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邦淩
百盛百貨是中國最大的外資時尚百貨集團之一,于1987年創立,是馬來西亞金獅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分支機構。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 馬來西亞吉隆坡證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百盛商業集團已是亞洲著名的百貨巨頭,連鎖百貨商店遍設馬來西亞各主要城市,至今已開設了三十余間購物中心以及精品專賣連鎖店,成爲全馬百貨店最大、最成功的零售連鎖集團。如今,百盛總計在馬來西亞、中國、越南、印尼、緬甸和斯裏蘭卡共開設了140多家百盛購物中心,建起了一個龐大的零售及貿易網絡,“百貨之王”的稱號實至名歸。
百盛1994年正式入駐中國零售業市場,在北京複興門開設首家百貨店。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盛集團在中國 30 多個城市運營管理 43 家百盛門店(包括概念店“Parkson Beauty”)、兩家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及一家金獅廣場。但從2012年以來,公司業績開始起伏不定,虧損居多,同時掀起關店潮。這家“亞洲百貨之王”爲何接連關店止損?公司的年輕化戰略能否力挽狂瀾?
1、2018年銷售122億,但淨虧損7930萬元,下降原因爲門店數量減少
2月21日晚間,百盛集團發布2018年業績公告。2018年,百盛集團實現經營收入48.47億元,同比增長3.6%。2018年經營利潤爲1.69億元,同比上漲103.1%。2018年,歸屬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淨虧損爲7930萬元。同店銷售下降2.4%。合計銷售所得總額下降至151.94億元,同比下降4.8%,下降原因爲門店數量減少。
2018年報告期內,集團的商品銷售總額約爲人民幣122.85億元。特許專櫃銷售繼續成爲銷售主力,二零一八年特許專櫃銷售占商品銷售總額約81.1%,余下18.9%則來自直接銷售。化妝品與配飾類別取代時裝和服裝類別成爲商品銷售結構中的最大貢獻來源。化妝品與配飾類別占商品銷售總額約48.0%,時裝與服裝類別占約43.3%,家居用品與電器類別占約3.0%,余下約5.7%則是由食品與鮮貨類別所貢獻。
2、2012年以來的7年時間,百盛在國內關閉了19家門店
實際上,從2012年以後,公司業績就開始變得極不穩定。2012年,百盛出現了上市八年來的首度淨利下滑。2017年的經營情況並未有所好轉,該年度淨利潤再度虧損1.36億元。
在業績虧損的背後,是關店潮。近幾年以來,電商形勢咄咄逼人,百貨、零售業寒冬到來,紛紛關店。號稱“外資第一店”的百盛也沒能逃脫這場“災難”。2012年以來,百盛利潤持續下滑,在中國已經關掉了19家店,被質疑“老矣”。
2012年百盛上海虹橋店的關閉,仿佛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2012年7月,百盛百貨上海虹橋店和貴陽金鳳凰店關閉; 2013年6月,百盛百貨貴陽鮮花店關門; 2013年8月,百盛百貨石家莊店關閉; 2014年百盛百貨關閉江蘇常州兩家店、山東濟南和北京各一家店;2015年則關閉了天津店; 2016年全年,百盛百貨重慶百盛大坪店、北京百盛太陽宮店等6家店面遭關閉; 2017年5月,百盛百貨鄭州唯一門店關閉;2018年,百盛百貨關閉兩家門店。照此計算,2012年以來的7年時間,百盛在國內關閉了19家門店。
百盛爲何在內地關店?以石家莊爲例,上世紀90年代,百盛百貨便已經在石家莊經曆了一次昂首入駐和黯然撤離的尴尬。當時百盛的高端定位引進了歐珀萊、貝納通等品牌,但由于中外雙方股東經營理念差異以及經營模式、品牌定位等多方原因,最終百盛不得不選擇離開。十幾年後,二次入駐石家莊僅僅4年的百盛,再走麥城。
作爲外來商家,對本土商業格局、品類的研究必不可少,如此才能在衆多競爭者中找准適合自己的定位,包括選址、品牌引進、經營模式等方面。很顯然,百盛准備得並不充分。它選擇了“大而全”,這相對于本土商家並不占優勢。
3、百盛商場老板是位華人,被稱東南亞鋼鐵大王和鍾超人
百盛商場老板是馬來西亞華人鍾廷森。他被稱爲鋼鐵大王,生産的鋼鐵産量占到馬來西亞鋼鐵總産量的70%,雄踞東南亞鋼鐵霸王地位。同時他又是一位百貨大王,創立了馬來西亞最大的連鎖百貨店百盛集團,今年75歲的他更是被親切地稱作“鍾超人”。
在馬來西亞經濟低迷時期,不少百貨商場陷入困境,出現了資金危機,很大一部分破産。鍾廷森憑著對市場的獨特見解和高瞻的眼光,在當時選擇逆流而上,成立了百盛商業集團,大量收購兼並那些倒閉的百貨商場,果然沒出他的所料,沒過多久市場經濟回暖,他的百盛商業集團一舉成爲馬來西亞最大的超級市場集團。
4、百盛百貨在危機時刻開始了全面的品牌轉型
近年來,外資百貨想要立足並紮根中國市場變得愈加艱難。去年,美國連鎖百貨公司梅西百貨宣布停止中國官網的運營,全面退出中國市場;瑪莎百貨更是關閉中國所有門店,黯然收場;日本百貨公司如大丸百貨、高島屋等也不免遇上水土不服,在業績增長上阻力重重。在購物中心發展迅猛的市場態勢下,百貨也需要因地制宜地改革和調整才能重現生機。
曾經百盛百貨是中國中産階級消費的標志,而隨著電商的發展,新業態的崛起,百盛百貨在危機時刻開始了全面的品牌轉型。20多年前,百盛初進中國市場時服務的中産階級對正裝、領帶、高跟鞋、進口手表有著強烈的需求,而如今中産階級追求的是舒適、休閑的生活方式。如果換個思路,將某一品類譬如女性時尚消費做大、做精,可能會形成自己的獨有品牌和優勢,效果也許會不同。“化妝品品類一直保持增長,甚至有時候是雙位數增長。餐飲、運動和兒童部門也表現出很強的抗跌能力。”百盛商業集團首席財務官區振森說,“這些恰好迎合了當下的生活潮流。”
鍾廷森于2013年的時候出山重掌百盛,他表示百盛在內地關店不僅是受電商的沖擊,隨著商圈轉移、市場人口外流、物業等原因,關掉一些位置不好或店面小的店也是正常的。如今,百盛發力年輕化。在服裝、飾品等銷售占比達20%以上的門類中,百盛發現如今熟齡女性也喜歡穿年輕化的衣服,因此縮減了成熟型的女裝,迎合年輕客群,代理和自營的時尚品牌偏重于年輕和前沿,自己也參與設計開發。
目前看來在美妝板塊的加速布局成爲百盛近幾年轉型的重點方向之一。籌備多年後,百盛的全新零售概念店Parkson Beauty終于在去年開幕。2018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化妝品與配飾類別是商品銷售結構中的最大貢獻來源,該類別占商品銷售總額約48.0%。美妝行業正呈現出消費升級、人群日趨年輕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年輕人對中高端化妝品的需求日漸高漲。網易考拉發布的《2017進口美妝趨勢報告》稱,88%的中國女性消費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使用更高端的化妝品,並且此類訴求在學生群體中也具有很高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