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浙江省域品牌主題詞 “詩畫江南 活力浙江”發布,這一富含深遠曆史感和意象美,同時又有鮮明時代感、現實美的主題詞,給浙江帶來嶄新氣象。身處浙江的少年兒童倍感自豪,暑假期間,同學們可以通過走讀家鄉山水,發現浙江的“美和詩意”,研讀曆史,走訪身邊名勝古迹,解讀浙江人的精神動力與浙江的“活力和精神”,在爲家鄉驕傲的同時,作爲浙江發展的“未來力量”,爲建設家鄉做好准備。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省教育廳聯合浙江少兒頻道推出了“詩畫江南 活力浙江”征文活動。活動期間,我們共收到了來自全省11地市37653名中小學生的投稿。經過初審,我們對評選出的200篇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181
承繼千年古韻
彰顯活力風範
—大運河亞運公園遊記
作者:杭州澎博小學 俞傑瑞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如果說西湖美景是杭州外在的婉約雅致的形象,那麽大運河文化就是杭州骨子裏穩重堅毅的品格。大運河畔如今再次增添新活力,作爲杭州亞運會的高科技比賽場館所在地——大運河亞運公園,這座現代和古韻完美結合的場館令我心馳神往。趕快跟隨我一睹爲快吧!
公園舊址是“花朝節”授牌所在地——南宋時期的皇家花木基地。沿西側“十二令國風跑道”向北,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張白色的大傘,這是公園的北場——曲棍球場地,又被稱爲“杭州傘”。球場觀衆席的屋頂設計參考了竹制油紙傘架的輕形結構,映襯著煙雨江南的詩情畫意,顯得更加美輪美奂。
沿著公園裏彎彎曲曲的遊步道往南前行,一座金碧輝煌的巨大圓形建築座落在一汪碧水旁,這便是公園的南館——國球中心。在陽光的照耀下,它金光閃閃、熠熠生輝。國球中心整體爲不規則的橢圓形,采用黃銅色的鋁板與斜交網格玻璃幕牆構成,靈感取自于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標志性文物——玉琮,方與圓的交融,展現杭州古典風韻。屆時亞運會乒乓球和霹雳舞比賽將在這裏舉辦,這個充滿浙江魅力的獨特建築,將成爲世界舞台的重要新星,而它,也必將會像北京鳥巢一樣,讓世界爲之驚歎。
明年9月份的大運河亞運公園將迎來許多運動健將。“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我相信中國的運動弄潮兒們,一定會不負衆望,能夠再次披靡,爲國爭光,創造新的輝煌。我的眼前仿佛已經湧現觀衆席上的片片中國紅,耳邊已經聽到了那時觀衆席上爆發的山呼海嘯般的呐喊……這片場地上必將上演無數經典傳奇!我無比期待明年杭州亞運會的到來。
大運河亞運公園的建造是浙江發展的見證,是浙江文化的體現,更是鼓舞浙江發展的精神動力。作爲一個浙江人,我很驕傲!作爲一個中國人,我很自豪!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進入亞運時代的杭城如同雨後春筍般的朝氣蓬勃,迎向更幸福、更融洽、更輝煌的未來。而我,有幸見證!
182
一山更比一山高
作者:甯波奉化錦屏中學 沈俊宇
山上剛修的小路上,我坐在車裏,望著窗外,景色猶如一幅連綿的畫卷——不同圖層疊加,一眼首先看到用碧翠包裝的山壁,遮擋了所有,隱藏在後的山體顔色漸漸但卻,與蒼穹包圍了這座浙江的小城。
曾經讀過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那裏面的濟南一切都活了起來,秀氣與活潑是他給我的印象。真叫我向往濟南,但在我的世界裏,甯波卻能媲美濟南。作爲一個沿海城市,甯波那叫一個“無所不包”。
在我幼年的記憶裏,在轟轟烈烈的“新奉化”叫聲中,家旁邊終于開了通向甯波的列車,這條列車對于我來說,是穿越時空的列車。列車的那一頭,甯波的中心永遠是“玻璃高樓”,永遠都是那麽耀眼,川流不息的車輛,燈光讓人簡直分不清白天黑夜,排排綠植表現著道路的整潔,城市秩序俨然。一股賽博朋克感撲面而來。列車這一頭,奉化還在一片挖掘轟鳴聲和一堵綠色圍牆的建設中。那時,奉化還不是柏油路,道路窄,街燈暗,家家戶戶還是落地老房。人們上山,輪胎總是泥。時間來到了現在,列車終點站變得更亮了,而列車起點站也建起了高樓,山青水秀,裝配了花朵街燈,沿著柏油大道盛開。不知爲何,即使奉化換了面貌,我還會執拗地想想那時,看看天邊那輪月亮。
除了甯波,舟山也讓我刮目相看。當初舟山還只是一片荒蕪,這裏只有一望無際的大海和翻不過的大山,曾幾何時,在黨的領導下,舟山人創造了一番輝煌的成績,數不清的船只駛向海的遠方,數不清的船只帶著顔色各異的集裝箱從彼岸駛來。青山綠水之中,舟山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毅,建造了他人求之不得的屹立于山的海景房。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縱觀七千年,這裏的人民開辟了一個比一個美好的天地,奔向了共同富裕。
今後的路還有多少崎岖呢?今後還有多少山柱需要逾越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浙江人民有永遠的勇立潮頭精神以及一顆永遠不改的初心。
183
毅江南
作者:紹興建功中學 陶雨霏
我出生在浙江紹興,在這個婉轉柔和的江南。或許一講到江南,人們總是會想到那細細密密的微雨,但江南遠遠不只有婉約。
猶記年少時常與父母同遊覽紹興,也是如此明豔夏日,我們悠閑自得。郁郁蔥蔥的濃綠,悠長蕩漾的河流,永遠刻在心裏,在這裏,可以坐船,亦可以踱步。天真的我總認爲迅哥兒童年是美好的,便一次次地奔跑在百草園,卻仍舊不解與男孩兒書桌角上刻著的警醒。魯迅故裏的路由一塊塊青石板組成,變成了酷暑裏的一道清涼,那時自己獨愛聽鞋跟與青石板的碰撞聲,清脆硬朗,似那稚嫩的少年郎,堅定地扛起家中一切。青石板路在我童年記憶裏是獨一無二的,我喜它在雨中的柔和,我喜它在烈日下的不屈,我喜它飽經滄桑的生命,都說江南柔情似水,但那青石板路是其铮铮鐵骨。
夏日雖有烈陽,但卻極其適合漫步。打著紙傘,踏在青石板路上,陽光正好,每一步都踏在小時那深刻的記憶中,每一步都是紹興的古韻。街邊是粉牆黛瓦,腳下是悠長文化,黃酒味混在人間煙火裏,清風拂面。小巷中美食數不勝數,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和與黃酒交織的冰棍,樣樣美味。若是碰見細雨綿綿的日子,那再好不過了。輕淺的雨滴敲擊聲,配上淺薄的霧,朦胧的視線中只有你一人,萬物都因其模糊。油紙傘籠罩著身體,衣擺劃過地面,不知是濕了衣角、還是潤了心田。靈巧的燕兒如同遊人在路上碎步,圓潤的麻雀與光影玩耍,我仍舊踏在那條青石板路上,少年郎慢慢成長,脊背挺直,迎朝陽奔鮮花,堅毅地走下去。
蘭亭曲水的“永和九年”,天姥山脈的“霓爲衣兮風爲馬”,大禹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勾踐的“臥薪嘗膽”;放滿鮮花的秋瑾紀念碑,寫滿事迹的周恩來故居。每每在課堂裏提到這些曆史,總是讓我不厭其煩的自豪著。江南確實婉約如畫,但畫的背後是千百年來的勇猛無畏。
紹興不只有婉約,江南不只是詩情畫意,更有王羲之墨池的刻苦、李太白詩文的浪漫、大禹治水的毅力、勾踐臥薪嘗膽的報國心、革命者前行的奮勇奉獻;百草園記錄著少年郎的喜,三味書屋記錄著少年郎的苦,青石板路記錄著少年郎的成長。江南有青石板路,是铮铮鐵骨;紹興有青石板路,是少年郎的一腔熱忱;我亦有青石板路,是獨愛的堅毅。
紹奕世之宏休兮,興百年之丕緒。
184
雲邊的牽挂
作者:杭州采荷中學濮家校區901班 張睿
一座座青山俯下身子輕輕地問我,你牽挂家鄉的什麽?我說是那被雲環繞著的小村莊,傍晚時分飄起的袅袅炊煙,是回蕩在山谷裏的一首歌,是一盞清香四溢的綠茶。
家鄉是一盞茶,它清香四溢,令人陶醉,它越品越有韻味,需要用心體會。
我的家鄉在金華磐安的尖山鎮,磐安地處“浙江之心”,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的美寓。滿目的綠色,連綿的群山,飛翔的鳥兒,靈動的四江水韻和純樸的鄉村生活。這裏也是古代人文墨客所向往的的詩和遠方,唐代詩人陸遊在磐安度過了快樂的童年,磐安的人傑地靈令陸遊終身感到難忘,他作下“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的詩句,流傳至今,他喜歡磐安鄉間的旖旎風光和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是的,磐安人熱情好客,這裏會讓你有家的感覺。
尖山鎮是藏在雲當中的,擡頭看到的是湛藍的天空和輕飄飄的白雲,雲的邊上是一個個的小村莊,鎮子有個很美的名字———“雲上尖山”。小時候踩著松軟的泥土,越過一道清澈蜿蜒的小溪,便能到爺爺奶奶家。坐在爺爺跟前聽他說道,在明朝洪武年間,人們在山裏發現了烏石,後來就利用烏石建造房子。如今現在已經有600多年的曆史了。相傳烏石是女娲補天所用五彩石中的一種,磊屋,築路,圍牆,我們尖山人早已習慣了與烏石相伴的日子,質地堅硬的黑色玄武岩是我們尖山的“寶”。一塊塊烏石錯落穿插,曆史的底蘊才得以保留下來。
走在烏石村裏,可以看到古楓參天,翠竹亭亭,烏石幽幽,炊煙袅袅,仿佛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我撫摸著烏石牆,慢慢走過……思緒飄的很遠很遠。
如果要說除了烏石村,還有什麽地方是值得我介紹的,那便是磐安十八渦。夏天來這裏也可以毫不擔心,因爲這裏夏季也涼爽。現在,讓我成爲一名小導遊,帶你領略這裏的風光。
進到十八渦裏面,我的目光向上望去,夾溪兩岸對峙著陡峭的石壁,又低頭俯視著狹窄且蜿蜒的溪澗,水流湍急,“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溪水很清澈,能看到魚兒正在歡快地遊著,有一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悄悄地藏在大石塊的下面。
我扶著吊橋兩側的繩子繼續往前走著,遠處十八渦兩側危崖相逼,數千米長的河床陡然下跌,水流隨勢跌落入潭,掀起軒然大波,水流湍急,形成無數的跌瀑、漩渦和深潭,正當我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又是一汪溪水陡然地下跌,形成一個個漩渦。
這是我印象中的十八渦,我將它畫了出來,溪水清澈,樹木長的十分茂盛,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青山被雲環繞,磐安無時無刻不是被雲包圍著的。在我這番詳細介紹後,想必你對這裏已經有了滿滿的憧憬了吧!
就讓我再聽一曲村民悠揚輕快的口哨聲,歡喜快樂的笑聲,再賞一遍家鄉的美景,烏石小鎮,磐安十八渦。再品一口生態龍井帶來的清香。
時光匆匆,隨著家鄉一年年的發展,樓房慢慢替代了小村莊,泥濘路慢慢變得平坦,變爲柏油馬路,現代化的科技慢慢壯大起來。走在街邊,偶爾一句家鄉話的問候,一句自然的唠家常,都會讓我感到幸福,還好,大家一直都沒變,一樣的溫暖!
“身心兩安,自在磐安。”來磐安,讓我們一起擁抱青山,觸摸天際。在家鄉的時光,動靜相依,有滋有味!我愛我的家鄉!
185
舟與輪
作者:杭州市蕭山金惠初中(801) 李宣冉
我若非生而爲人,倒想試試做一葉西湖扁舟 。在藕花深處,在垂柳橋頭,隨風飄蕩。不必系船,只要半身入水,何處非自由。
也許春時會有野鶴伴閑雲,落到我身上。撲棱著翅膀,仰頭啼鳴。
也許夏時會有蜻蜓落荷花,垂到我身上。扒拉著花苞,將我輕撫。
也許秋時會有楓葉映滿山,飄到我身上。擾亂了水面,染紅舟身。
也許冬時會有寒雪飄天際,墜到我身上。沾濕了蓑衣,凍結湖水。
李清照詞中寫的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端的是清雅秀麗。跨越千年,好似 看見那堅傲清麗的女子,踱著碎步,在舟上采撷一朵藕花,遙寄南風。鷗鹭爭渡,更添幾分閑適。
舟被李易安的毛筆賦予了休閑的性格。那時的舟不像舟,倒像是一縷青絲,被所有人所 攜帶。泛舟遊湖也不只是古人的雅興。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仍有不少名湖開放“泛舟”這一活 動。曾經看著並無感覺,如今看來,舟,比起水上工具,更像是一條連接過往與當下的紐帶。這紐帶維系起了古今,維系起了過往的繁華與如今的繁華。如今的我,更願做一只貨輪,載起數以千計的集裝箱,駛向各方,以龐大之軀,見證當今盛世。
過往的浙江,吳越有錢王錢穆治理,井井有條。漁鹽桑蠶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 才濟濟,文藝也著稱于世。錢江潮水奔湧不休,日日夜夜。那白白的浪花激起的正是浙江人勇立潮頭的精神。過往,溫州商客爲售賣商品,不惜往世界各地付出精力與時間,只爲爭一個“成交”,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那麽多的華人,多是溫州商客當年奮鬥的印證。京杭大運河日夜都有船只來往,其中繁華亦已無須言喻。浙江人們奮往爭先,他們是天生的搖滾家,團結努力亦敢于征求新的時代最強音,以自身爲弦奏響新時代的活力樂章。
無論古時今時,舟都成了人們揮灑墨水的載體。人們將舟封存在詩與畫裏,又加上自己的文筆,這才留下了一部部不朽名篇。如果可以,過往的我想做一葉閑舟,不拘泥于別人的眼光,也不必被世俗煩擾。沒有每 天的零碎瑣事,在湖中央徜徉。半身入水,甩去一切人情世故,不計算任何事情結果。趁著 木頭還未腐,趁著身軀年輕,去遊山曆水,去嘗識煙火,去…… 可如今,我若非人,更願做艘貨輪,乘風破浪,見識時代的進步。
而我爲浙人,即願以綿薄之力奉獻浙江的好景。我,即姑蘇千年來渡羽之一,見證浙江千年來不屈服于入侵者的堅韌,見證浙江綿延的詩詞歌賦。浙江,一個讓遊子甘願久留的地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現出新的活力。七月底,杭州國家版本博物館開放,裏面包含十種來源的書籍文物,俱收並蓄,兼容 並包,正以自己的姿態,展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與如今的順應時代腳步的活力。浙江自古就是包含著努力與奮鬥的地方。錢王打造經濟大國,宋都體現文化風韻,一切的一切,都是活力的象征。
那時望來,山河不過方寸之間。
186
我讀《富春山居圖》
作者:杭州市公益中學 朱林翼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伴隨虎年鍾聲的響起,一台充滿著詩畫浙江元素的節目《憶江南》將“活著”的《富春山居圖》呈現在全國人民眼前。這就是我的家鄉!
《富春山居圖》以長卷形式展現了兩岸秀麗的景色,不僅代表了中國山水藝術的高峰,更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實現了“畫中的世界大同”。我讀出了人生三座山峰。
黃公望,原名陸堅,幼年喪父,後過繼給一位九十多歲的黃姓老翁,被笑稱“黃公望子久矣”,故改名。童年的輾轉讓他想以仕途來改變命運,所以我看的第一座山是“求功名”。後來,遇上了動亂,科舉暫停。等重開科考時,他身陷牢獄,第二座山是“入冤獄”。出獄時他已47歲,將苦修和作畫結合,奔波于富春江兩岸,打坐于荒灘山林間,觀四季流轉,領江山之勝。有人說他“癡了”,他就取號“大癡道人”。修行問道後79歲的他開啓了耗時3年的傳世巨作,將富春江最美的一段山水,定格在了永恒的時空中,留下後人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如果說《千裏江山圖》是少年王希孟的“見天地”,《清明上河圖》是青年張擇端的“見衆生”,那麽我認爲《富春山居圖》便是老年黃公望的“見自己”。不再爲世俗所困,建立一個自足的世界,挺立一種文化的高貴。
現實的富春江兩岸,也曾有類似經曆。一度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富陽贏得了“中國白板紙基地”稱號,但卻“黑”了母親河,“遮”了藍天白雲。2005年9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此考察時,要求把發展生態經濟特別是循環經濟擺上重要位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此後,富陽堅持以“八八戰略”爲引領,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傳統造紙産業。如今,富春江兩岸找回了自己應有的氣質,既有綠水青山環繞,又有金山銀山創造。綿延的青山和碧綠的江水交輝,構成了一副充滿浙江活力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如果您要問,黃公望留給我們的是什麽?我會自豪地告訴您,不只名畫,更是人生感悟。人生若覺無用時,不如讀讀黃公望。那就快來賞美景、悟哲理吧!
187
重溫孤山覺醒年代
感受詩畫活力浙江
作者: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 程林帆
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我們鍾愛孤山的碧波環繞,花木繁茂,這是詩畫江南。再回孤山,更想帶您重溫孤山的覺醒年代、感受浙江的變遷。
呼喚女性覺醒
第一站,來到位于孤山西北麓的秋瑾墓。它用花崗岩砌築,正面嵌大理石,上刻孫中山“巾帼英雄”題字。背面爲徐自華、吳芝瑛題書《鑒湖女俠秋瑾墓表》。全身塑像高2.7米,爲漢白玉雕。頭梳髻,上穿大襟唐裝,下著百褶散裙,左手按腰,右手按劍,英姿飒爽。秋瑾是近代著名女民主革命家,在那個女性還未覺醒的年代,創辦《中國女報》。1907年,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詩句,英勇就義,年僅32歲。她用一生去呼喚女性覺醒,發出婦女抗爭的第一聲;她用生命去喚醒沉睡的國人,拯救搖搖欲墜的國家。意義重大!
喚起文化覺醒
隨後,來到位于孤山路15號的國立藝術院。它是1928年蔡元培創辦的,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首任院長林風眠以創作“新時代的藝術”爲己任,提出要“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東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此後,潘天壽、黃賓虹、劉開渠、吳冠中、趙無極等都曾在此耕耘,走出了一條中國文化複興的擔當之路,一條紮根中國大地的現代藝術教育之路,一條感發社會、啓蒙世人的社會美育之路。九十多年來,從國立藝術院到中國美術學院,從孤山鍾聲悠遠,到象山之路的宏闊,歲月流轉,人事更叠,但精神不滅!
見證城市覺醒
第三站,來到浙江省博物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和逶迤連綿的長廊組成,形成了獨特的“園中館、館中園”格局。其中,河姆渡陶器、漆器,良渚玉器、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雷峰塔地宮出土的77件文物,明清時期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爲看家之寶。浙博就是杭州的城市靈魂,在車水馬龍中以旁觀者的視角,記錄城市發展,見證曆史變遷。
湖山爲碑,曆史作證!回歸孤山,我們既有熱血傳承,也看到了活力浙江的發展,更是感到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責任重大!
188
我的家鄉在嘉善
作者:嘉善吳鎮教育集團泗洲小學 俞梓樂
這是嘉善大雲巧克力小鎮,也是我最愛去的地方,那裏可以看到工人們制作巧克力的流程,也可以自己DIY制作巧克力。我一直不明白嘉善這個地名是怎麽來的呢?爸爸告訴我,我的家鄉嘉善曆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曆史上是吳、越兩國的交界,有“吳根越角”之稱,因“地嘉人善”而得名爲“嘉善”。
媽媽說:嘉善田歌、西塘古民居建築、紐扣……都是非遺,而其中的“嘉善田歌”更是國家級非遺。田歌是嘉善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田歌中的地方語言和襯詞非常有特色,唱腔清亮優美,時而平穩流暢,時而悠揚高亢,時而急如口語。嘉善田歌産生于勞動,産生于生活。”嘉善田歌的代表人物無疑是孟雅琴老師了,嘉善田歌五姑娘都是由她自編自唱,而我有幸在孟老師的公益歌唱班學習唱歌,覺得無比的自豪。
爸爸說:“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淳樸的農耕文明孕育了嘉善人崇文尚學的文化品格,代代人才輩出。自建縣至清末,科舉甲子臨近諸邦,有進士187人,其中巍科11人,狀元2人,更有名宦、名匠、名畫家、教育家層出不窮。比如:錢士升、袁黃、吳鎮、陸贽、朱碧山、張鍾俊等他們是我們嘉善的驕傲,告訴我一定要以他們爲榜樣,好好的學習,以後也成爲嘉善的驕傲。
而我記憶中的家鄉嘉善,它是一個全國文明衛生城市,身邊的人都提倡文明用語,小區、家裏、學校都實行垃圾分類。
嘉善有西塘古鎮,小橋流水人家說的就是這樣的場景吧!西塘橋多、廊多、弄多、居民臨河而居。更是有一座送子來鳳橋引得國內外的遊客慕名而來,爲它駐足拍照留念。而在這個夏季的嘉善有更讓我想念的美食,有很多嘉善本土的水果非常有名,比如惠民的蜜梨,姚莊的錦繡黃桃,都是我最喜歡的。每次吃到,咬一大口,嘴裏慢慢彌散出水果的香甜,心裏也甜甜的,非常的幸福與滿足。這一刻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的家鄉嘉善帶給我的美好,風景秀麗,物産豐富,地嘉人善。這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嘉善,我愛我的家鄉嘉善。
189
“岱”你來
作者:舟山市岱山實驗學校 邱月白
你有曾呼吸過海鮮味的空氣,有曾沐浴過海灘邊的陽光?你有曾吹過來自大海的風,有曾擁抱過海浪的親吻?你有曾享受過沙子的溫柔,有曾嘗過秋蟹的肥美……那就讓我“岱”你來吧!
我的家鄉岱山是東海的孩子,是蓬萊的仙島。這裏有摩星攬勝,觀音駕霧,鹿欄晴沙,漁都古韻,漁港棲霞,雙合石壁,濱海金沙,竹嶼燈塔,燕黃風情,蘭秀戲泥。
早晨,我和家人們沿著摩星山拾級而上,感受了一路的清風徐來、鳥語花香、佛音雲繞。到了山頂,登山後的熱血沸騰和一眼望去的甯靜致遠交相輝映,我們的身心仿佛被洗滌了一番!
早午時光,來擁有“華東第一灘”美譽的鹿欄晴沙玩玩,這裏才是我的最愛。我們光著腳丫在沙灘上肆意追逐,迎著層層叠起的海浪盡情撲騰。我們挖著沙溝堆著沙雕,望著碧海藍天、潮漲潮落、人群嬉鬧,這是天馬行空般自由的味道。只要你來,你也肯定像我一樣,流連忘返。
午飯後,就去百年古鎮東沙角消消食吧!也許你會被濃郁古樸的漁家風土人情所吸引。我愛吃這裏的肉絲面、海棠糕和石花凍。我愛打卡中國漁業博物館,在那“對話”各種海洋生物。
感受完漁都古韻,我們去雙合石壁走一走。這裏的石壁都很有特色,挺拔的身姿如刀削般屹立在各處。清澈見底的石潭裏有魚兒遊來遊去,還時不時探出腦袋來和我們打招呼。
你有曾見過休漁謝洋,千帆歸港,落日融金?到了傍晚,不妨來漁港吹吹海風,欣賞一下霞光、漁火和燈火人家的光影交錯。我們可以談天,也可以說地,這是大海賜予我們獨有的惬意且和諧的生活。
我在沙灘上,爲你們畫了一顆愛心。朋友,待你來!
190
一蓑煙雨江南,一展活力西湖
作者:杭州市弘益中學 莫子洲
蔥郁的樹林,是她的衣裳;陣陣的泉香,是她的呼吸;她的颦笑,染成詩意浙江。
——題記
半城江南始如畫,一箋詩情緩緩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畢竟遇見四時西湖,方能體味詩意杭州。早春漫步蘇堤,見楊柳滿長堤,望夕陽無限好。長椅上,老婦依偎老翁,歡聲笑語,共賞彩霞滿天;長堤上,孩童坐淩父親肩上,望著湖畔癡笑,懵懂一問:“爸爸,西湖水有多深?”;橋頭上,遊客用攝像機欣喜捕捉那一桢生機——沙鷗翔集,魚躍而出。西子湖畔之春貯一汪清泉,灑人間煙火,煩惱憂愁霎時隨春光殆盡。恰如《人間杭州》所言,無論是千年前自命“前世杭州人”的蘇公,還是芊芊學子,遇見西湖,總能感到親切無比;夏湖晴觀水面流虹,秋當乘舟風雨聽蘆;暮冬踏于斷橋,淒婉美伴凜冽寒風、枯枝敗葉漸入心房,思緒早已流轉于許仙娘子的白蛇傳說。
古都杭州,靓于文化底蘊。蘇公築堤,西湖十景,宋韻文化源遠流長;江南杭州,美在詩情畫意。龍井村啜一盅龍井茶,畢竟詩酒趁年華;人間杭州,暖于風土人情,西湖“微笑亭”耐心答疑暖了人心,小橋流水育赤子之心。遇見美麗杭州,方能告別過往雲煙,活于當下,自在歡喜,遇見最美自己。
揚精神文化,展浙江風采
一次乘地鐵去西湖的途中,母親感慨道:“記得剛到杭州讀大學時,我帶外公外婆去玩,沒有那麽方便的地鐵。坐著帶“辮子”的無軌電車公交,路途顛踬方能到達西湖。”而今不僅地鐵快速便捷,生活更是日新月異。時過境遷,不變的是開放——西湖國際博覽會“移愛慕西湖之心以愛慕國産”。“長江後浪推前浪”創新進步,開放包容,即爲浙江奮鬥精神。浙江還注重生態保護——聽母親說,蘇堤橋頭的荷花池曾經還是一片清澈的湖水。江南如畫美景,深厚文化底蘊,恰映浙江人文精神。
晨起遊西湖,有耄耋老人打太極,兼有市民邊跑邊覽盡一湖春光。微風拂面,我也加入運動隊伍,跑步揮灑汗水。亞運即將起航之際,吾輩運動以磨練意志,拼搏進取;中老年人運動以強身健體、舒緩身心。全民運動,喜迎亞運,傳承體育精神,發揚精神文化,即是杭州風采、浙江活力。
溫情萦繞西湖,詩情染就杭州。江南詩意藏于杭州人對生活的熱愛、真情的流露;浙江詩情揚于精神文化、奮發進取。詩情作舟,活力爲楫,伴著西湖之氤氲,載著新時代的你我,于時代潮流中不畏艱險,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