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6月21日,新加坡衛生部確診了首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猴痘疫情正式傳入亞洲。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監測數據,此次猴痘疫情出現近兩個月的時間內,全球非猴痘流行地區的猴痘確診病例已達4000例,數量和傳播範圍遠超曆史,極不尋常。
不過,6月25日世衛組織宣布,現階段猴痘疫情雖然需控制,以防進一步蔓延,但目前還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幾周後再評估。事實上,本刊在幾周前曾采訪相關專家時,專家也提到,猴痘病毒的傳播力是否增強,是否會通過性傳播,目前尚未完全確定。
而對中國大陸來說,因爲沒有傳染源,1980年之前的人又都感染或接種過天花病毒或其疫苗,因此猴痘疫情傳播到中國的可能性較小。
記者 | 印柏同
新毒株與非典型傳播
猴痘最先引起廣泛關注,是今年5月13日,當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全球已有12個非猴痘病毒流行國家報告了92例確診病例,並預測,這些國家及其他國家,未來極有可能發現更多病例。WHO的判斷是正確的。截止到6月27號,根據美國國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全球已有48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和地區發現猴痘病例,累計確診病例達4357例。6月下旬,這波始于歐美地區的猴痘疫情傳到了亞洲,6月21日,新加坡衛生部在深夜宣布確診一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緊接著,韓國疾控機構在6月22日宣布確診了首例猴痘病例,患者爲21日從德國經仁川國際機場入境的韓國人。而我國台灣地區在24日也出現了首例猴痘病例,該患者同樣是從德國返回台灣。
猴痘屬于正痘病毒屬,和天花病毒是“近親”。早在1958年,人類就在研究猴子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因此取名猴痘。1970年,首例人類感染猴痘病例出現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原紮伊爾)。不過,雖然是傳染病,但科學家對猴痘的R0值測評一度只有0.6~1,這意味著它較難成爲持續擴散和大規模傳播的病毒。
事實上,過去50年中,人類絕大部分感染猴痘病例只在剛果(金)、剛果(布)、喀麥隆、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出現過。其中剛果本國雖有數千例感染病例,但幾乎沒有出現外溢。在今年五月多國出現猴痘病例以前,猴痘僅在非洲大陸以外引發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暴發記錄:這場2003年在美國出現的猴痘疫情,後經調查顯示傳染源爲從非洲進口到美國的岡比亞鼠和睡鼠。除此以外,2018-2021年間,以色列、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國也陸續出現過數名感染者,但都與來自尼日利亞的旅客有關。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用“非常異常”來形容此次猴痘疫情。朱華晨表示猴痘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發,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類似今天這樣的規模、範圍和傳播模式。此前除中非和西非外,全球其他地區很少有病例的報道,就算有偶發病例,傳染鏈條也比較清晰。而今年5月以來,歐美、中東、北非、澳洲已有近30個國家出現疫情,且很多感染者並沒有非洲旅行史,其感染的方式、病人的臨床症狀、病毒的遺傳特性,也都與以往頗爲不同。這無疑是猴痘病毒史上前所未有的情況。朱華晨告訴本刊:“從病毒來看,目前,全球對猴痘病例測的基因序列數非常少。即使這樣,在美國也已經發現了至少兩種不同基因序列的猴痘病毒,這意味著,現在在全球傳播的猴痘病毒,至少有兩類毒株。”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報道,與2018年的西非猴痘病毒相比,至少有兩種突變病毒在美國流行,且這兩種毒株都已變異。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關于猴痘的科普(圖 | 世衛組織網站)
6月3日,美國疾控中心相關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美國流行的兩種猴痘病毒“雖然彼此相似,但彼此之間沒有聯系。這也說明,美國的猴痘疫情存在多條傳播鏈,這讓病毒溯源問題變得複雜”。更引人注意的是,在美國流行的新毒株之一,與目前在歐洲多國流行的猴痘毒株高度相似,並都有40多個位點的突變。這個突變速度,遠超過去人們對猴痘病毒突變速度的認知。朱華晨解釋:“猴痘病毒是一種DNA病毒,相比于RNA病毒,例如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其變化速率是較低的。過去我們了解的猴痘病毒,每年會有1-2個位點發生突變,40個位點突變,說明這種毒株的突變速度,比以往快了至少5-10倍。” 朱華晨說,這種變異也許暗示這個病毒在跨物種感染和演化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適應性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否會增加病毒在人群之中的傳播性,目前還不清楚。
另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是,新毒株在一些病人身上出現了新的症狀表現。以往的猴痘典型發病症狀,是皮疹和疱疹都是密密麻麻地出現在臉上、四肢和軀幹上。但這次的不少歐美病例中,只是在患者的性生殖器或者肛門附近,有少量疱疹出現。這導致有些人甚至分不清是性病還是猴痘。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傳染病教授唐納德,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科學家常常認爲,被猴痘感染後,身體首先會出現類似于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淋巴腫大,一周後,皮疹開始出現在臉上和四肢,最終會覆蓋全身。但這次猴痘疫情中,許多人的症狀並不符合這一特征,比如皮疹會集中在某一部位如生殖器周圍,並不會擴散到全身。
傳播力是否增強,尚無法判斷
6月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猴痘病例在多個國家突然出現,可能表明病毒在非洲以外,已經隱匿傳播了一段時間。朱華晨也認爲,猴痘在社區間隱匿傳播的可能性比較大。
從目前已掌握的信息來看,新的猴痘毒株引發的非典型症狀表現和特殊的傳播方式,也可能推遲、妨礙新病例的發現和診斷,因爲部分病人的疱疹只是少量長在私處部位,很容易與性病混淆。加上各地檢測、診斷能力不同,有些患者可能都沒有被意識、確診爲是猴痘。朱華晨談到,當前發現的猴痘新毒株看起來突變速率遠比過去更快,可能是因爲,這種病毒已經在人群中適應了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個月,甚至可能是幾年。一般來講,當病毒進入新宿主後,由于環境改變,有可能會誘發或選擇出更多的突變株。
在全球非猴痘流行地區中,目前確診病例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第一例確診病例出現在當地時間5月6日,到6月27日,英國確診病例已達910例。6月1日,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猴痘在英國已經出現人與人之間的社區傳播。
不過,朱華晨認爲,目前還不能斷定,猴痘的傳染力是否比以往加強了,因爲確診病例多,也有可能是感染人群基數大導致的。朱華晨強調:“雖然目前看起來這次猴痘疫情的傳播規模比以往大了很多,流行區域比以往廣了很多,但我們需要區分不同毒株的感染和傳播行爲。考慮到非典型猴痘症狀的存在和漏診的可能性,我們還需要更全面的調查,才能夠知道到底它的傳播性能是不是真的比以前的毒株有所提高。”到目前爲止,醫學界對這次猴痘疫情的了解還很有限,還不能明確有多少種變種在同時流行和傳播,每一種病毒的傳播鏈條和真實的感染情況也都還不清晰。
當地時間2022年5月26日,西班牙馬德裏,電子顯微鏡下的圖像顯示的猴痘病毒。(圖|視覺中國)
而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則認爲,猴痘病毒發生一定的突變並不奇怪,也並不代表猴痘馬上就會在人類間發生大規模傳播。他解釋說,因爲一個病毒如果從動物跳到人,往往需要頻繁發生跨種傳播並在人類經過相當長時間的適應,才能實現有效的人傳人。同樣屬于正痘科的天花病毒據信最初也來自動物。但經過千百年的進化和適應,才徹底成爲只在人際間傳播,且擁有極強傳播力的病毒。金冬雁認爲,猴痘在人際間傳染的時間不過50多年,在人際間廣泛傳播的可能性依舊非常低。
在這次猴痘疫情中,另一個引起人們關注的問題是,同性戀群體成爲猴痘病毒的主要感染者。以英國爲例,6月初,倫敦的132例猴痘確診病例中,有111例發生在同性戀、雙性戀或其他男男性關系者身上。而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報告,美國最初報告的17例猴痘病例中,也有16例涉及男男性行爲者,其中14例與最早發現的病例有相關接觸史。這也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即此次新的猴痘病毒是否會通過性傳播。而在過去,學界通常認爲,猴痘病毒是不會像艾滋病毒一樣,通過性傳播的。
對此,朱華晨表示,現在還不能完全得出猴痘可以通過性行爲傳播的結論。她說,“所謂性傳播,廣義上是指病原通過性接觸而發生的傳播。但狹義上特指通過性行爲中體液和生殖道分泌物的接觸而傳播,例如精液、陰道分泌物的接觸。我們現在只看到近期的猴痘疫情與男男性行爲群體密切相關,而且患者的生殖器部位也可以出現病變,但至于病毒是如何傳播過去的,是通過性行爲、皮膚接觸,還是通過共用毛巾、衣物發生的間接接觸,還不能完全斷定。未來還需要掌握更多、更准確的臨床數據。能否在患者的精液中檢測出活病毒,也是判斷猴痘是否可以通過性行爲傳播的一個重要證據。”
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提供的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成熟的猴痘病毒(左)和未成熟病毒粒子(右),這些病毒粒子來自與2003年草原犬鼠傳染病爆發相關的人類皮膚樣本。(圖|視覺中國)
如何預防
目前爲止,在歐美這次猴痘疫情中,尚未出現致死病例,不少患者的疱疹面積也沒有擴散至全身。朱華晨解釋,猴痘病毒本就屬于自限性病毒,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療,幾周後也會自愈。不過,截至5月下旬,世界衛生組織剛果(金)辦公室發布消息稱,今年剛果(金)已有1200多人疑似感染猴痘,並造成58人死亡。猴痘對兒童、孕婦還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引發重症甚至死亡,這些人群也是應該重點保護的對象。
世衛組織6月25日表示,暫不將該疫情定位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過,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各國要加強疫情監測,改進診斷、社區參與和風險溝通水平,以及適當使用治療方法、疫苗、病例追蹤和隔離等公共衛生措施。他還呼籲世衛組織成員開展合作、分享信息,並與受影響的社區接觸,以快速有效地傳達防護措施。
圖 | 世衛組織網站
關于如何預防猴痘,朱華晨說,因爲目前對歐美傳播的猴痘病毒了解依然有限,接下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提出更有效的預防措施。不過,總體來說,疫苗仍然是人類戰勝病毒傳播最有力的武器,作爲同屬正痘病毒屬的成員,天花或牛痘疫苗可以通過交叉保護來有效預防猴痘。根據以往的數據,天花疫苗對猴痘的預防率可達85%。不過,朱華晨也提到,由于新的猴痘毒株已發生多位點突變,未來的各種新毒株會不會對天花疫苗的交叉保護産生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和抵抗力,還需要密切留意。
金冬雁則認爲,雖然全球各國家和地區陸續出現了猴痘病例,但目前還不必擔心猴痘會傳染到中國大陸。一是中國境內從來沒有發現過攜帶猴痘病毒的動物,所以缺乏傳染源;二是全國1980年以前出生的人,一般都接種過天花疫苗,已經構成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三是猴痘病毒是在密切接觸中才能傳播的。所以總體來講,中國大陸出現猴痘病毒暴發流行的幾率很小。
綜合來看,鑒于國家嚴格的檢驗檢疫標准,以及目前已有的猴痘病毒檢測試劑盒和檢測能力,專家們相信猴痘疫情應該不會在我國造成大規模傳播和暴發。另外,猴痘依舊是主要通過近距離密切接觸才能傳播的疾病,因此,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這些基本的公共衛生原則,在猴痘的疫情防控中,仍然也都還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