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備好了100口棺材,99口留給貪官,另外1口留給自己!”
記者招待會上,一名男子斬釘截鐵地說出了上面這番話,震撼了全場的記者。
這名男子就是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而他也沒有辜負自己的承諾,在任期內,爲中華民族付出了無數的心血,解香港危機,破國企困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時隔多年,讓我們一同回顧那些驚心動魄的往事,感受朱镕基總理的非凡魄力。
朱镕基總理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
朱镕基總理的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爲中國群衆著想,爲人民化解了無數難題。
上世紀90年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就是在這種複雜的局勢下,朱镕基就任國務院總理。
自上台以來,朱镕基總理沉著應對各種危機,面對亞洲金融危機,朱镕基站出來高聲宣布:“不惜一切代價,堅持人民幣不會貶值,堅決維護好香港的穩定和繁榮。”
正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莊嚴承諾之下,香港才穩定地挺過了金融危機。
面對國有企業的陳弊,朱镕基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振國企經濟活力。
幕後操盤手多次制造金融危機,朱镕基總理作出莊嚴保證
許多人可能都對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記憶猶新,其範圍之大,損失之重令人心有余悸,其幕後的操盤手正是喬治·索羅斯,此人臭名遠揚,以他爲首的金融集團常常在世界各地炮制金融危機,並以此來謀利。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一場威力驚人的金融風暴就在醞釀,當時各國的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然而繁華背後卻是資本制造的泡沫不斷堆積,當這些泡沫被擠破的時候,威力巨大的金融危機就會席卷整個世界。
拿泰國來說,當時它本是一個有望追趕亞洲四小龍的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前途大好,然而泰國還沒有成爲亞洲經濟強國,就被索羅斯等人瞄准了。
1997年之前,泰國一直施行的是國定彙率政策,即泰國的貨幣泰铢與美元挂鈎,泰铢可以直接兌換美元,這原本是一個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但是90年代美元大量貶值,就導致泰铢兌換美元的時候處于高位,這個機會被索羅斯等人抓住了,他們看到了其中藏著的巨大利益。
索羅斯的目的很簡單——利用彙率差,從中謀利,制定好計劃之後,索羅斯和他的團隊開始行動:
首先他們大量買進泰铢,以掏空泰國外彙儲備;
再從泰國銀行裏通過貸款的方式借走大量的泰铢,並用借入的泰铢去兌換美元;
然後用兌換的大量美元繼續購買泰铢,如此一來泰國政府發行的泰铢大部分都進到了索羅斯的錢包裏。
他利用這種方式逼迫泰铢貶值,然後再進行兌換,泰铢與美元前後彙率的差值可以爲索羅斯帶來大量的財富。
但是泰國銀行也不甘心看著泰铢貶值,爲了保持泰铢彙率的穩定,泰國央行緊急向新加坡銀行求助,新加坡銀行掏出了120億美元大量購買泰铢,以此來穩定泰铢的彙率。
然而索羅斯大量購買泰铢的行爲,吸引了全世界的金融家們,他們紛紛加入索羅斯的陣營,不斷地買進泰铢,這次泰國只能是在劫難逃。
爲了讓他們知難而退,泰國央行不斷提高泰铢的貸款利息,但是泰國央行低估了索羅斯等人,新加坡銀行提供的120億美元很快就用光了,而索羅斯等人還在購買泰铢,泰國的外彙儲備幾乎被他們買光了。
1997年7月2日,爲了拯救泰國的經濟,泰國政府最終決定施行浮動彙率制,而這一舉動無疑于將操縱泰铢彙率的權力交付給了索羅斯。
很快索羅斯等人開始調大泰铢的彙率差,這一行爲讓泰國的房地産和股市面臨崩盤,無數泰國人奮鬥數年的基業就這樣毀于一旦,甚至有人走上樓頂,一躍而下。
貪心的索羅斯並沒有就此收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遠遠沒有結束,泰國央行表現出來的軟弱,讓索羅斯等人看到了有利可圖,于是他們如法炮制。
韓國是第二個受害者,接著是新加坡,各國央行的繳械投降讓索羅斯等人一時風光無限。
其實各國央行也做出過抵抗,例如調整貸款的利率,提高國際借貸的成本,但是這些努力最終化爲泡影,因爲提高了貸款利率也會傷害本國的企業,國內的企業同樣需要貸款才能擴大生産規模,貿然調整利率可能會加重國內企業的運營壓力;另外也會導致股市的下跌。
一路上順風順水的索羅斯並沒有收手的想法,反而將目光又瞄上了香港。
香港是當時亞洲經濟的中心,有亞洲四小龍的稱號,索羅斯認爲搞垮香港經濟更加有利可圖,于是按照以往的步驟開始購買港幣,擡高彙率再抛售港幣,做空香港的股市。
這個辦法他曾經屢試不爽,香港此時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恒生指數不斷下跌,3天就下跌了近3000點,經濟即將崩潰,千萬個家庭在破産的邊緣。
爲了拯救香港的經濟,朱镕基站了出來,向世界大聲宣告:“只要香港特區政府需要幫助,中央政府都會不遺余力的提供幫助,保護好香港的彙率制度。”
而當時大陸的境況也不太妙,一方面大陸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受災嚴重,另一方面,亞洲金融危機也導致大陸貿易出口量不斷下降,局勢十分嚴峻,但是朱镕基卻一再強調:“我們將會不惜一切代價,堅持人民幣的彙率,維護好香港的金融秩序。”
有了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香港重整旗鼓,開始與索羅斯博弈。
擺在香港面前的有兩條路,第一條就是向索羅斯妥協,與美元脫鈎,但如果將港元同美元脫鈎,這會導致港元的地位下降,況且之前泰國曾將本國貨幣與美元脫鈎,但並沒有擋住索羅斯的腳步。
這條路明顯是不可行的。
第二條路就是和索羅斯拼個魚死網破,索羅斯將恒生的股市不斷降低,那麽香港就把股市擡高。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動用所有的外彙儲備拯救股市,一場世紀博弈由此展開,幸運的是,香港成功了!
索羅斯最終铩羽而歸,只能在高位結算期貨,不但沒能大撈一筆,還損失了前期投入的資金。有了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驚心動魄的香港金融保衛戰就這樣勝利。
金融危機造成國內市場一片慘淡,國企改革迫在眉睫
香港的金融危機被解除,但其造成的影響還遠遠沒有消失,由于國外訂單大量減少,國內企業一片慘淡,工廠內全是無法售出的商品,而國內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消化這些商品。
大量的工廠開始倒閉關門,無數的工人因此而下崗,國內矛盾激增,而國企這時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資源浪費、重複建設之象頻出,好鋼沒有被使用在刀刃上。
國企改革迫在眉睫,朱镕基也開始找尋對策。
1996年,朱镕基來到山東諸城,四年前,這裏就作爲改革試點進行了經濟結構改革,諸城市市長陳光提出對市內的國有企業進行改革,主張員工可以持有公司的股份,這個建議一出,一片嘩然。
經曆了四年的改革,諸城已經煥然一新,而這次朱镕基來到諸城,就是來研討國企改革的經驗。
朱镕基看到改革後的國企,生産效率不斷提高,工人的收入提高了,生産的商品質量也比以往有了進步,在肯定諸城的同時,他在會議上也提出了一些意見:“例如在股份分配的時候,不能一概而定,假如廠長能一口氣買6萬的股份,員工只能買3000的股份,到了分紅的時候,廠長能分10000多元,員工只能600多元,這還是在爲廠長打工,這種做法是不行的。”
隨後朱镕基又闡述了諸城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辦法——“可以把分紅的這筆資金留下來,當作是企業擴張的資本,用這筆資金繼續吸引資金當作企業生産成本的來源。”
在會議後諸城領導人按照朱镕基總理的意見繼續深化改革,國企的活力再次被釋放。
有了成功的先例,朱镕基對國企改革更有信心了。
但一切問題都要具體分析,諸城的國有企業改革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國企,如果將諸城經驗直接照搬在大型國企上面是會水土不服的,于是朱镕基總理再次對國有企業現狀進行剖析。
他信心滿滿地提出:“三年之內一定要讓大多數虧損的國企擺脫困境。”
1998年,在第九屆人大會議上,朱镕基列舉了三個阻礙國企發展的原因,分別是重複建設,盲目建設和人員膨脹。
重複建設是指同一個商品,許多企業生産,加劇了同一行業的競爭,大量的商品由此而積壓,導致産能過剩,商品浪費;盲目建設是指爲了成績好看,不按照實際出發隨意建設;
人員膨脹是指國企人員過多,造成效率低下。
朱镕基在人大會議的深層次剖析獲得了震耳欲聾的掌聲。
會議過後,朱镕基開始就三個問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朱镕基從紡織業開始入手,衆多行業中它問題最嚴重,改革難度最大。
紡織業擁有大量的工人,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朱镕基運用多種手段推動紡織業進行經濟結構轉變,在獲得經驗後又繼續推廣到其他産業上,效果顯著。
將一大批落後的機器和生産技術淘汰,從而篩選掉質量低下又過剩的商品,這樣一來不僅內需得到了擴大,行業生産的規模也跟著擴充。
爲了改革計劃得以落實,朱镕基提出建立監督改革進行的稽查制度,設置稽查特派員,主要負責對國企賬目的獨立審查,並根據國企生産效益的高低,對國企的領導人提出任免的建議,從而保證企業改革的落實和企業運營的透明。
國有企業的改革會讓一部分職工下崗,朱镕基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在會議上不止一次提出要做好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工作,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
而在電力,石油等行業,朱镕基將這些國有企業拆分重組,使他們各自有了具體發展方向,消除了以往的惡性循環。
之後,國有企業發展重新進入了快車道。
朱镕基總理曾經說過:“我抱著粉身碎骨的決心來幹這件事。”這是他的莊嚴承諾,更體現了他的決心,最終他也將這一決心付諸于行動之中。
朱镕基擔任上海市市長,堅定浦東開發計劃
事實上,朱镕基總理剛正不阿、力主改革的作風從他在上海擔任市長時就可見一斑。
接受上海市市長任命的時候,朱镕基坦白:
“我並不適合做上海市的市長,原因有三點,首先一直在機關工作,基層工作的經驗幾乎等于零;
其二,我一直是在北京工作,所以只熟悉中央的工作,對于地方的具體情況是不了解的;
其三,我的脾氣火爆,缺少一點領導人的涵養,而主持地方工作,需要在領導班子處好同事關系。”
朱镕基清楚主持地方工作是一件大事,要爲地方千千萬萬的百姓著想,因此才在就職前反省自己,而這番講話也體現出了朱镕基總理的謙虛。
1990年1月,鄧小平如約來到上海過新年,朱镕基早早地就來到鄧小平下榻的酒店,向鄧小平賀新年,在談話中,鄧小平告訴朱镕基:“浦東的開放有點晚,但也來得及,上海市政府和市委都要做好報告。”
事實的確如此,當時在上海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甯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朱镕基回答道:“浦東的開放計劃不太理想,不敢做報告。”
鄧小平笑著對朱镕基說:“不要怕,報就是了。”
得到鄧小平鼓舞和支持的朱镕基回到辦公室內,就開始著手浦東的開放計劃。
之前朱镕基不敢向中央要政策,受到鄧小平同志鼓勵後,沒多久中央就向朱镕基詢問是否有上海浦東改革開放的紙面報告,當天晚上朱镕基就把關于上海浦東改革開放的書面報告趕好,第二天就交給了中央,並表示希望中央能下決心。
1990年的四月份,中央通過了浦東的開放計劃,上海人民期待已久的開發計劃終于順利實施,正是因爲有朱镕基的大膽改革,才會有浦東今天翻天覆地的改變。
5年任期,朱镕基給中國帶來了無限活力
回顧朱镕基的總理生涯,他以身作則,對人民群衆盡心盡力。
“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是朱镕基就任總理時的講話,這些令人振奮的話語不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官話,而是發自朱镕基總理的肺腑之言,是他的一生抱負。更是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這8個字。
朱镕基铿锵有力的話語落下後,此起彼伏的掌聲響徹整個會堂。
後來回答記者提問時,朱镕基總理又說了一句俏皮話:“死而後已可不是指賴在總理這個位置上。”這表明了他不是一個貪戀權力的人,他坐上總理的位置是爲了更好地服務人民。
在記者招待會上莊嚴宣誓的朱镕基,並沒有讓每個中國人失望,無論是來勢洶洶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困難重重的國企改革計劃,朱镕基都向全中國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時間過得很快,2003年,朱镕基總理的任期即將結束,丹麥的一位記者向即將離開總理位置的朱镕基提出了一個問題:“您希望中國民衆記住您哪個方面?”
朱镕基面對衆多國內外記者,自然地答道:“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後,全國人民能說一聲,他是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
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隨後他繼續說道:“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朱镕基還是幹了一點實事的,我就謝天謝地了。”
朱镕基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說出了他始終將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心聲。
雖然朱镕基總理的任期只有5年,但是他爲中國所做出的貢獻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
亞洲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無數的國家敗在索羅斯的手裏,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朱镕基不懼危機,迎難而上,拼盡全力扭轉了這一局面,維護了金融主權,成功挽救了中國經濟。
到了國企改革的時刻,他更是深入企業,了解員工的心聲,尋求解決經濟結構改革的辦法,通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讓國有企業完成了蛻變,重新煥發生機,走上了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改革之路。
朱镕基是人民的好總理,沒有這些上一輩的不懈努力,哪有我們現在的安穩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