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信俗的由來
保生大帝爲閩南(漳州、廈門、泉州)地區及台灣地區、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本名吳本,原爲宋代的內科醫師。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還有三十六神將爲其部屬,被稱爲“保生大帝”。
台灣Q版保生大帝文創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字華基,號雲衷、悟真,生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公元979年4月19日),福建路泉州同安縣白礁鄉積善裏(今屬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祖籍清溪縣感德鎮石門村。
據考證台灣台南新化的保生大帝廟應該是台灣最早的慈濟宮
父名吳通後稱“協成元君”,母爲黃月華後稱“玉華大仙”,原居漳州,因避亂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爲屋,討海維生。吳本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吳本初習捕蛇、采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之名聲逐漸傳播民間。
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最高最大的保生大帝神像
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本爲了幫急症病患采藥,前往廈門海滄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當地居民得知後,爲追悼吳本,紛紛塑像祭拜並私謚“醫靈真人”。
保生大帝傳說著作
傳說吳本著有《吳氏本草》與《靈寶經》兩本醫學著作,北宋大觀年間編纂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中的“霍香正氣散”、“加減平胃散”、“逍遙散”據說即來自《靈寶經》。
保生大帝相關信俗及記載
一般保生大帝廟都會配祀江仙官(江縣令)、張聖者(張主簿,即飛天大聖,不是法主真君)、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還有保生大帝的腳力,黑虎將軍。有些地方有“保生三真人”的說法,其中保生大帝神像有紅面、金面與黑面之分,其中紅面者爲吳本,金面者爲唐代名醫孫思邈(他廟稱天醫真人),黑面者爲魏晉時人許遜(他廟稱旌陽真君或感天大帝),廈門海滄囷瑤村的玉真法院還有溫厝村的慈濟北宮都是其相關廟宇。
保生三真人
因神迹傳說流布及曆代朝廷追封,遂成爲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而隨閩南移民遷徙,也成爲台灣、東南亞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保生大帝在閩台民間流傳不少傳說,散見于宋朝的楊志〈慈濟宮碑〉、莊夏〈慈濟宮碑〉,明朝的《閩書》、《吳真人世修道果實錄》清朝的《漳州府志》、《同安縣志》、《海澄縣志》等書。
保生大帝廟宇緣由
在吳本逝世後,閩南一帶便有青礁龍湫庵、白礁醫靈神祠、廈門吳西宮等三處供奉吳本的廟宇。
青礁龍湫庵據宋朝楊志〈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謚爲“醫靈真人”,供奉爲地方神祇,于“龍湫庵”塑像祭拜。另據〈慈濟宮碑〉記載,當初要塑像時,因不知道吳本的相貌而無法制作,後來是吳本託夢指示他長得像東村的王汝華,但額頭較寬,才得以塑像。後來宋紹興廿一年(1151年)吏部尚書顔師魯奏准朝廷于青礁建廟,原本計劃建在雲峤院旁,但神示在龍湫庵南邊建廟,即爲後來的青礁慈濟宮。而根據楊志〈慈濟宮碑〉的敘述,南宋時吳真人已經由醫神提升成地方守護神,水災旱災、盜賊入侵、行船遇險等事都可向其祈求平安。
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正殿
宋孝宗幹道二年(1166年),梁鄭公(梁克家)以吳本之神迹奏請賜廟額,而敕封“慈濟”,青礁龍湫廟與白礁醫靈神廟因此均改稱爲“慈濟廟”。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诏改廟爲宮,兩間廟因而改稱“慈濟宮”。現大陸、台港澳和東南亞有2000多座供奉吳本的保生大帝廟宇,信衆近億人。
保生大帝信仰對台灣、海外的影響
保生大帝在台灣早期隨閩南移民遷徙,至今已成爲重要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據文獻載,台灣最早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是在鄭成功入台之前,《台灣縣志》載:“寺廟……在廣儲東裏,大道公廟,紅毛時建……”。目前台灣保生大帝的廟宇約300多間,信衆有500多萬人,爲台灣第二大信仰神祉。台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台南市學甲慈濟宮、台南市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台中市賴厝元保宮、高雄市五塊厝慈聖宮最爲著名。
台中市賴厝元保宮
海外方面,保生大帝廟宇也香火鼎盛:著名的有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湖海殿;吉隆坡集聖堂;霹雳慈濟堂保生大帝;槟城文丁清龍宮;槟城武吉丁雅洪山宮;槟城姓李橋金鞍山寺;吉玻雙龍清龍宮。新加坡的仙宮堂,創立于1968年,于2013年被納入受保留建築物文化遺産;青龍宮;真人宮(真龍宮);廣壽堂(義順鎮聯合廟)。菲律賓的馬尼拉寶泉庵。柬埔寨的大金歐保生大帝廟;巴南市保生大帝廟;水牛島保生大帝廟。
新加坡的仙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