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中國與土耳其之間的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以中國中車爲代表的軌道交通企業在土耳其市場頻傳佳訊。進入土耳其市場近十年來,中國中車走出一條從成品列車出口到本地化制造的發展之路,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從“走出去”到“融進去”的一個縮影。圖爲2018年12月12日,在土耳其安卡拉的株機-MNG公司,一名員工在新生産的地鐵車廂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秦彥洋攝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始終以共商、共建、共享爲“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爲指引,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爲合作目標,得到了沿線國家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複雜多變。在此情勢下,“一帶一路”——這一源于中國、屬于世界的偉大倡議,從理念轉化爲行動,從願景轉變爲現實,推動形成中國與世界聯動發展的新格局,成爲中國提供的最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産品。
近期,衆多國際智庫紛紛發表研究報告,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及前景,高度稱贊“一帶一路”倡議對地區發展及全球治理的意義與影響。
地區穩定發展的新機遇
許多國際智庫的研究報告都認爲,“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倡導沿線各國互利共贏的“大合唱”,爲地區穩定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發表題爲《房間裏的大象:關于連通性的觀點》的報告,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對各國加強合作的重要意義。“房間裏的大象”是英語中的一句諺語,指一些顯而易見、同時卻一直被忽略的問題。該報告認爲,當涉及“一帶一路”倡議和互聯互通戰略時,每個涉及的國家都能找到相互競爭的利益和議題——無論是在地緣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找到許多共同的合作項目”。
2018年12月,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與德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合作舉辦了“連接歐亞大陸:歐盟-俄羅斯-中國-中亞互聯互通戰略對話圓桌會議。根特大學助理教授博蘇伊特主要談及如何使“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地區、歐洲大陸對接。他表示,互聯互通是指國家和城市如何通過交通更好地連接起來,以改善地區間貿易。中亞地區基本上是一個內陸地區,就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而言,中亞正遭受著地理位置帶來的不便,通過加強互聯互通,中亞經濟一定會從中受益。
博蘇伊特表示,事實上,中國希望歐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同時,互聯互通的可持續性也是歐盟面臨的核心問題。如果沒有“一帶一路”倡議,就不會有歐盟互聯互通戰略。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報告則重點關注東盟與“一帶一路”倡議。該報告指出,調查顯示,對面向全球的企業而言,更好的自由貿易協定和行業標准是最有用的政策舉措。從經濟外交的角度來看,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中,有許多企業似乎正轉向區域內貿易。亞洲企業將北美視爲最大增長市場的比例從29%降至21%,而期待中國企業崛起的比例從12%上升至16%。報告認爲,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可能正在推動一個更加區域化的全球經濟。
比利時國際危機組織的報告肯定“一帶一路”倡議對緬甸發展的積極意義。報告認爲,隨著中緬經濟走廊的形成,中緬經濟一體化進程將會加快。
該報告稱,中緬兩國官員于2018年9月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該計劃包括一條升級的公路和連接若開邦皎漂深水港至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省會昆明的新高速鐵路線,途經撣邦北部和曼德勒以及一些相關的貿易、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該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將爲中國西南地區快速增長但內陸化的經濟提供通往印度洋的通道,而作爲替代馬六甲海峽擁擠通道的另一個選擇。從長期來看,這可能導致非法經濟的減少,因爲正規經濟中出現了有利可圖的機會,由于沖突結束和環境安全隱患被消除,這將爲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全球發展合作的新平台
作爲全球發展合作的新平台,“一帶一路”既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又將中國發展機遇同沿線和世界各國分享,讓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爲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提供了新的可能,彰顯出推動構建人類美好未來的“中國智慧”。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發表題爲《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這是我們的做法》的報告,盛贊“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秩序變革的作用。報告認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沒有改變的是,許多國家仍然用所謂的“規則”來掩蓋其權力野心,以使擴張合法化。這加劇了跨大西洋核心國家拒絕接受全球秩序變化的傾向。
該報告稱,冷戰結束後,一名歐洲學者評論道,像南斯拉夫戰爭起初可能並沒有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和安全利益造成直接影響,而當西方國家試圖通過所謂“普世價值”來推動擴張時,這些戰爭就構成了“壞榜樣”。另一方面,中國更願意通過“合作”和在全球主義視野下的“雙贏”方式來提升其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被視爲一個新的區域和全球主義的雙贏舉措。“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對作爲主要貿易路線的全球公共領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而且還提供了一條新的投資道路(不僅僅是貿易路線),並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其他新機構共同發展。
博蘇伊特認爲,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互聯互通這個話題就變得流行起來,其中一些內容是新提出來的。不過,中國在這一倡議下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曾出現過。新的部分是指中國計劃投入巨額資金支持這一倡議。其他參與這一倡議的國家也已經開始非常認真地對待整件事。很明顯,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非常重視,這也證明了中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在不斷上升。
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東盟研究院舉辦的中國基礎設施項目會議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帶一路”倡議對東盟很重要,特別是考慮到該地區重大的基礎設施需求,可以利用中國-東盟現有的緊密經濟關系作爲未來更大合作的基礎,因爲中國已成爲東盟近10年來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和東盟都更需要解決治理問題,確保“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勝利,而且是所有國家的成功。
澳大利亞國際事務澳大利亞研究所的報告關注到“一帶一路”倡議爲日本提供的機遇。報告認爲,日本已經意識到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爲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經濟機遇。2017年6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發表演講表示,日本願意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擴大與中國的合作。2018年10月,安倍晉三訪華。這次訪問促使兩國達成了一項雙邊協議,即在第三國的52個聯合基礎設施發展項目中開展合作,預示著日本在“名義上”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澳大利亞政策戰略研究所發表的《澳大利亞的中美外交曆程》報告贊同政府與中國加強“一帶一路”合作。報告指出,澳大利亞政府正尋求與中國合作。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稱,作爲“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澳大利亞願意與中國共同出資開發基礎設施項目。
世界互惠互利的新願景
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建設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信任和支持,關鍵項目和示範性工程紛紛落地生根,沿線國家人民有了越來越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許多國際智庫的研究報告都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意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在《2019年的世界》報告中高度評價“一帶一路”倡議爲世界帶來的新願景。報告認爲,在過去5年裏,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在全球議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部分原因是許多國家取得了強勁的經濟進步。隨著國家變得越來越富裕,它們可以負擔得起並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爲一個新的援助捐贈者,並以“一帶一路”倡議爲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願景,這一願景由其自身的雙邊援助機構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中國領導的多邊機構資助。
報告還指出,今天,許多發展中國家更富裕、更自由、城市化程度更高、能力更強。因此,如果西方國家(意大利、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不能滿足非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希望和願望,那麽它們將把自己的生意交給中國。隨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出現,亞洲開發銀行正致力于將基礎設施項目的貸款額提高40%,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也都在尋求增加資本。
歐洲經濟智庫布魯蓋爾曾發表研究報告表示,隨著歐盟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這樣的全球性合作中,歐洲未來將越來越多地受益于由“一帶一路”所帶來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運輸物流升級等,不斷提升區內貿易水平與層次。報告還認爲,“一帶一路”建設將促使亞歐兩大經濟圈緊密連接,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更將成爲實現亞歐互聯互通的關鍵一步,進一步推動以發展中國家爲主體的亞洲和經濟發達的歐洲加強合作,構建“互惠互利”的命運共同體,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新加坡南亞研究所的報告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景進行了樂觀的預測。報告指出,可以肯定的是,鑒于所涉國家的範圍和數量,“一帶一路”倡議有潛力通過其龐大的跨境有形和數字基礎設施項目,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建立新的全球經濟中心。
該報告還認爲,在“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的形勢下,諸如亞非增長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國際南北運輸走廊和俄羅斯領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等其他區域連通性倡議,需要爲多層面的區域連接框架提供新的前景,目的是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補充而不是競爭。(李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