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與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以“雲簽約”方式簽署了合同總金額約46億元人民幣的大訂單。
過去三個月,在疫情的重創之下,我國造船業放緩了建造腳步,新船交付量也受到影響。深受困擾的中國船廠在2月的交船量創下15年最低值。
寒冬走遠,春天已至。疫情的陰霾正在慢慢散去,中國造船業也逐漸恢複元氣,一舉拿下多個超級大單可謂給我國造船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其市場的恢複前景也逐漸明朗。疫情對于我國造船業而言,是危也是機,那麽接下來造船業將如何把握機遇化危爲機?
1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船企生産不容樂觀
過去三個月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造船業多項經濟指標同比下降,形勢不樂觀。
1月,中國船廠以22艘新船訂單、總計51萬噸的補償總噸,排名全球第一,但2月僅獲得一艘集裝箱運輸船造船訂單,共計8000補償總噸。
2月,中國船廠的大量船舶面臨著推遲交付,而這一切也給當時的韓國船企接單帶來更大的機遇。據當時的韓國媒體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中國大量船舶建造進度不得不延遲,此前,包括滬東中華、大船集團、外高橋造船等主要船企都已經向船東發出了“不可抗力”通知,讓船東們越來越感到不安。正在中國船企進行建造或改裝的200余艘船舶將會延期,船舶交付可能延遲4至6周時間,甚至更長。
3月中旬,韓聯社報道稱,業內分析人士認爲,中國訂單量驟降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迫使中國船廠停止了正常運營。據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今年以來,中國船舶的出口量也有所下降,1—2月,中國船舶出口量爲571艘,同比下降34.3%。
此外,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的《2020年1—2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航運市場震蕩下行,全球新船訂單量大幅減少。我國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同比下降,但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同比增長。重點監測企業工業總産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定,2020年7月1日及以後交船的所有150米及以上船長的油船和散貨船(不包括礦砂船及兼裝船)必須符合目標型船舶建造標准(GBS)。這意味著,一旦船舶延期至下半年交付,很有可能需要重新審核修改設計建造要求,將面臨無法交付的嚴重局面,一些新造船合同甚至會因此取消。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專家表示,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過長,集裝箱船和客滾船等船東可能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危機,屆時可能不只是延期接船,甚至有棄船的可能性。同時,對于散貨船等船東來說,持續的疫情和經濟衰退將導致其繼續削減新造船投資,部分杠杆率較高的船東甚至可能破産。對于即將走出低谷的船舶工業企業來說,整體財務實力還相對較弱,部分船舶産品較爲集中且負債率較高的船企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並可能進一步向船舶配套企業傳導。
不僅如此,目前我國船舶工業企業仍需要從歐洲進口自動化系統、通訊導航系統等部分核心設備和國産配套的部分核心部件,當前歐洲各國疫情防控措施嚴格,大量船舶配套企業停工,船舶配套訂單難以正常交貨,這將對我國造船企業的正常生産和按期交船形成極其不利影響。此外,在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船舶企業的勞動力供給、人員流動和商務往來或多或少受到衆多防疫環節的影響,導致生産周期的增加和成本的上升。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包張靜此前也對媒體表示,過去幾年,航運市場總體上處于低位徘徊,面對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國際地緣政治日趨複雜和航運市場仍處于運力嚴重過剩的不利條件,今年飛出的新冠肺炎疫情這只巨大的“黑天鵝”,短期內會嚴重影響國際航運市場投資心理與預期,增添行情悲觀氣氛,進而波及新造船市場。
2
防疫生産兩手抓 船企運作迎來轉機
在國內疫情較爲嚴重期間,我國船舶工業企業由于不能及時複工複産,從而可能導致船舶生産脫期,部分船舶訂單不能按照合同或國際公約要求的時間節點開工或交付。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重點監測的75家企業複工率已經達到100%,生産秩序得到較大程度恢複。同時,在我國船舶工業主管部門和海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提交IMO的《關于SOLAS公約Ⅱ—1/3—10條就不可預見的延遲交船的統一解釋》,以及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通過國際活躍造船專家聯盟(ASEF)提交IMO的《關于對SOLAS公約Ⅱ—1/3—10條“不可預見的延遲交船”統一解釋的評述意見》提案已經得到IMO的支持,爲部分非GBS船舶延期交付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表示,近段時間,多家造船企業防疫生産兩手抓,正在加緊完成手上的訂單——
揚州中遠海運重工爲FSL建造的114K油輪N944/945船的配電板,在廣州順利完成設備外檢;爲山東海運81.2K散貨船N936/N937船主機,在大連順利完成台架試驗和拆檢;中國船舶集團所屬滬東重機采用視頻會議、郵件書面確認等新的商務談判模式,獲得5+3台低速柴油機合同,功率合計185628馬力……
不僅如此,在資本運作方面,中國船舶集團也傳來喜訊:重大資産重組並募集配套資金事宜于2月25日順利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准批文。進行重組並購工作的公司人員表示,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雖然存在,但重組並購事項以及各類手續工作都在持續推進。通過本次資本運作,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核心的江南造船等軍民船業務整合進入上市公司,將進一步強化中國船舶作爲中國船舶集團船海業務上市平台的定位,發揮船海業務的協同效應,推動船海産業做強做優,提升和發展中國船舶集團的核心優勢。公司後續還將募集配套資金用于江南造船數字造船創新示範工程項目等項目。
3
新訂單紛至杳來 中國造船業迎來新機遇
“此次疫情對我國船舶工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危與機並存。疫情的影響本身對行業就是一種産能出清,這給予大型船舶制造公司一個行業整合、提升競爭力的機會。”中國船舶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是在液化天然氣(LNG)船建造項目方面,中國船舶集團正式簽訂的總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的建造項目讓中國船企格外振奮。在簽約儀式現場,滬東中華造船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表示,滬東中華能夠在這場造船業巅峰之戰中拔得頭籌,奪得首批訂單合同,彰顯了中國經濟走出疫情陰霾的強大力量。
業內人士認爲,本次簽約合作,體現了中國造船業在國際高端海洋裝備市場競爭力,書寫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篇章,對促進世界經濟複蘇與全球産業合作將産生積極影響。滬東中華奪得該項目首批LNG船建造合同,鞏固了其在世界LNG開發、設計和建造領域的領先地位。
當被問及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公司的影響,中國船舶負責人表示,這在某些方面看對公司也是個利好。“航運企業成本下降,各國原油進口需求激增,也將使得運輸需求激增。航運企業也在油價和造船價格均低的同時增加造船訂單。”
據悉,2月28日,中國船舶旗下的外高橋造船與新加坡船東簽署2艘15.8萬噸蘇伊士型油船合同,這是外高橋造船自主研發設計,在已交付船型基礎上開發的新一代綠色節能型油船,滿足最新規範要求,各項性能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方調整原定的面談方案,經過反複的書面溝通、召開視頻會議進行談判,最終促成了簽約。更重要的是,這還是雙方繼2019年12月簽約全球首艘21萬噸雙燃料散貨船項目後,短期內再次簽訂的新訂單,開啓了多船型領域合作的新篇章。
此外,滬東重機有限公司還于近期成功承接2份盾構訂單,簽訂5+3台低速柴油機合同,獲得首批6G70ME—C10.5—GI—HPSCR雙燃料低速機,標志著滬東重機MANES專利的GI雙燃料訂單實現零的突破。“疫情帶來的變化是持續的、複雜的,我們面對的是全球市場的變化,未來的情況很難預知,但是,作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造修船企業,會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持續做好經營承接工作,使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該公司負責人充滿信心的說道。
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