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遠望6號船全體人員封控在船315天,今年上半年又累計出航120天
5月30日晚七點,麻辣姐第一次走進遠望6號船機艙。船上提起“機艙”,都是專門指輪機系統的機艙,對其他放有機器設備的辦公室稱“機房”。
下機艙之前,工作人員給每個人都發了耳塞。可是剛一推開門,巨大的噪音還是像金鍾罩一般把人給罩了起來,被緊緊鎖在極高的分貝裏,麻辣姐産生一種想要逃出去的沖動。據介紹,工作中的機艙最高分貝可達120左右,只能見到人們張嘴,卻聽不見一絲聲音。
同噪聲接踵到來的是如潮的熱浪。在機器旁剛站沒一會兒,人就開始冒汗。正在緊張修理設備的幾個工作人員已經是渾身濕透、大汗淋漓。
輪機系統管理的機艙有全船的主動力推進裝置,還有發配電設備。從底層擡頭往上看,宛如一座精密的“鋼鐵森林”。就是這一個個硬邦邦的龐然大物,承擔著整艘船舶動力的重任。
待修發電機旁,一位工程師正半蹲著翻看維修工藝手冊,另一位工程師半個身子都探進了機器下邊,爲的是測拐擋差,檢查安裝是否到位。發電機另一側的電話機前,圓臉龐的輪機長胡存,正將聽筒緊緊貼在耳邊,高聲向電站值班人員安排工作,確保設備對地絕緣達到規範值以上。
5月30日晚,輪機系統技術人員在機艙內維修發電機。李曉晴攝
于是這一晚,對輪機長胡存的采訪暫且擱置。第二天上午又給機房辦公室打了個電話,師傅們說:“老軌還在底下呢。”
“老軌”是船上對輪機長的尊稱。一種說法是,在蒸汽動力運用到船舶以後,船上的輪機長就被稱作“老軌”;另一種說法是,機艙到處是油汙,比較髒,下一趟機艙再出來渾身都黑了,只剩下一雙眼白,形狀若“鬼”,但船上叫“鬼”不吉利,于是換作“老軌”。
等坐下來和胡存對話時,已是這一天臨近晚飯。走進辦公室,發現裏面已經架好一台錄像機,站在兩米開外的“老軌”正比著一只剪刀手。
六一兒童節前夕,輪機長胡存給兒女拍攝兒童節祝福。李曉晴攝
“小姐姐,你明天就要加入少先隊了,爸爸真爲你感到驕傲;小弟弟,媽媽說你又生病了,你一定要好好吃飯,讓身體長得棒棒的,爸爸在這裏祝你們節日快樂!”
原來,第二天是兒童節,輪機系統的爸爸們都在給孩子和家屬錄視頻。在集體錄的長視頻裏,爸爸們喊完兒童節快樂,接著大聲喊道:“媽媽辛苦了!”
“動力推進,水電配給,空調通風,供熱制冷,安全防汙,調姿控穩——這就是我們的六大職責。”胡存說可以把這些設備比作人體的各個器官。比如主機就是心髒,輸水管、輸油管是血管,反滲透造水機是腎髒,空調系統就像肺。其中壓載水的調配最爲關鍵,如果壓載不均會對船舶結構産生影響,壓載水對船舶穩性的控制會影響其抗風等級,對船員的舒適性也會産生影響。
輪機系統機艙安全技能競賽“管系應急包紮”項目。李曉晴攝
輪機系統機艙安全技能競賽“傷員救治後送”項目。李曉晴攝
輪機系統機艙安全技能競賽“傷員救治後送”項目,圖爲模擬後送過程。李曉晴攝
輪機系統機艙安全技能競賽“消防裝具穿戴”項目。李曉晴攝
這幾天正在維修的電動機,是上次航程結束時損壞的。船舶靠港後就開始聯系修理,可還沒修幾天就接到通知,需要緊急出發執行天舟二號任務。“當時一聽這個消息我們人都傻了,因爲電動機剛被全部拆掉,設備機殼占了地方,出航前的備航檢查也沒法進行。”胡存說。
爲此,輪機系統召開緊急會議,經過對故障的深入分析以及對自身維修實力的考量,輪機長胡存對廠家派來的維修師傅說:“你們幹吧,幹到開船,剩下的事交給我們。”
原本八九天的維修任務,只剩下兩天時間。爲了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輪機系統先從工廠協調來更多師傅,然後憑借他們自身經驗全程助修。
23號早晨7點船舶起航,直到淩晨五點半維修師傅才下船,可維修工作並未完全結束。開船後,輪機系統抽出常規工作以外的時間繼續修理這台發電機,終于在5月31號修理完畢。
“船上一共有五台發電機,這一台只是備用機,時間這麽緊,當初有想過幹脆先不修了嗎?”麻辣姐很好奇。
胡存立即答道:“那不行。我們對設備可靠性的追求是無極限的,因爲每次任務都重大。”
麻辣姐了解到,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測量船執行任務的密度越來越高,去年遠望6號的船員們全年基本都在海上。爲了保證任務,船員們從解纜起航的那一刻,就與父母、愛人、襁褓中的嬰兒隔岸告別,將牽挂深埋心底。
在船上,經常能聽到這類的廣播:“在我船圓滿完成任務,即將跨過赤道、抵達新加坡之際,後方傳來喜訊!輪機系統李乙邁同志二胎喜得貴子,孩子7斤6兩,母子平安。輪機系統全體向李乙邁同志表示祝賀!”
船艙內瞬間被一片歡呼與祝福聲淹沒,將“新爸爸”簇擁起來。“新爸爸”臉上挂著欣喜的笑,和船員們打趣笑鬧,背過身拿起電話,聽到對面傳來的啼哭聲,卻無法守候在妻兒身側,遠在大洋上的七尺男兒眼角瞬間濕紅一片。
據介紹,2020年因爲疫情,遠望6號船全體人員回國不回家,靠港不下船,親人難見面,全員封控在船315天,期間遠航253天。2021年上半年,遠望6號船出航2次,累計出航已達120天。
船員回家第一個星期,家裏絕不能做土豆、冬瓜、南瓜
神舟十二號任務在6月17日上午進行,這天淩晨4點,船上所有任務執行相關人員就已經在各個崗位集合完畢。
早晨7點,統一穿著紅馬甲的人員端著餐點,去往全船各個機房送餐。
穿紅馬甲——是後勤保障系統人員在任務執行期間的統一穿著。一行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統一鮮亮的著裝,精神筆挺地站成一排,也是遠望6號船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我們就是保障船上人員的衣食住行,出海的話,主要是前兩方面,另外醫療保障也歸我們管。”後勤保障系統負責人肖劍介紹道。
6月13日,後勤保障系統組織船員包粽子過端午。李曉晴攝
船員們的食品怎麽烹調出來?物資保障足不足?帶著好奇心,在倉庫管理老師王碩的帶領下,麻辣姐穿著大衣走進位于廚房下方的冷庫。這裏的冷庫主要分爲兩種,6攝氏度的冷庫主要存放蔬菜、調料等,零下18攝氏度的冷庫主要用來凍肉。
“開到赤道附近的時候,冷凍櫃裏零下18度,外面溫度30度,裏外50度的溫差,我們都得戴上護膝。”王碩逐一介紹船上的菜品,豆苗、香椿苗等能放一天,雞毛菜、空心菜、苋菜、茼蒿、菠菜能放五天到一周,油麥菜能放十天左右,毛白菜、上海青能放半個月,白菜能放一個半月,包菜放兩個月,袋裝娃娃菜能放80天。“所有食材都有食用順序,保質期短的先吃,保質期長的後吃。像今天吃的豆芽是我前兩天發的,一般一次發10斤豆子,能發出四五十斤豆芽,吃個幾天。
談及與家用冰箱的不同,王碩告訴麻辣姐:“25天以後,吃的蔬菜基本就是白菜、包菜、娃娃菜、南瓜、冬瓜、鐵棍山藥這些了。還有佛手瓜和芥藍,這兩個也能放,大概能儲存35天左右。”
其實剛一上船,就有保障人員給麻辣姐送來了維生素片。當時,麻辣姐還有些納悶,直到出海的第17天,食堂裏開始見不到綠葉菜,麻辣姐才體會到維生素片的必要性。一位老船員笑著說:“像我們經常出海的,媳婦兒都知道,回去第一個星期家裏絕不能做土豆、冬瓜、南瓜。”這句話引發了人群中的一陣哄笑。
爽朗的笑聲中,是船員們樂觀的精神與奮鬥的豪情,這笑聲,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擡眼望去,只覺得舷窗外的太平洋更加壯闊!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