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0年11月30日,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發布題爲《五場革命:印太地區國防創新研究》的報告,報告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戰略安全形勢,認爲印太地區已成爲國防技術創新和新興軍事能力的重心,印太地區國家正在推動新型軍事技術的“五場革命”。
一、印太地區已成爲全球國防技術創新和新興軍事能力的重心
盡管2020年世界各國陷入新冠疫情中,但在軍事技術領域,大量新興技術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印太地區,成果更加豐碩:在人工智能領域,DARPA資助的人工智能項目在模擬空戰中擊敗了由人控制的F-16戰鬥機,這是人工智能自主系統發展的一次重大邁進;在數字技術設計領域,美空軍僅在12個月內設計、制造並試飛了一架原型戰鬥機,該技術將大大降低飛行器設計開發成本和時間,有助于快速形成作戰能力;在人機協同方面,澳大利亞開發了“忠誠僚機”空軍協作系統原型機;在高超聲速導彈方面,俄羅斯、中國、印度和日本都取得裏程碑式的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印太地區已成爲全球軍事技術創新和競爭的重心區域。
報告認爲,對于美國的印太地區盟友,尤其是澳大利亞、日本、印度來說,中國大力推動軍事現代化並在該地區采取強硬行爲已成爲其國家安全的主要戰略關切問題,也是影響其對國防技術投資的主要因素。
二、非傳統安全正在成爲推動印太地區國防技術發展的優先事項
2019年7月,中國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提出“自然災害和重大疫情帶來的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威脅正在上升”。2020年,全球爆發了新冠疫情,各國對非傳統安全和防務挑戰的擔憂因新冠疫情而擴大,而新冠疫情又擴大和重塑了印太地區防務安全的優先任務,同樣,各國國防技術和能力的優先任務也因此類突發事件而受到影響,而突發事件模糊了軍事行動和非軍事行動之間的界限。
突發事件大體包含五類:一是隱匿且可否認的攻擊;二是信息作戰;三是使用代理部隊;四是經濟脅迫;五是“侵蝕”領土。在印太地區,這五類突發事件都曾發生,既有獨立事件,也有相互關聯的事件。
從已發生或可預見要發生的突發事件中,可歸納出三個正在影響印太地區技術投資和優先任務的重要共同點:
✔一是此類威脅往往難以偵測和確定歸屬,更難進行預測,因此,必須重視通過技術創新大幅提升態勢感知能力,同時提升威懾和嚇阻能力。
✔二是此類威脅不僅會給傳統的軍事安全部隊帶來壓力,也會給政府、社會和商業部門帶來壓力。因此,印太地區國家不僅在偵測和威懾此類威脅的手段上進行投資,而且還要提高民衆和私營部門的警惕性。
✔ 三是受到此類威脅地帶的局勢也往往需要迅速、主動和集中的反應,以迅速重建受到挑戰的現狀,避免局勢升級到更危險的地步。對于處理此類威脅地帶的局勢,主要是對非動能能力進行投資,如“軟殺傷”定向能反無人機技術、個人防護設備、電子攻擊以及在網絡和信息域的有效競爭能力,應對灰色地帶挑戰最重要的要求是“提高態勢感知能力、電子戰能力和信息作戰能力”。
三、印太地區國家在太空、網絡和電磁等三個新的作戰領域內的競爭愈演愈烈
太空、網絡和電磁頻譜等三個領域對未來的軍事沖突至關重要:
(一)太空
正如澳大利亞《2020年兵力結構規劃》所稱,太空能力提供了態勢感知和實時通信以及定位、導航與授時信息,是21世紀軍事行動所必需的能力。當前,隨著信息化條件下跨域之間人員、平台和系統連接需求的增加,太空的軍事化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開發和部署天基C4ISR能力以及反太空能力,尤其是在印太地區,大多數國家都在加速推動軍事航天活動。
近年來,日本一直堅持調整太空組織機構和引進新的技術能力,擴展太空的軍事應用。2020年2月,日本成功發射第八顆情報監視偵察衛星,並宣布計劃再發射兩顆ISR衛星;2020年5月,日本成立了太空作戰中隊,主要任務是運行太空監視系統,對太空碎片和其他衛星的位置進行跟蹤,避免碰撞或惡意的反太空威脅,以此來保護日本(及美國)的衛星;此外,日本還將繼續與美國進行太空軍事技術合作,到2023年,日美兩國的太空態勢感知(SSA)系統將實現同步連接,共享日本和美國衛星受第三國威脅和太空碎片威脅的實時信息。
澳大利亞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約70億美元用以軍事太空能力建設,並在《國防科技戰略2030》中提出,要打造一種具有恢複能力的多任務太空能力,可直接向澳大利亞軍方提供全球通信、定位、導航與授時以及地理太空情報能力,這些能力通過低地軌道“智能衛星”組網來實現。
印度的軍事航天計劃也越來越活躍。2019年,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透露,已成功試驗了一型反衛武器,將一顆老化的衛星射離地球上空約300千米的低地軌道,此次試驗是印度增強和展示其太空威懾能力的一項努力。此後不久,印方宣布成立三軍/聯合國防航天局。
(二)網絡
由于國家之間以及國家與非國家行爲體之間的競爭與沖突表現在信息域和社交媒體上,網絡也成爲國防安全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在軍事上,隨指控能力等對信息通信技術的依賴性日益增強,網絡領域的競爭也在加劇。國家或非國家行爲體有能力接管、冒充、損壞或拒絕網絡的訪問權,或竊取能提供軍事技術優勢的技術數據,這些都會對軍事行動和軍事技術競爭産生重大影響。
應對網絡威脅需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以更好地調集和整合人力物力資源,來保護軍事、商業、政府和關鍵基礎設施網絡。2018年以來,印度、澳大利亞和新加坡都成立了專門從事網絡作戰的國防組織。
(三)電磁頻譜
電磁空間與網絡和太空都密切相關,是大多數指揮、控制和通信設備以及雷達系統的重要媒介。正如《日本防衛白皮書2020》所稱,“確保電磁領域的優勢是現代化作戰所不可或缺的”。爭奪電磁空間主導權,已成爲整個印太地區各國軍隊的至關重要優先任務。
電子戰專家托馬斯·威辛頓博士認爲,印太地區迫切需要“從戰術性電子戰轉向戰役性電子戰”,即從強調“平台防護轉向實際作戰,獲取電磁頻譜優勢,尤其是在強調聯合和多域作戰的戰役環境中”。這種轉變不僅要對電子攻擊能力進行投資,而且還要對電子支援能力進行投資。但從整個區域來看,要能夠對信號情報搜集、電子支援和平台防護活動加以利用,仍需要做很多工作。
隨著太空、網絡空間和電磁頻譜的活動越來越複雜,這些域之間的區別也日益模糊,這種模糊性正在對未來技術與能力的優先發展方向産生影響,同時也再次對整個作戰域內各國軍隊的組織方式産生影響。
四、印太地區各國試圖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五場軍事能力革命
印太地區各國正在轉向投資新興的軍民兩用第四代工業革命技術,以更好地應對上述複雜、不確定且快速變化的戰略背景和不斷擴大的威脅環境。主要包含五個方面:
(一)態勢感知、信息處理與識別領域的革命
這場革命的努力重點是提高信息搜集規模、信息處理速度,並由此提高決策和采取後續行動所依靠的態勢感知的質量。爲此,需要追求新型能力,如智能傳感器網絡、持久和高頻次的無人ISR系統、人工智能賦能的無線電圖像識別技術,以及諸如合成生物學、反潛戰傳感器等能力。
在信息搜集和感知方面,澳大利亞已將加強海底遙感作爲優先任務, DARPA的“海基物聯網”項目旨在“在海洋中播撒成千上萬的浮動傳感器,對從飛機傳遞到潛艇的一切信號進行監視”。
在處理和識別領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使信息和情報能夠得到快速處理,能夠偵測發現規模和異常情況,並更好地了解戰役戰術環境的性質,這將爲在短時間內制定有效對策的努力提供保障。
(二)提升人體性能和仿生技術的革命
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和新型材料來優化人類性能,包括:健康和恢複能力;速度、力量和機動性;能量存儲和耐力/持久性;防護和生存能力;適應性和彈性;視覺、偵測和認知能力;人機協作能力等。
印太地區各國正在以下領域大力投資:
● 訓練與仿真
● 增強人體性能、超能作戰人員
● 外骨骼
● 腦機接口及其他類型的人機協作
● 新能量獲取和存儲以及提高耐久性和效率的技術
● 新型輕質、動態和可編程的材料
● 主動防護系統
● 電子防禦
● 在核生化核環境中作戰的能力
目前,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雲計算、觸覺技術以及其他相關技術的進步,爲相關領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各國正在開發:抑制電磁輻射或加強動能防護的動態材料,防禦動能武器的主動防護系統,提升無人系統生存能力、續航能力和隱身能力的仿生系統,提升人體性能的“超能人類作戰人員”,人機混合體、腦機混合體等等。
(三)工業設計制造、供應鏈與後勤的革命
當前,增材制造、先進自動化、物聯網、數字化設計與試驗、雲制造以及4D打印與合成生物制造等新興制造技術正在結合起來,迎來一個新的工業設計時代。未來十年,數字化設計、先進制造和預測性維護技術的廣泛引入,必然會顛覆現有的後勤系統、産業動態和産業供應鏈,給整個印太地區各國的國防界和産業界帶來層層挑戰。
爲此,印太地區各國一方面追求在國防技術和能力發展與采辦領域開展雙邊和多邊合作,另一方面則尋求實現其國內國防工業基礎的自力更生。爲實現這一目標,美印之間簽署了《雙邊國防技術與貿易倡議》,澳大利亞和日本之間簽署了《國防技術合作協議》,對“訓練與演習、國防科技以及就共同關心的區域問題展開國防工業合作與協調”。同時,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都在大力提升國防和軍事的自力更生能力。
(四)通信、導航、目標瞄准與打擊領域的革命
通信、導航、目標瞄准與打擊領域革命的核心是作戰能力和理念創新,這些能力和理念將顛覆幾個關鍵軍事領域的戰略競爭,幫助印太地區各國在力量投射和“反介入/區域拒止”之間的鬥爭中獲得優勢。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在更多、更分散的跨域系統之間更容易地通信;二是在無法使用GPS系統的環境中,能對平台和系統進行導航;三是更精確、更靈活地對平台和系統進行目標瞄准,以降低複雜、不確定和不斷變化的作戰環境中的風險;四是在複雜作戰環境下,能夠短時、遠距離對對手的資産進行打擊、阻斷或威懾。
印太地區國家在該領域的重點關注項目包括:
● 先進的遠程機動導彈
● 導彈防禦攔截系統
● 高超聲速導彈
● 無人機蜂群
● 巡飛彈
● 量子加密(特別是量子使能的定位、導航與授時)
● 定向能武器
● 電磁軌道炮
● 電子攻擊能力
● 先進的反潛戰能力
(五)網絡與信息作戰的革命
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爲影響網絡戰和信息作戰的最重要的“新興技術”,技術進步以及作戰構想的完善,使人工智能賦能的虛假信息挑戰更加難以發現和應對,將造成越來越大的風險,既可能導致來自非國家行爲體的局部破壞,也可能在更大的區域範圍內影響戰略穩定與安全。
爲應對這一挑戰,印太地區國家正在推動相應的革命和創新,即包括技術的創新,也包括非技術性創新,例如,澳大利亞、印度和新加坡在過去兩年都成立了專門應對網絡威脅的獨立防禦組織。此外,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國家還通過“全面防禦”等構想,專門投入資源,提高普通公衆和商業界對網絡和虛假信息威脅的認識。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綜合網站
圖片 | 互聯網
作者 | 陳銀娣 鄭惠文
注: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