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堂下留合影,吳氏宗親情誼深
——2017年廣東省揭東典溪"成德堂"祭祖
2017年12月19日,廣東省揭東典溪"成德堂"祭祖,由吳文標宗長主持。祭祖是中華名族的傳統,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祭祖既是緬懷先祖的感恩行動,又是子孫後代團結一心的表現。
每年固定冬至前三天曲溪祭祖日,今天,潮汕四市的宗親們和香港,新加坡跟東莞吳氏宗親們的到來人山人海,還有少輝商會會長帶領吳氏商會企業家一同參加祭祖,十分的熱鬧。
宗親們攝影留念,相聚總是短暫的,即使是分別,也嶄不斷我們血濃于水的親情讓我們期待明年再聚。
成德堂下留合影,吳氏宗親情誼深。
我們緬懷先祖,感恩戴德,祖德千秋,恩澤後代!願先祖庇佑天下吳氏子孫阖家安康,萬事順利!祝吳氏家族興旺發達,人才輩出,萬代昌盛!

揭東曲溪吳氏始祖吳福源公“丹鳳朝寶”之吳氏曆史
曲溪吳氏始祖吳福源開始輩序爲: 玄、賢、均、仁、叔、孔、孟、崇、文、宏、朝、繼。學、以、懋、成、效、德、惟、修、可、純、克、明、精、一、道、永、見、泰、和、興。盛、世、紀、綱、昌、家、聲、延、澤、長、承、先、雅、正、濟、美、秉、元、良
相傳南宋時期曲溪有一姓翁員外請地師爲祖先擇風水。特地從潮州請來堪輿家楊長合。楊地師在曲溪住著,走遍揭陽名山,心中早定下一地。剛好要回府告知翁員外。恰好翁員外要娶媳婦,設宴席請客。看到楊地師回來,心中有些不滿:人家辦喜事,這楊地師也太不懂回避了。怕不吉祥,所以怠慢了楊地師,還下了逐客令。
楊地師很生氣,連飯都沒吃就離開翁府,路上遇暴風雨,便棲居曲溪吳龜年家中借宿。龜年公養鴨于鴨湖,就殺鴨來請客人。楊地師住了數日,一日三餐均有吃到鴨肉,但不見肝髒,十分疑惑,以爲主人吝啬。往欲別,卻見主人拿出幹制的肝髒相贈,贈地師回家孝敬長輩。楊地師乃知龜年公仁德好施,深爲感動。爲此,他特地爲主人看“丹鳳朝寶”這塊風水寶地,建議主人將先考福源公葬于這裏。因爲前面爲鴨湖,故鄉人稱爲“鴨母墳”。並吩咐龜年公改養鵝,因爲鵝一叫鷹(翁潮語同音)就會飛走。風水完工後不久翁家衰落搬走,自從下葬先考福源公後,傳說鴨、鵝每晚都各下雙蛋。
吳氏家族在曲溪有十八鄉姓吳,都是龜年公的後代。這座古墓于曲溪吳族各類族譜中均有記載,爲吳族姓始祖墳。
【吳福源公墓】
【曲溪由閩入潮第二支:吳祭裔孫】
吳姓由閩入潮播遷較廣、人數較多的另一支是吳祭裔孫。吳祭由河南入閩後居福建莆田縣錢坡,其子嗣入潮始于12世孫、泰伯74世吳鵬霄之後。吳鵬霄有3子,長子吳定遷居潮洲大吳,次子吳本遷居揭東縣曲溪,三子吳守遷居潮州楓溪。他們都是南宋時公元1237年爲避亂同時來潮的。
吳定48歲時帶18歲的兒子吳見入潮後擇居當時的海陽縣源湖裏鳳書隴,開創基業,爲大吳始祖。吳見有3子,長吳居住原地,次吳泗分創院上村(後稱銀湖),爲銀湖始祖。三吳江分創上莆都龍吉美村,爲龍吉美始祖。吳定宗支先後創揭西塔頭、頂埔、京溪園、蘇厝巷、下片園、劉厝寨等,該宗支700多年來傳世27代,清道光後族人陸續出洋至東南亞和印尼、香港等地謀生創業,爲潮州僑鄉。
吳鵬霄的次子吳本(即吳福源)入潮後則擇居曲溪。吳福源有2子,長子吳直學隨父至曲溪後,自遷于揭西潭內,爲潭內吳氏始祖。次子吳龜年,承繼父輩基業,在原居地曲溪寨內苦心經營,開拓發展,蕃衍生殖,已傳32世,開創28村,俗稱曲溪十八鄉,宗支現有人口77261人,其中外出14749人,旅居海外分布在泰國、新加坡、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宗親7162人。 吳氏在揭東縣入縣開基主是吳祭裔孫與吳宣裔孫兩個宗系,集中居住在曲溪、炮台兩個鎮。
從吳祭裔孫入潮的世系序列看:泰伯62世吳祭——63世吳烈——64世吳緣——65世吳昆——66世吳規——67世吳祖——68世吳介——69世吳覺——70世吳易——71世吳壽鄉——72世吳元質——73世吳杞——74世吳鵬霄——75世吳定(遷潮安大吳)、吳本(遷揭陽曲溪)、吳守(遷潮安楓溪)、吳慈、吳寬、吳和(裔孫遷揭陽新寨)。
作爲曲溪的一員,明白曲溪吳氏的發展史也有利于更好的了解鄉情。
吳祭世系率遷遷徙入潮蔔居揭東的是吳鵬霄的次子,即吳祭13世、泰伯75世吳福源。吳福源諱本,字玄根,生于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原籍福建漳州龍溪白礁,爲避亂與兄吳定、吳守同時于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攜眷遷徙來潮,蔔居揭陽曲溪,創立基業。吳福源有二子,長子吳直學隨父至曲溪後,自遷于揭西之譚內,爲譚內吳氏始祖。次子吳龜年。承繼父輩基業,在原居地曲溪寨內村,苦心經營,開拓發展,蕃衍生殖,已傳32世,開創28村,俗稱曲溪18鄉。
吳福源子孫在曲溪創村如下:
寨內村,由1世祖吳福源于1237年開基。
橫山村,由3世祖吳致敏開基,20世吳之龍遷居于此。
上圍村,由4世祖吳泉心于1284年開基。
土尾村,由10世祖吳清素于1436年開基。
庵前村,由11世祖無樸素于1458年開基。
籃頭村,由9世祖吳伯朝于1453年開基。
仁港村,由9世祖吳伯悠于1453年開基。
嘉興村,由11世祖吳時伶于1508年開基。
埔上村,由10世祖吳廷秀于1477年開基。
港尾村,由10世祖吳榮直于1440年開基。
龜頭村,由13世祖吳學思于1550年開基。
缶竈村,由13世祖吳學思于1552年開基。
陳寮村,由15世祖吳任余于1643年開基。
梅壇村,由16世祖吳峰周于1668年開基。
長嶺村,由18世祖吳庭便于1688年開基。
路篦村,由20世祖吳爾敏于1717年開基。
舊坑村,由18世祖吳星軒、吳文軒兄弟于1698年開基。
庵邊村,由19世祖吳國棟于1718年開基。
五堆村,由18世祖吳孝文開基。
新篦村,由17世祖吳吳永任、19世祖吳莊敏開基。
興盛村,由23世祖吳克玉開基。
官田村,由17世祖吳啓雲于1688年開基。
木溝村,由11世祖吳朝鳳于1461年開基。
牛仔寮,由18世祖吳麟瑞之裔孫24世祖吳明德于1858年開基。
華清村,由17世祖吳聰雲于1693年開基。
網腳村、新坑村、沙港村

【曲溪吳氏新建祠堂碑記】
明承德郎前福州府通判海陽張大會撰 昔先王之畫爲禮制以齊一天下也,將營宮室,先建寢廟,將飾燕器,先造祭器,所以教民孝敬,尊其所自出也。故古今缙紳世家,未有不爲祖立廟者。吳氏始祖福源府君,自閩徙居揭之曲溪,代有高賢,爲揭興族。至才良府君,隱德尤著。曾孫繼喬,登嘉靖戊子嶺南亞魁。先生爲吏痛循,爲學聞道,潮中人士稱之爲之溪先生。既懸車,饬諸子侄節約祭馀濫費,十逾歲得三百金,置常稔田塘三百石有奇,爲曾祖祭租。方圖建廟而先生下世。萬曆甲申,從弟繼堯君始以祭租馀赀,鸠工庀材,卒派下若玄若遠,建廟于曲溪之上。前後各三間,門庭戶牖夾室神廚,罔不具備,巍然一方傑構矣!落成之日,奉才良公考妣入廟。乃秩《禮記》,乃定裸獻,乃立宗法簡則。詣余征記,將勒諸貞石以垂不朽。余聞之紀綱法度,國之桢幹;禮教孝謹,家之四維。昔方遜志謂天下有貴人無貴族,有賢人無賢族,蓋言家不自貴,以人而貴,族不自賢,以人而賢。故公卿將相,多發于隴畝;而聖賢之裔,或不能世其德,則夷于恒人,興替叠出也,良足畏也。夫祖宗一人之身耳,一傳而子,再傳而孫,四世而服窮,六世而親盡,則子孫繁衍,族屬漸疏。于是,有各顧其私,不相收恤,幾于路人者。由祖廟不立,宗法不明,無以萃人心之渙而合其離也。項嘉隆間,吾潮世家大室,祠宇祭器毀于兵災,存者不能十一。今利弊未起,而吳氏不遑安處,亟立祭田,建宗廟,以安先靈而度宗枋,孝謹之茂,潮人未有能先者。吳之昌大,支足可俟矣!然不口猶竊有願望焉。千金之構,營之者千年,而置之者恒百年,蓋口已成之業者,每忌締造之難,苟營之,一而置之十,即木石口曼艮且固也,安知其歲久而無欹損乎?故歲時展省,俾千載一日,則責在嗣世之賢子孫也。詩曰:“贻阙孫謀。”言爲人先也。又曰:“無念爾祖。”言爲人後也。二者交畫,而後神功呵護,彌熾彌昌,垂無窮矣!辭曰:“吳自泰伯,遜國藏軀,流避狄土,邁迹姑蘇,文物禮樂,轶駕上睹。後王失守,散處江湖。傳世久遠,屢出名區。爰及我揭,榕水之陽。衣冠著姓,聲籍洋洋。赫奕令族,冗構斯堂。薦以黍稷,明德惟香。願言仁胤,永紹前芳。百千萬祀,福祉無疆!萬曆十八年庚申秋吉,曾孫繼堯,玄孫學思學孟學幾,遠孫以濟同立石。《曲溪鄉志》。 曲溪吳氏家訓(吳福源12世立) 祖訓曰:凡我子孫,遵聖訓,守家訓。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信、鄰裏和。
長毋慢少,卑毋犯尊,強毋淩弱,衆毋暴寡,富毋欺貧,智毋殆愚。
德業相勸、遇失相規,疾病相扶,患難相恤。
毋事遊逸,毋尚奢侈,毋好鬥狠,毋緩國課,毋習賭博,毋爲奸盜,力讀勤耕,安分守己,天理無虧,陰骘不損。
庶幾克紹,弗適恭所生。如有違犯,當祠論之,或有不聽、聞官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