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美國新世貿大廈的百層觀景台上,俯瞰曼哈頓,數不清的高樓大廈盡收眼底。這裏被稱作是紐約灣區的金融中心和世界的金融中心。來自全世界的2900多家金融、證券、期貨及保險和外貿機構均彙聚于此。
紐約灣區如斯,其他灣區核心城市又如何?“一英裏”倫敦金融城、“西岸華爾街”舊金山,“産業灣區”之核東京,這些灣區核心城市,無一不是全球金融中心,且金融業高度集聚。但灣區並非單核,灣區金融中心也不會只有一個。在這些全球金融中心的周圍,一大批新興金融中心正在強勢崛起,走上曆史舞台。
灣區核心城市緣何能成爲金融中心,哪些因素起到了關鍵作用?灣區內多個金融中心之間又該如何協調差異化發展?當前廣東正在攜手港澳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我們能夠從中得到哪些有益借鑒?
▌比金融總部,我們離世界級灣區還有距離
美國東部早晨7點,曼哈頓島朝陽初升,中央車站、帝國大廈、洛克菲勒中心等紐約地標巍然挺立。它們不僅見證了紐約作爲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更記錄了美國大都會集團、洛克菲勒家族等金融巨頭的變遷。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從最初的少數幾家銀行集中到金融控股公司的興起,再到今天各種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的空間集聚,集群已成爲現代金融組織體系的基本形式。這在世界灣區的演進曆程中得以進一步凸顯。
在地球另一端,東京灣區已進入晚上8點。東京中央區剛下班的金融白領們,三三兩兩聚在居酒屋,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談論著一天的交易情況。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在制造業飛速發展的推動下一路攀升,東京金融市場作爲亞洲第一大金融中心,成爲日本最爲重要的資本輸出地。80年代末期,憑借其發達的金融體系,與紐約和倫敦一起成爲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如今東京中央區已成爲全日本30%以上的銀行總部、50%銷售額超過100億日元的大公司總部的聚集地。
長期以來,包括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倫敦灣區在內的世界灣區,仿佛散落在東西半球的巨大磁場,吸附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資本與人才。而且,這些灣區中的核心城市,無一不是世界級金融中心,且金融總部大量集聚。
今年3月,英國智庫 Z/YenGroup公布了最新一期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倫敦、紐約、東京、舊金山分列第1、2、5、8位。 僅有“一平方英裏”倫敦金融城內,就容納了全球250家外資銀行和證券交易中心。
正是這些高度集聚的金融總部,深刻影響著全球的資本配置,從而“主宰”了資源分配和産業發展方向。“灣區和腹地産業集群的發展爲這些核心城市的金融業發展提供了土壤,而發達的金融業反過來又支撐了灣區産業集群的進一步優化升級。”深圳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鄧志旺指出。
通過調研世界灣區金融中心發現,金融總部已成爲灣區“標配”。 當前,經濟規模遠超過世界三大灣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的基礎和條件,但仍面臨如何整合金融總部資源,增強金融競爭力的挑戰。粵港澳大灣區也理應加快金融總部集聚的步伐。
截至2017年4月,作爲繼紐約、倫敦之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吸引了全球前100家大銀行中的近七成來設立分支機構。不過, 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服務業密度和廣度仍然有待提升。
▌培育本土金融成爲新興金融中心抓手
從一戰前,倫敦作爲“孤獨”的國際金融中心,到二戰後,紐約、倫敦平起平坐,中國香港、新加坡快速成長爲亞洲金融中心,再到如今法拉克福、盧森堡、舊金山、波士頓,以及上海、深圳等衆多區域新興金融中心的崛起……
徜徉在世界金融的曆史長河中,不難感受到:隨著國際金融服務需求不斷快速擴張,全球金融中心正在不斷擴散,世界級金融中心的版圖也在重新繪制。而繪制這幅版圖的關鍵工具恰恰在于金融總部。
作爲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曆史上,倫敦曾依靠吸引全球金融機構來此設立區域總部,主導世界金融的走向。上世紀60年代,伴隨著世界貿易規模增長和企業全球化擴張,倫敦迎來了銀行擴張浪潮。20年間,外國銀行數量從77家上升到403家。如今,僅“一平方英裏”倫敦金融城內,就容納了全球250家外資銀行和證券交易中心。
“有不可匹敵的數量的外國銀行機構,是倫敦作爲全球金融中心的關鍵優勢之一,它們給市場賦予了深度和流動性,增加了倫敦金融城的參與者和業務的多樣性,並催生真正全球性的視野。”理查德·羅伯茨在《倫敦全球金融中心指南》一書中描述了國際金融總部帶給倫敦的改變。
倫敦金融城政策和資源委員會主席Catherine McGuinness接受記者采訪
在大西洋彼岸的紐約,本土金融巨頭的崛起則爲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實體經濟和金融服務業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站在位于曼哈頓中城的大都會人壽大廈辦公室,美國大都會集團全球副總裁史蒂文·古拉特(Steven J.Goulart)望著窗外高樓林立,他說道,“我們爲金融中心作出的貢獻,不僅體現在業務增長、持續吸引人才、帶動就業,還通過直接投資來幫助其發展。”
作爲華爾街最古老的商業銀行機構,花旗銀行從一家服務于紐約商人的金融機構,發展到如今的四大投行之一,也同樣見證了紐約作爲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1927年,我們發行了2000萬的黃金債券,用于華盛頓橋建設。1994年,花旗基金會開始在紐約投入大量資金,並提供1.98億美元來幫助社區經濟。”花旗集團全球投資銀行業務部董事總經理朱莉(Julie A.Monaco)說。
當然,倫敦、紐約之所以成爲全球金融中心,既有曆史因素也有其他綜合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大批新興金融中心確實在依靠著本土金融機構的成長而迅速崛起。培育本土金融機構,已成爲新興金融中心發展的一大抓手。
離紐約3小時車程的波士頓,是全球共同基金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上世紀50年代,富達集團在波士頓成立,開創了全球共同基金的曆史先河。而當時波士頓政府對金融服務實行的大力扶持,則直接促進了基金行業的大發展。“波士頓政府爲金融服務業提供了有利的稅收政策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哈佛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美國前副國務卿理查德·庫珀(Richard Cooper)說。
除此之外,縱觀全球金融中心的發展曆程,政府規劃引導對金融業集聚起到的作用,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除個別金融中心區是自然形成的,絕大多數金融中心區幾乎都依賴政府規劃和政策引導形成。”在鄧志旺看來,金融業對基礎設施、人才、稅收政策等非常敏感,因此加強“軟硬件”的建設對推動金融業的集聚非常重要。
▌世界級灣區可容納多個金融中心
世界三大灣區並非是單核的,這也意味著灣區內的金融中心並非僅有一個。放眼全球,一個區域內多個金融中心共存的例子不在少數。
“世界大灣區的金融服務有足夠大的市場和空間,可以容納多個金融中心。” 英國保誠集團亞洲區總部執行總裁兼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黎康忠指出,在一個地區同時有幾個強大的金融中心,反而可以形成合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流入,這會優于只有一個城市金融中心。“美國的波士頓、芝加哥和紐約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基本上聚集了美國最主要的金融服務公司,而單個城市能在其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也是因爲其鄰近的金融中心的幫助”。
不過,區域內多個金融中心間勢必會面臨博弈與角力。如何才能做到差異化協同發展?
在歐洲就形成了由不同層級金融中心構成的金融體系,即倫敦是歐洲唯一的全球金融中心,而蘇黎世、法蘭克福、盧森堡、巴黎等依靠自身優勢,發展成爲了次一級的國際金融中心。
作爲歐洲大陸的中心,區位優勢是法蘭克福成爲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德國多位受訪金融從業者均提到了這一點。“只要1到2小時,你可以從法蘭克福到達歐洲其他任何一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金融中心董事總經理休伯特(Hubertus)說。
法蘭克福鐵路圖
“在金融中心之間是存在著競爭的,” 這一點休伯特深有感觸,“我們正在法蘭克福打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系統來突顯競爭力。”目前已有超過160家國際銀行、五大評級機構落戶法蘭克福,當地正在吸引更多有影響力的銀行保險、股票交易市場、IT公司、評級機構,來此設立分支機構。
“這將會是一個快速擴張的過程,5家美國大銀行中有4家決定將法蘭克福作爲他們在歐洲大陸的新根據點,有4家日本銀行也選擇了法蘭克福,英國4家銀行中有2家也准備落戶法蘭克福,中國的5家銀行已經在法蘭克福有了分支機構。這些銀行的大多數都在盧森堡設有歐洲總部,但他們大部分的運營機構和主要生意已來到了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金融中心董事總經理休伯特
與法蘭克福不同,相距230公裏外的盧森堡,則是明顯差異化發展的一大金融中心。憑借著頗具優勢的稅收優惠政策,如今盧森堡已成爲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投資基金、信托中心。其實,“一些新興的規模較小的金融中心如果專注于某一個領域,會做得更好。畢竟不是每個金融中心都是倫敦或紐約。”來自蒙特利爾的一位資産管理經理說。
這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內,“老大哥”香港與“後起之秀”深圳、廣州之間的協調發展,有何值得借鑒呢?
按照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香港、深圳被列入全球金融中心,而廣州尚屬于次一級國際性金融中心。“與倫敦、紐約相比,香港相對而言還是一個區域性金融中心,機構規模及全球性還有限。未來香港可借助大灣區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的綜合競爭力,並帶動大灣區成爲全球金融樞紐。” 中國銀行紐約分行金融總監喬磊指出。
在他看來,“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加上背靠內地市場且與香港、澳門相連,區位優勢突出。尤其是深圳的競爭力、吸引力都在快速提升。未來深圳還需要提升金融資源的集聚力和輻射力,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與香港有更緊密的連接。”
對于省會城市廣州而言,國資實力強勁、外貿活力充沛、區位優勢明顯是不可多得的“特質”。目前,以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金融、生物醫藥和健康五大産業爲核心,廣州正推動資源進一步集聚。“金融會跟著實業走,廣州應該強化産業優勢,找准切入點,發展産業金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漢斯商學院教授張小軍建議,“如果想要做金融中心,創投資本和基金也不能少,這樣資金才會彙聚于此。”
【下一集預告】
金融“大鳄”選址、投資看重什麽?
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正把目光投向廣東。他們投資廣東最看重什麽?廣東如何搭建好金融生態圈,向世界講好自己的“故事”?如何利用國際金融業發展的解決廣東面臨的迫切問題?記者調研了紐約、倫敦、新加坡等多個國際金融中心,不斷向金融“巨頭”發問,以期找到問題的“正解”。
【編者的話】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
過去十年,全球金融業在危機中涅槃再造,繼續成爲支持全球實體經濟發展的血液。今年是金融危機過去的第十個年頭,也是廣東踐行總書記囑托,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開局之年。在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際,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如何打造一個更好支持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現代金融四梁八柱,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全面發展,是我省抓住下一輪新經濟發展機遇的重中之重。
3月底,南方日報記者深入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倫敦、法蘭克福、慕尼黑、新加坡、香港等全球金融中心,采訪來自全球金融機構、交易所、監管機構、高校研究院等超過50位負責人,探尋全球金融中心服務經濟發展的秘訣。
從5月8日起,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南方英文網、今日廣東將通過報、網、端聯動,連續刊登“尋找廣東金融四梁八柱”系列報道,從全球先進金融中心的發展經驗入手,探尋打造廣東現代金融體系“四梁八柱”的密碼,爲廣東經濟發展構建更有效的現代金融體系建言獻策。敬請垂注!
【策劃統籌】謝思佳 劉江濤 謝美琴 羅彥軍 張瑩 黃倩蔚
【主筆】郭家軒
【調研團隊】黃倩蔚 郭家軒 唐柳雯 唐子湉 彭琳 張俊 龍金光
【數據分析】郭家軒
【新媒體策劃、運營】丁曉然 黃倩蔚
【視頻制作】姚志豪 封聰穎 王舒婷 趙永成
【圖表制作】何玥瑩
【平面設計】鄭炜良
【校對】符如瑜 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