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外國片中,中國觀衆都驚奇地看到,劇中主角扭開水龍就敢直接喝水。這在中國只存在于古代小說中,至少也要追溯數十年才能回到人們敢于直接飲用生水的時代。作爲國民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水資源安全問題在很多發達國家受到高度重視。經過長期嚴格的監管和治理,這些國家比較成功地解決了水汙染問題,使自來水水質達到了直接飲用的標准。現在就隨筆者一起看看:
歐洲人直飲自來水
在歐洲人眼裏,自來水就是可以直接喝的水,並且,歐洲的飲用水標准是統一的,不管是自來水還是瓶裝水。
歐盟出台的《飲用水水質指令》是歐洲各國制訂本國水質標准的主要依據。指令明確要求所有歐盟國家對水處理過程使用的材料和化學品建立審批制度,對水質監測指標和頻率提出指導意見。
歐洲各國大都依此出台自己的國家飲用水技術標准,有的比歐盟標准還高。
日本 ,要求喝一輩子也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壞處
相信許多人曾經在日劇中看到,主角早上起來後帥氣的直接在廚房將水龍頭轉開,生飲自來水的畫面。這樣的情景不禁讓我們懷疑,日本的水真的可以直接生飲嗎?自來水在日文稱爲「水道水(すいどうすい)」,也就是從下水道來的水。水道水與井水在日本又稱爲「飲料水(いんりょうすい)」,也就是可供應人飲用的水。
但鮮少人知道的是,日本的自來水法有許多嚴厲的規範及規定,成爲人民使用的自來水,需經由許多程序及檢驗。日本水道法(自來水法)規定水道水的水質基准,是由以下兩樣觀點爲准則所延伸:喝一輩子也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壞處;除了提供人民飲用及洗滌,味道及顔色上不帶來任何影響。在如此信念堅強的法規下,也難怪日本的自來水能夠生飲。
因海嘯而導致核能物質外流的福島縣及宮城縣,當地居民對核能留下的陰影,至今仍無法生飲自來水的雖不占少數,但根據政府及縣市自治機關的定期檢查結果,兩地的水都十分安定、未曾檢測出放射線物質的碘及铯。
像熊本,爲維護自來水質的幹淨及衛生,熊本縣的地方建築及景觀法規定在部分市區內不能興建高度超過10公尺的建物。因爲越高的建築物需要越深的地基,因此爲了保護地下水質也維持市容,高層大樓建築在熊本是很少見的。
爲確保水質,日本橫濱市三大自來水廠之一的西谷淨水廠除了每天都進行檢查外,還在透明的水槽裏用自來水養殖鳉魚。這是一種2厘米左右長的小魚,一旦水質出現問題就會死亡,因此便于實時、直觀地檢測水質是否安全。
在日本,汙染飲用水是《刑法》規定的犯罪類型之一。汙染自來水和水源的行爲,屬于“汙染水道罪”,可判處6個月以上7年以下徒刑。向自來水混入毒物和其他有害健康的物質,則判處2年以上有期徒刑;導致人死亡的,判處死刑、無期或5年以上徒刑。
新加坡:“誰汙染,誰付費”安裝傳感器監控水質
新加坡處理廢水汙染的原則不是“誰汙染,誰治理”,而是“誰汙染,誰付費”。
“誰汙染,誰付費”的前提,是制定出嚴格的法律。例如,依照《汙水排水法》第294章、《汙水排水(工業廢水)條例》等,排入公共下水道的工業廢水必須不超過45攝氏度、pH值必須不低于6並且不高于9。這些法律還對工業廢水中特殊物質的含量、金屬的含量進行了細致規定。同時,嚴格規定廢水中不得含有電石、汽油及其他易燃物質。對于超標情況,新加坡公共事業局專門制定了詳細的稅收細則。
同時,新加坡以強有力的執法,確保違法成本高昂。公共事業局就是監管者之一,它不參與環保治理相關業務,只負責監管企業排出的汙水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不達標的企業將被高額罰款甚至關停。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一項名爲“新加坡無線水哨兵”的供水網絡遠程監測項目于2009年發起,在供水管道內安裝傳感器,以便在管道爆裂或水質受汙染時能及時作出反應。這些傳感器還能計算水中酸堿度,並間接反映水質導電指數。公用事業局還打算利用傳感器系統分析用水規律。據悉,每個傳感器造價爲1萬新元,可24小時運轉,記錄下的數據將傳往公用事業局中央控制室。
法國:自來水采水點附近必須設立保護區
“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國人每天都喝自來水,80%的法國人對自來水水質表示滿意。”TNS Sofres能得到這樣的調查結果,與法國對水資源管理的高度重視密切相關。
爲保證6600萬人口的日常用水安全,法國政府根據水文分布將全國劃分爲12個流域,每個流域設有專門的委員會進行相對獨立的管理。其中,設立采水點保護區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1992年1月3日頒布實施的《水法》明確規定,自來水采水點附近必須設立保護區。在距采水點較近的區域內,一切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水質的設施、工程、活動或項目等都被禁止或管制。
上世紀50年代以來,法國農業迅速發展,但由于農業生産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各大河流和地下水也受到了嚴重汙染。法國政府陸續頒布實施了多項法令和決議,制定了多個行動計劃,旨在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改善自來水水源地的水質。
管理部門對采水點水質的監測也非常規範和嚴格。
德國:自來水公司每周做1.5萬次實驗
雖然德國的礦泉水種類衆多,物美價廉,但德國人口渴時還是願意接一杯自來水喝,既不加熱也不過濾,既衛生又安全,那麽德國是如何保證水質的呢?
在德國,飲用水是作爲食品來進行控制和檢測的。德國《飲用水條例》對于飲用水的標准做了明確而嚴格的規定,並且這一條例還在被不斷地加強與完善。德國所有自來水管中流出的水都必須符合飲用水標准。這裏對于飲用水標准的規定比對礦泉水還要全面。
柏林自來水公司媒體部負責人斯特芬·納茨說:“良好的汙水淨化、城區和水源保護區的預防措施,還有通過網絡技術由實驗室監測的完整管道網絡,是保證自來水質量的三大支柱。”
除了水的質量標准,《飲用水條例》還對水質檢測有嚴格的規定。其中,地表水、地下水、水廠水質處理環節、自來水管網以及用戶的水龍頭都被這一高密度采樣網絡所涵蓋。水質檢測由自來水公司負責執行,地區的健康部門負責監督。柏林自來水公司的實驗室每周會做超過1.5萬次實驗,確保飲用水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
兩德統一後,德國對水業整治投入了巨大資金,至今超過已1100億歐元。因爲德國70%的飲用水來自地下,爲保障水源安全,各地都建立了水源保護區。德國還在含水層周圍,按不同的距離劃分了三級水源保護地帶。其中,采水點周圍10米範圍內爲一級保護帶,要求最爲嚴格,禁止一切有汙染的物質滲入地下,違者將被罰以巨款。
這些水在開采收集後,還要在水廠經過大型淨化、沉澱、過濾、消毒等一系列處理才能進入居民家中。同時,德國規定不管新房子還是老房子,自來水管道都要使用不鏽鋼等耐腐蝕材質,禁止使用鉛水管。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質監測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小時一次,以防止自來水在運輸過程中遭到汙染。難怪德國專家說,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像自來水一樣受到如此嚴格和高頻率的品質管控。
爲了讓水質更“完美”,德國聯邦環境部最近還決定,將暫不允許能源商開采儲存在地下的頁岩天然氣資源,以免地下水受到汙染。而柏林等地方政府還回收各地自來水廠的股份,讓水廠“國有化”,更有利于質量監控。
德國要求自來水衛生標准達到“嬰兒可以直接飲用”的水平。在柏林,爲防止合格的飲用水在建築內最後幾米的運輸中受到汙染,自2001年起,房屋的所有者也被列入供水方——原本,住房中管道的質量是由房屋所有者負責的。
美國:從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能夠直接飲用,比瓶裝水更好喝
美國對自來水定有標准,要求從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能夠直接飲用。早在1974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安全飲用水法》,明確規定保護國家公共飲用水的供應及源頭,由美國環保署及各州環保署一起執行。該法律于1986年和1996年進行修改,要求采取很多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庫、泉水和地下水水源。
根據《飲用水安全法》及其修正案的規定,凡是向公衆提供自來水的公司,必須接受環境保護署監管,並向環保署報告有關水質的情況,特別是水質下降或遭到破壞的情況;同時還必須在每年的7月1日之前,向用戶發布年度水質報告,詳細說明本公司提供的水質、水源的安全飲用情況,讓用戶了解自己使用的自來水的質量,做到公開透明。爲了節省紙張,將會在網上公告,而不向每戶寄送報告文本,不過如果用戶有需要,只要向公司要求,還是可以個別寄送報告文本的。
根據環保署2013年的報告,2011年時全美向公衆提供自來水的公司超過15萬家,用戶人數達到3.18億。其中小公司占94%, 中型及大型公司各占3%。小公司雖然占絕對多數,但服務的客戶只占12%,中型公司占10%,大型公司則占78%。
自來水的質量,牽涉到水源保護、水廠生産、供水管道維護等方面,其中,水源保護是十分重要的上流環節,而水源保護與環境保護有著直接的聯系。美國國會早在1974年就通過了《飲用水安全法》,從某種角度看,這個法規對環境保護也是有著極大促進作用的。
美國各大飲水組織都不推崇瓶裝水,相反,這些組織還立場一致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抵制瓶裝水運動”。美國環境工作促進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美國市場上45%的瓶裝水水源並非如廣告所說,來自自然泉水或純淨水,其實是淨化後的城市用水或者幹脆就是自來水。他們曾對美國前10名最好品牌的瓶裝水進行測試,結果發現了200多種汙染物。此外,大量的塑料瓶對環境産生很大影響,所以提倡環保和節約的人也加入了“抵制瓶裝水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