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觀點指數
實際上,包容、融合、合作才應該是一種文化自信的來源,自信而不自傲,謙卑而不卑微,吸收但去糟粕。
觀點地産網倫敦市中心是一座不夜城,碎片大廈對面泰晤士河、金融城燈火通明,而這種景觀在早上變得極爲模糊。
倫敦起霧了。厚重濃霧籠罩下的城市,讓人容易聯想起一兩世紀前的工業革命和蒸汽時代。這樣的天氣糟糕透了,就是站在碎片大廈上也看不清隔壁的大樓,羊毛一樣白花花的大霧飄近,不知道不耐煩地跺著腳的福爾摩斯,會不會從屋子裏跳出來?
這是在11月24日,觀點學徒計劃·2019遊學季將在持續近十天後,爲這場海外遊學畫上圓滿句點。
感受完英超綠茵賽場激情,今天學員們繼續去尋迹倫敦文化,他們將前往大英博物館見證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並在倫敦金融城的豪宅考察研究,最後前往牛津劍橋俱樂部品味豐美的閉營晚宴。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館藏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各大洲的人類文明均可在此覓得遺迹,學員們花了幾乎三個小時才走馬觀花地看一遍。這大抵是每個曆史愛好者的必經之地,1931-1932年朱自清在英國旅居7個月,就愛看名人故居、書店、戲院和博物館,他說:倫敦的博物館帶畫院,只揀大的說,足足有十個之多。至于美食,他只想到巴黎,“倫敦是算不上的”。
所考察的項目One Bishopsgate Plaza則位于倫敦金融城中心地帶,與“小黃瓜”爲鄰,它是新加坡華業集團在倫敦首個項目。英國尤其是倫敦住宅供應不足,過去幾天學員們不斷被輸入這種印象,而該項目據稱自10月銷售以來已出售近1/5房源(總套數160套),這引起大夥的興趣,他們不斷提出問題對比中西銷售模式的異同。
位于倫敦市中心詹姆士宮附近的牛津劍橋俱樂部則是低調奢華的存在,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英國司法大臣福爾克納、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等都曾做客並發表演講。
在這裏,來自星展銀行的專業人士爲學員們講解境外投資形勢。行至宴中,學員們也有感而發,紛紛發表交流了自己的遊學心得。
自11月16日起,觀點學徒計劃·2019遊學季組織了一支特別的隊伍走進英國。他們來自陽光城、碧桂園、新城控股、美林基業、帕拉丁資管、瑞卓置業、世聯行等多家國內企業,有的是二三十年履曆投融資人士,有的是家族基金管理人,有的是剛接班的“企二代”,有的則是項目的運營管理者,還有咨詢機構老資深,不同身份、不同訴求的一批人走到了一起。
在爲期近十天的遊學中,學員們走進倫敦、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聆聽了建築師、估價師、房企投資總監、顧問公司合夥人、房企英國公司CEO、家族企業守護者等人的分享,內容涉及建築設計、成本估算、貸款融資到項目運營、退出方式等一系列要點;而來自土地經濟、數據領域、房地産金融等的教授們,則從學者視角對房地産進行解構,時刻警示風險。
學員們關注點不同,得到的體會大抵各異,但對英國這個全球金融中心在房地産行業所展現的交易流動性、法律規範性、企業包容性及投資專業性都形成了共識,另一種集體感受則來自中西方國家模式及觀點之間的差異。
中國房地産是帶著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
房地産企業最早誕生于改革開放之初,大部分企業成長實際只有二三十年,依靠香港傳入的高周轉模式實現原始積累,依附于城鎮化大潮實現發展壯大,並在房地産調控下迅速做大至1000億乃至數千億銷售。這是中國人勤勞勇敢的體現,也是因地制宜的中國式變通之道。
與西方國家房地産相比,中國企業每年的開竣工規模、資金流轉速度、開盤去化率都令人咋舌。不少企業的人士對學員說,在英國開發一個幾百套住宅的項目需要數年,而年銷售百余套已是了不起成就。
相反,西方發達國家早已進入商業運營時代,他們更追求低風險與穩定回報,規則與流程更透明化,而透明化往往意味著非暴利。
這催生了中西方對房地産模式的不同立場,吳建斌形容中國房企處于“青春期”,都有做大規模的激情,英國企業則自我總結有固定做事模式,有原則,有風險偏好。好比是年輕球員與老球員,前者富于創造、長于突破但急躁,後者經驗老道、處事沉穩卻古板,難斷高下。
實際上,包容、融合、合作才應該是一種文化自信的來源,自信而不自傲,謙卑而不卑微,吸收但去糟粕。
現在國內房企已越來越重視對西方國家的模式研究、經驗借鑒、資金引入等,擁有西方教育及工作背景的人才隊伍也逐漸壯大。中國看世界的目光增加,有學員展望,房企將從債務杠杆型、粗放化向經營管理型、精細化管理轉型。
世界看中國的眼光也在增加。在大英博物館,導遊告訴學員,這裏展示了全世界的貨幣變化,包括來自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也展示之列,它們是最新的支付方式代表之一。導遊也是中國人,她五年前來到英國,並在這裏和一位英國人組建了家庭。
在閉營晚宴上,幾天前互動交流的牛津大學教授Andrew Baum托人傳遞信息,他說十年前、五年前及現在,每次都對中國的印象都有“革命性的區別”。他說中國人十年前開始慢慢穿得好,五年前說得好,現在更加有自信,最重要的是學員們已經開始反駁、挑戰他。
大夥舉杯,敬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