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航空的曆史
新加坡航空成立于1947年,當時的名稱是馬來亞航空 (Malayan Airways)。
在1950年,馬來亞航空平穩發展。
進入60年代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沙撈越組成了馬來亞聯邦,這使馬來亞航空更名爲馬來西亞航空,同時馬來西亞航空亦接管了婆羅洲航空。
1963年,馬來亞聯邦成立後,馬來亞航空更名爲“馬來西亞航空”。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馬來西亞航空此時更名爲馬來亞-新加坡航空(MSA)。
1968年,爲空中小姐設計的”芭堤”制服。雖然拆分,兩家公司都延續了1968年法國著名女裝設計師皮耶·巴爾曼(Pierre Balmain )爲馬來亞-新加坡航空特別設計的一款沙籠可芭雅風格的空姐制服,這套制服沿襲了馬來紗籠卡巴雅服飾的傳統線條,並在褶邊、袖口、領口和前襟處做創新設計。
在1972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政府間的合作破裂,使馬來西亞航空一分爲二,拆分爲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自此兩家公司各自發展 。
其空中服務員全部爲女性稱爲“新加坡女孩”(Singapore Girl),制服”芭堤”制服沒有變更。
只持續了六年的合作到分開和曆史不無關系。
當時,馬來西亞注重國內航線,新加坡航空采用國際航線。
馬來西亞-新加坡航空波音707的未注明日期的照片。
新加坡女孩品牌是服務文化的一種人格化。
80年代,在香港的啓德機場登上新加坡航空飛機的乘客。
“新加坡女孩”
一次空中旅行,除了藍天白雲的萦繞,空姐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在世界上也只有新加坡的空姐是被稱爲新加坡女孩。
其實新加坡航空是差異化戰略的産物,新加坡女孩的品牌成功極有偶然性,當然後續發展的成功也是必然。
在杜莎夫人蠟像館,還有新加坡女孩的蠟像,看起來這些女孩並非普通女孩。
1968年新加坡航空還不存在,巴黎時裝設計師Pierre Balmen 爲她們設計了一套時尚的航空制服,以至于它成爲世界上最知名的航空制服,50年來,制服一直沒有什麽大的變化,保持了早年間的狀態。
新加坡空姐的制服與馬來亞傳統服飾相近,吸納了很多馬來西亞的服裝的元素。巴爾曼設計中擺脫了那個時代的馬來西亞的標准,爲亞洲航空公司設計服飾,一條裙子和一件上衣外套。
基本上這些服裝都是定制,沒有標准的尺碼,依據每位空姐的身材量身定制。
70年代時每套服裝都是直接縫制,而且專爲亞洲的女性設計,絕大多數是華人後裔。
制服設計有四種顔色:藍、紫、綠、紅。
藍色是最初入職的空姐,高級空姐才能穿上紅色制服。 紫色多爲空乘長之類,綠色也屬于管理之類。
新加坡女孩在航空業經久不衰,從六十年代開始,新加坡女孩一直是航空公司服務質量和優雅的體現。
法國女裝設計師Pierre Balmain制服設計彙總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服裝體系,具有東南亞的風格。
1986年Lim Suet Kwee成爲航空公司空姐,經曆了時代的變革,之後還被航空公司選中,作爲杜莎夫人蠟像館蠟像的模特,並在整個90年代成爲航空公司的代言人。
與新加坡航空一起飛行一直是女孩的夢想,但是培訓和全世界空姐一樣嚴格。
九十年代後期,空姐的服裝看起來還是那麽時尚。
現在新加坡女孩新形象在杜莎夫人蠟像館展出,新模特是九零後,生于1993年。
新加坡航空只雇用亞洲女孩擔任空姐,只有亞裔女孩才能擁有完美的優雅和女性氣質,
只有她們才能爲乘客提供最高水平的款待。
這身衣服看起還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