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欣教授聘爲印尼書協顧問
【本報訊】中國書法藝術曆史悠久,一部中國書法史,就是一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中國有一句話:了解了書法藝術,就等于拿到了理解中國人思維方式的金鑰匙。
在印尼有2000多萬的華人,由于曆史的原因,大部分的華僑沒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如今,在熱愛于中國書法一批有識之士的推動下,2011年成立了印尼書法家協會、印尼書畫學院。在這裏,會員們互相切磋,交流經驗,積極參與國際書法交流活動;開設書法學習班,定期舉辦書法教學工作。爲了開闊會員們的眼界,提高印尼整體書法水平,在胡素丹董事長的資助下,印尼書法家協會和印尼書畫研究院特邀請中國著名書法家葉欣教授來印尼,于2019年2月16-17日,在印尼書畫學院會所4樓舉辦爲期兩天的書法特別講座。
葉欣,字向榮,1967年出生于一個書法世家。曾外祖父霍紹光和外祖父霍安榮均爲著名書法大家。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克紹箕裘,刻苦鑽研書法藝術48年,如今已經成爲一位鳴震海內外的著名實力派書法家。現任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海外書法研究所副所長、首爾中國文化中心書法教授、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客座教授、世界海外華人書法家協會聯合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韓國書法藝術院院長、韓國美術協會國際委員長、新加坡書法篆刻會顧問、意大利當代書法學會終身名譽主席、美國落基山中國書法學會顧問、歐洲書法聯盟理事等職。
葉欣教授這次講座的內容是:怎樣欣賞書法藝術、千古用筆不易、《開通褒斜道刻石》。
葉欣教授集二十余年收集、整理的相關圖片200余張,旁征博引,用最直觀的圖版,淺顯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如何欣賞書法藝術作品的方法。他特別強調了書法是書法家抒發情感的藝術創作,沒有情感的書法作品,就沒有藝術的附加值,就不能稱之爲藝術作品;好的書法作品要取法自然,用大量的自然景觀圖版,對照相應的線條進行說明,讓聽衆更直觀地了解到什麽樣作品是好的,什麽樣的是不好的……講解方法獨特,觀點新穎,給大家留下深刻地印象。
第二講“千古用筆不易”,用曆代真草隸篆各種書體、衆多碑帖進行對比,指出人民對古人用筆的理解,存有誤區,指出古人不管書寫篆書,還是隸書、行草、楷書,雖然字體不同,風格各異,但是用筆方法是不變的。另聽衆對古人的筆法,茅舍洞開,有了新的認識。
第三講是東漢時期的著名刻石《開通褒斜道刻石》。該刻石是現存最早的東漢摩崖刻石,處于篆隸之間,字形大小錯落有致,別具天趣,古意盎然,氣勢飽滿,結體奇崛。清代著名書法家楊守敬評其曰:“天然古秀若石紋然,百代以下,無從摩擬,此之謂神品。”
經過兩天的講座,讓大家改變了對書法的觀念,思維方式。觀念改變了,就知道了正確的發展目標。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周斌文化參贊,胡素丹董事長、阮淵椿主席,李秀賢院長以及來自于全國各地的書法家領導陳道容、李炯琪、李惠珠、陳慶隆、紀國彪等各界人士近60余人參加了講座,聽衆反響強烈,感覺學到很多東西,希望以後能夠再次邀請葉欣教授來印尼舉辦類似的書法特別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