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故宮、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這些世界著名的頂級博物館能帶你領略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和先驅者創造的奇觀,讓最經典的過往和寶藏滋養心靈。實際上,數百年來,華僑華人乘桴浮海,曆經波折在世界各地紮根生活。華人的曆史也被異國博物館悉心收藏。下面將介紹一些知名的華人博物館,重拾海外華僑華人的曆史記憶。
曼谷唐人街曆史博物館
中國僑網報道,曼谷唐人街曆史博物館位于曼谷金佛寺的二樓,共分爲6個區,從華人爲何出海,講述到華人在泰國的生活以及中泰兩國的關系。這裏的文物豐富,還采用場景模擬,讓人對曼谷唐人街有更直觀的了解。
在泰國,除了曼谷唐人街曆史博物館之外,坐落于普吉鎮的泰華曆史博物館也是泰國華人曆史的縮影,博物館前身是普吉島華文學校,于2010年改名爲泰華博物館。博物館中收集了大量曆史資料,展示聚居于普吉島的華人華僑的文化習俗及日常生活面貌。博物館中還設有普吉漢語教學中心,有幾間小小的教室,幾位漢語教師,仍在爲島上居民學習漢語服務。
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
(圖片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是一個探尋土生華人文化的博物館。博物館旨在收藏和展示著精致的土生華人物品,講述著“峇峇”和“娘惹”的故事。 人們可以通過參觀了解土生華人的婚喪嫁娶、生活習俗,並且了解在殖民時期的多民族文化色彩。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華裔館。華裔館成立于1995 年,是當地一家曆史比較悠久的展館,目前主要進行海內外華人的研究和展出。
菲律賓華裔曆史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于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是由華僑華人捐資修建。進門便見一個橫幅版上寫著:“見證華人在菲律賓的傳奇,從寓居者到華裔菲人,這是他們的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
博物館分爲“早期的接觸”、“華人社會的形成”、“19世紀的生活圖景”、“抗日戰士”、“有華裔血統的社會名人”和“華裔菲人與國家建設”等部分。館內除圖片、資料、實物外,還別出心裁地建造了不少實景,以生動直觀的人物、景物,告訴人們旅居菲律賓華僑華人的生活史、奮鬥史和貢獻史。
日本神戶華僑曆史博物館
神戶華僑曆史博物館1979年10月23日建成,是日本唯一的華僑曆史博物館。管內介紹神戶華僑在各個時期的曆史。專題部分立體地介紹華僑社會的一些特定專題,深化了觀衆對神戶華僑社會的認識。其中,包括神戶華僑與辛亥革命不解的淵源。
印尼客家博物館
客家博物館位于雅加達東區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內,于2014年8月30日落成,是一座三層的客家土樓式建築,占地4000平方米。博物館通過館藏文獻、圖片以及生産生活工具等曆史文物,介紹客家人飄洋過海來到印度尼西亞群島開拓創業、落地生根,與印度尼西亞各民族攜手建設國家的奮鬥史。
博物館展示一千多年來客家先賢背井離鄉的奮鬥史,以及數百年來在印度尼西亞華族中的傑出客家先賢事迹,如在西加裏曼丹建立“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著名華僑實業家、慈善家張弼士及張榕軒張耀軒昆仲,巴達維亞中華會館創辦人丘燮亭、梁輝運等。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
“飄洋過海,落戶他鄉”展區。清末時期,移民潮下南洋的時候,很多華人先輩從碼頭登陸,最初的工作也是在碼頭。(圖片來自華人博物館)
這是馬來西亞首家全面展示華人曆史與發展現狀的博物館:2011年11月,由丹斯裏拿督吳德芳博士倡議並開展籌備工作,2018年5月1日開放。這也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民間博物館——面積超過1200平方米,館內設立15個主題展區,並順應科技潮流,通過3D科技融合傳統文物,展現大馬華人曆史新貌。東南亞是華僑華人分布最廣的地區,因此有關華僑華人曆史印記保留的比較周全。
實際上,在全球很多國家,當地政府或華社都會以建立華人曆史博物館的方式,讓華人後代更了解自己的曆史。
澳華曆史博物館
澳華曆史博物館正門,門上的牌匾寫于1985年。(圖片來源:華輿)
澳華曆史博物館裏面記錄、保存並展示著具有中國血統的澳大利亞人的曆史,也是唯一講述澳洲華人曆史的博物館。這裏還保存著現今全世界最大的中國遊行龍——千禧龍。
加拿大卡爾加裏華人博物館
博物館介紹了卡城或者說加拿大華人移民史的五個階段,見證了華工修築太平洋鐵路的斑斑血淚史。
除此之外,還有美國華人博物館、洛杉矶華美博物館、馬六甲的娘惹博物館、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等。
海外的華人博物館镌刻著華僑華人的成長曆程,留存了寶貴的他鄉“記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內外華僑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已有近50家,海外則有8個國家建立了20座華人博物館。
美國華人博物館獲230萬美元撥款 將獲永久館址
另據北京《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報道,近日美國華人博物館獲得紐約市政府撥款230萬美元,用于購建永久館址。
當地時間4月13日,紐約市議長張晟(Corey Johnson)、曼哈頓區長蓋爾·布魯爾、以及華裔市議員陳倩雯,在美國華人博物館紀念美國華工修築鐵路150年的活動上宣布了撥款消息。其中,225萬美元來自市議會,5萬美元來自曼哈頓區長辦公室。
據博物館負責人姚南希介紹,中央街215號的業主已經同意把地産轉讓給美國華人博物館。如果能夠買下目前館址,那麽這個六層建築將成爲全美最大的華人博物館。
“如果你是華人,認爲你與美國社會不能百分之百融入時,到博物館來會找到你的歸屬。”美國華人博物館設計師、美籍華裔建築師林璎這樣闡述博物館存在的意義。
作爲大紐約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專門保留和展現在美華人的曆史、傳統、文化以及豐富經曆的博物館,美國華人博物館1980年在紐約唐人街設立,最初爲社區團體,叫做紐約華埠曆史研究社。2009年移到現址中央街215號,新館由美國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璎設計,館方一直希望能獲得一個永久性場館。
博物館的聯合創始人——紐約大學亞太美國研究所創辦人暨主任、曆史學家陳國維教授和社會活動家黎重旺——希望用口述史、照片檔案、研究和收藏等形式,把即將消失的記憶和經曆完整地保留下來,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美籍華人團體和個人的曆史。
該中心目前保存了超過6.5萬件館藏,其中,照片檔案超過4千件,包括唐人街社區居民、制衣廠、商店、公園、學校的珍貴曆史畫面,以及博物館曆年以來收集的家庭檔案照片,講述華人家庭在美幾代人的生活故事,其中不乏著名人物的照片,比如二戰女英雄飛行員李月英。博物館還爲學術研究和個人尋根問祖提供全方位的檔案查閱服務。
“除了一些獨一無二的藏品,我們還展示了早期在美華人家庭的旗袍、戲服、洗衣機、菜譜……等等物品。”博物館負責人姚南希說,“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融入主流社會,讓更多美國人認識我們華人的英雄……這裏將變成一個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華人曆史博物館。”
林璎爲博物館設計了兩個入口, 分別代表過去和現在,傳統與新潮。主入口面朝代表傳統的唐人街,另一個入口則面向象征著現代的SOHO社區。(原標題:海外8國建20座華人博物館:镌刻華僑華人成長史,留存他鄉記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僑報網
【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蘋果手機:►「鏈接」
華爲手機:►「鏈接」
小米手機:►華輿-小米應用商店
vivo手機:►【華輿】 – vivo應用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