很專業的區分。
區分它們的最好方法是看從側面下颌。其中,鰤魚的下颌接近直角,可以形容成“方形下巴”!而黃條鰤的下颌則稍顯圓潤。
上: 黃條鰤 下:五條鰤
黃條鰤被日本漁民戲稱爲的“魚雷”。當它們被釣上來時,若是手滑沒握住,黃條鰤逃跑速度極快,瞬間能遊出50英尺(14.24米)遠。
文首的視頻中,主角就是黃條鰤。它和鰤魚的切割方式基本相同。
鲷魚和黃條鰤生魚片拼盤
鲷魚和黃條鰤生魚片拼盤成品
營養豐富,不僅僅是生魚片
鰤魚營養均衡,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余有仲含有可預防血栓類疾病的EPA及可活化腦細胞的DHA。帶有血色的鰤魚富含鐵和牛磺酸。
鰤魚的吃法雖以生魚片最爲知名,但是它可不僅僅局限于生食哦!燒、烤、涮,任你發揮……
鰤魚的最佳吃法——刺身,讓你享受魚肉與舌齒的纏綿,回味無窮。當然,這需要一個專業的好廚師配一把好刀,精准的切割讓魚肉發揮最大的鮮嫩。(魚片切割:不是從上至下直切,而是從刀根到刀尖的拉切刀法,一氣呵成。)熟練的刀法也猶如一場視覺盛宴!
秋冬時節,來上一碗鰤魚炖蘿蔔,暖暖身子,養養胃,真是美極了呢!
照燒鰤魚是日本傳統菜肴之一,抹上微甜的照燒醬汁,燒制出的鰤魚鮮嫩多汁。哪怕是冷食,也風味依舊。
我們大中華有熱辣辣的火鍋,日本也愛吃涮鍋,新鮮鰤魚在涮鍋的翻滾熱湯裏走一遭,涮去多余脂肪,健康兼顧美味,又能保留原汁原味,還有什麽理由不愛呢?
文章來源:八仙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