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以“迪士尼”自居,恐怕還有點的距離。
“蘇州奈爾寶複業第一天我就預約了周六帶兒子去玩,誰知道今天又被停業了”“疫情之下,能不辦卡就別辦卡。”
對很多寶媽來說,分布在商場裏的兒童遊樂場體驗元素豐富,是帶娃的好去處。但是疫情之下,這種情況卻被改變了,不僅整個文旅行業受到極大打擊,其中重度依賴大型商場的室內兒童遊樂園更是影響深重。
實際上,疫情帶來的挑戰只是暫時的,近十年來,我國室內兒童遊樂場市場飛速發展,其中也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一方面,“親子經濟”獲得資本關注,諸如meland、奈爾寶這樣的頭部連鎖企業獲得大額投資,但行業中更多的品牌尚處于初級階段,難以規模化;另一方面,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經用慘痛經曆總結出問題所在,運營乏力、投入成本高、産品同質化等,兒童樂園成爲“跑路” “維權” “倒閉”多發地帶。
在業內,不少遊樂場將目標定位巨頭迪士尼。但殊不知,迪士尼也是經過近百年時間才構建出這個堅固的商業帝國。不斷提供優質內容與IP,如今才能在消費者中實現一呼百應。而在國內,盡管是頭部企業也並沒有做出十分出圈的IP。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國內室內兒童遊樂場品牌想要成爲“迪士尼”,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01
頭部融資,這條賽道剛熱起來
隨著雙減、三胎等政策影響,兒童消費市場被認爲是新的商業機會。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已經接近4.5萬億元,兒童娛樂消費市場的規模突破4600億元。其中,中研普華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室內兒童遊樂園市場規模將達1490億元,對比2016年增長近40%。
因此,可以看到,去年以來,一些室內兒童遊樂場項目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比如,2021年1月,Mini Mars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2月,奈爾寶獲得股權天壹資本參與的股權融資;樂的文化則先後在2021年11月和2022年1月獲得兩輪融資。
實際上,我國室內兒童遊樂場的出現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後。彼時,隨著中國入世和國民經濟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外遊樂設施企業登陸中國,集兒童遊樂、親子休閑、購物于一體的大型室內遊樂園開始出現在各個大型商場中。
到了2010年,購物中心進入黃金發展期,十年間商場數增長近10倍。主要依靠商場生態的室內兒童遊樂場也隨之獲得飛速發展,目前在市場活躍的諸如酷咔咔、樂的文化、奈爾寶等品牌。
超大面積,是室內兒童遊樂園的顯著標志。有商場運營商算了一筆賬,“按照6000平米的面積,每平米投資5000元來說,一家店前期一次性投入就高達3000萬元”。因此,想要做下這筆生意,品牌們也不得不和資本接觸。
而從資本方來看,目前我國14歲以下的兒童有4億左右,占全國人口的30%,同時正以每年2000萬的速度增長。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消費占家庭總支出的33%左右,全國0——12歲的孩子每月消費總額約40億,中國85%的家庭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占家庭總支出的30%。這些數據表明,這是一條值得注意的賽道。
據公開資料,這條賽道的融資主要集中在2016年到2021年。悅時空、悉樂文化、小小動物園、樂的文化等室內兒童遊樂場品牌獲得融資。
其中,成立于2018年的物垣文化,推出了萌寵主題樂園Mr Zoo小小動物元,在中國開創了以動物爲主題的室內親子樂園。自成立以來,就頗受資本關注。成立同時便獲得寒武創投、銳合資本、險峰K2VC、海爾資本的種子輪融資;同年5月,又獲得戈壁創投天使輪投資;2019年更是連續獲得3輪投資,背後投資方爲頭頭是道投資基金、複星銳正資本、海爾資本。其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2020年12月,融資金額達到2000萬美元,背後資本更爲豪華,包括IDG資本、不二資本、複星銳正資本等。
還有起步于上海、高端定位的奈爾寶,更是在圈內廣爲認知,被稱作是“兒童樂園中的愛馬仕”。同樣成立于2018年,奈爾寶至今已經完成4輪融資,背後資方包括CMC資本、指數資本、騰訊投資、天壹投資等。據媒體透露,奈爾寶的新一輪融資也正在路上。
不同于以上兩個新品牌,樂的文化成立的時間更早些,如今旗下有反鬥樂園、星際傳奇、MELAND兒童成長樂園三大主力品牌。據官方介紹,該企業從1997年就開始創立品牌,但與資本的接觸卻相對較少。至今僅進行3輪融資,且都在近兩年進行。
看似這條賽道正熱鬧起來,但實際上,除了上述三家規模較大的品牌,行業中的其他一小一部分企業尚處在天使輪等早期融資階段,而還有更多品牌在這方面屬于空白。可以看出,這還是一片尚待開墾的“荒地”。對此,有投資人表示,“大型樂園前期投入大,且收入多依賴門票貢獻、重運營、投資回報率低,不會受財務投資人喜歡。”
02
前車之鑒悠遊堂,規模不經濟
投資人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畢竟行業裏就曾出現過前車之鑒。
悠遊堂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提供家庭娛樂中心、室內主題樂園、遊樂場、主題兒童區、中庭主題展、屋頂公園、戶外嘉年華等各種場景的綜合性項目,場地一般設在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裏。
2014年,悠遊堂開始開展室內大型主題樂園業務,並陸續推出了巴啦啦小魔仙、北歐海盜、泰迪、Wonderland未來之城、Robocar Poli、風の谷等多個室內主題樂園産品。據其對外宣稱,截至2016年末,悠遊堂已在全國百余城布局300家門店,總部分別設立于北京、南京、上海,旗下員工超3000名。
除此之外,悠遊堂還計劃開拓海外市場,把目光重點放到新加坡、越南以及中國香港等地。預計客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直營店會員總數超過100萬人。
隨著悠遊堂的快速擴張,很快便引起了資本的注意。天眼查顯示,2011年至今,悠遊堂共完成了7輪融資,其中,在2015年2月完成的C輪融資,交易金額達到2億人民幣,背後投資方包括正和島投資、廣發信德、TCL創投、同創偉業、達晨財智等。
2016年,悠遊堂獲得了母嬰類垂直電商品牌蜜芽投資。彼時,雙方認爲他們客戶群體高度重合,蜜芽覆蓋零售消費,悠遊堂覆蓋體驗消費。這筆投資不僅能幫助悠遊堂實現會員體系、運營等方面的互聯網化,蜜芽也能收獲大量的線下消費群體。2018年,蜜芽進一步對悠遊堂投資,對後者進行收購。據當時媒體報道,蜜芽寶貝已經完成了悠遊堂部分門店的收購,收購標的包括北上廣的40多家悠遊堂直營門店。
但是,過快的步伐也使得悠遊堂出現“爆雷”。2018年,不少顧客投訴“當天還能玩次日就關店了”“本來想給會員卡再充點錢,結果竟然告訴我會員卡不能用了”。究其原因,CEO陳笑凡對媒體表示,蜜芽實際上只收購了悠遊堂二十多家門店,並且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對門店權力義務轉讓的理解不一致,導致了預付費卡的退費問題。
之後,悠遊堂多家門店被爆出關門、會員卡無法退款等問題。到2018年5月,悠遊堂的全國門店已經縮水一半;同年12月底,其全國門店再度削減至70家。
而企圖通過收購實現業務互通的蜜芽,也並沒有借此達到預想的結果。經過幾年嘗試,蜜芽的線下業務已經于2019年暫停,又將重心回到線上業務。此前開出的多家室內兒童遊樂場也早已關閉。
據天眼查顯示,目前悠遊堂自身風險高達996條。2022年4月,悠遊堂還新增了多條破産重組信息,已經處于回天乏術之地。
複盤悠遊堂從崛起到沒落,陳笑凡曾坦言,“在室內樂園這個行業花了幾個億之後,提煉爲一句話就是,‘規模不經濟’。”
在他看來,室內樂園對于地點的依賴程度非常大,悠遊堂當初爲了滿足不同地區的需要和特點,開發了很多種店型。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戰線拉得特別長,資金和精力投入都達不到精細和專業的程度,無法真正支撐前台的業績增長。
03
成爲“迪士尼”,還差點意思
從悠遊堂的失敗案例來看,隨著室內兒童遊樂場品牌的規模擴張,一系列經營問題也會隨之暴露出來。規模化和營收之間,存在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從成本來看,室內兒童遊樂場的投入主要包括設備和租金。而且,這類遊樂場一般開在大型商場,對商場位置、體量、定位、層高、面積等要求都很高。但這也意味著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
但在營收方面,這類兒童樂園的收入主要還是門票和零售收入,樂園衍生産品開發極爲滯後。記者在線上平台看到,大多數室內兒童遊樂場品牌一大一小全天的門票,在優惠後也需要將近400元。另外,加上服裝、食物等消費,不少家庭一次玩樂消費超千元。有寶媽表示,“偶爾帶孩子體驗一下還行,長期的話負擔就有點大了。”
另外,在一個購物廣場中,往往分布著多個兒童樂園。衆多從業者湧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場趨于飽和,客源只能被迫分流。而遇上了近兩年的疫情,商場關門,更是給門店帶來了極大的打擊。
關于人流的問題,實際上受到多方影響,不僅有開店前的選址,也有開店後的突發事件。一旦品牌運營起來,是很難把握人流量大小的。那麽另一個辦法就是,換個思路,IP化運營,打造自己的特色,從而在樂園衍生産品中獲利。
當大多數的品牌都被定位爲室內兒童遊樂園裏的“迪士尼”“愛馬仕”時,或許可以看出問題。
在2019年全球十大主題樂園公司當中,迪士尼穩居全球第一。根據迪士尼2021財年財報,迪士尼全年實現營收674.18億美元,其中樂園、體驗和消費品業務營收爲165.522億美元,占比爲24.6%;而迪士尼媒體和娛樂發行收入爲508.66億美元,占據整體收入的75.4%。去年,還曾出現超5000多人在上海迪士尼排長隊,只爲了購買迪士尼發售的2021款“達菲和朋友們聖誕系列”的情景。這都得益于迪士尼多年IP化的積累。
反觀國內,已經有一些比較新潮的品牌意識到了IP主題化運營的重要性,出現了動漫主題、冰雪主題、環保主題等特色的兒童樂園。比如,奧飛娛樂以喜羊羊與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等IP開拓室內遊樂園項目;Mr Zoo小小動物元主打萌寵主題;萬達寶貝王收購海底小縱隊並建設相關主題樂園。
但想以“迪士尼”自居,恐怕還有很遠的距離。目前,國內少有哪一家遊樂園打造出了諸如迪士尼的強勢IP。對很多家長來說,現在市面上的室內兒童遊樂場大多大同小異,室內設備基本相同,不少動漫形象可以出現在不同品牌店中,可取代性較強。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品牌自研IP能力弱,只能從上遊供應商處購買。
迪士尼發展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形象。要想做室內版迪士尼,內容和IP必不可少,雖然近年來室內兒童遊樂場呈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態勢,但若只滿足于扮演“商場人流制造機”的角色,恐怕難以贏得更大的發展。要想成爲迪士尼,先要學習迪士尼,如何打造自己的IP?等到了僅以品牌名稱就能引起消費者情感共鳴和消費的時候,這個目標或許就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