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13日訊(編輯 潇湘)隨著周一(9月12日)美元兌非美貨幣紛紛回落,但美元兌日元卻繼續走高,外彙市場上越來越多投資者正開始把目光放到日本決策者的應對措施之下。
因爲這很可能將決定著,年內美元升值大背景下所打響的“貨幣保衛戰”,會否就此邁入新的“篇章”……
該不該幹預:日本重溫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往事
日本上次幹預彙市以支撐本幣彙率是在1998年,當時亞洲大部分經濟體都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而如今,雖然包括日本在內,亞洲地區還遠遠談不上存在陷入金融危機的危險,但至少在外彙市場上,亞洲各國貨幣大幅貶值的態勢,卻已足以喚起了人們對20多年前那段塵封曆史的回憶!
自從今年年初以來,日元兌美元彙率“跌跌不休”的態勢,就幾乎沒有停歇過。截至上周末,日元兌美元彙率年內已累計下跌了逾20%,跌幅不僅超過了歐元、英鎊等G10貨幣,也遠超韓元、印度盧比、泰铢等亞洲新興市場貨幣。
這令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預期,日本決策層距離再度在外彙市場上幹預日元,可能已只剩下了一步之遙。
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木原誠二在周日的電視節目中就表示,日本必須采取必要措施,同時密切關注彙率的過度、單邊變動。
上周五,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後,已發出了對日元貶值迄今最強烈的警告。黑田東彥稱,不願看到日元出現快速貶值,這增加了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隨後日元彙率一度在當天有所企穩。
周二,美元兌日元最新交投于142.60附近,交易員們當前最爲關注的是:該貨幣對會否升破145關口。上周,美元兌日元曾一度觸及144.99,這距離1998年日美聯合幹預彙市以支撐日元之前的水平——146.78已經相距不遠。
業內熱議:1.2萬億美元外儲也救不了日元?
對于日本決策者而言,與上次幹預外彙市場以支撐日元時相比,眼下日本的外彙儲備彈藥無疑要更爲充足。不過外界依然認爲,若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持,日本的單邊幹預行動不太可能輕易取得成功。
如果日本政府選擇單獨行動,捍衛不斷走弱的日元,它的一大幫手將是自1998年以來積累的天量外彙儲備,其增長速度明顯超過了本幣市場交易量的增速——截至8月底,日本擁有1.17萬億美元的外幣儲備,而東京市場上日均日元交易量約爲4790億美元。兩者的比率目前爲2.4倍,而1998年4月時爲1.4倍。
然而,過去的經驗表明,盡管外儲家底更爲龐大,但美國的支持對于日本政府的幹預行動能否奏效仍將至關重要。1998年,日本政府在亞洲金融危機接近尾聲時出手幹預,提振日元。
當年4月,日本政府在未獲美國支持的情況下,獨自斥資多達約210億美元,才在當月勉強支撐住了日元,這幾乎相當于當時日本外彙儲備的10%左右。而此後,當美國和日本在當年6月決定采取協同行動扶助日元時,日本僅僅花費了25億美元,這幾乎只是單獨行動時花費的零頭。
因此,一些經濟學家表示,日本決策層仍可能不願意輕易幹預市場,尤其是在沒有美國的支持之下,因爲他們將擔心此舉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引發大量做空日元的押注。
鑒于日本此前已加入承諾讓市場決定彙率的G7協議,日本政府將需要看到日元進一步大幅下滑,才能證明其行動的合理性。而在其單獨幹預彙市的情況下,最好的局面可能也只是暫時打擊投機者,爲日元獲得喘息之機,但依然很難改變大的趨勢。
事實上,當1992年包括索羅斯在內的投機者做空英鎊時,英國的彙市幹預甚至都無法掀起多少水花。這爲日本決策層敲響了警鍾:當基本面對你不利時,與市場對抗是存在局限性的。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首席經濟學家Harumi Taguchi表示,“實際上我不認爲日本會進行幹預,日元疲軟背後的最大原因是美聯儲的持續加息。除非這種情況發生變化,否則我不認爲幹預會産生影響。”
目前,美國顯然並不會支持日本采取幹預行動。上周三被問及自財長耶倫7月討論日元彙率問題以來美財政部的立場是否有任何改變時,美國財政部發言人Michael Gwin表示,“目前沒有更多可補充的內容。”
美國財長耶倫曾在7月表示,日本、美國等七國集團成員國應該讓市場決定本國貨幣的彙率。只有在罕見和特殊的情況下,才有必要幹預彙市。
“美國不會支持日本幹預,”索尼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Masaaki Kanno指出,“美國對強勢美元感到滿意,因爲它幫助消除了一部分的通脹壓力。簡單的解決方案是日本央行加息,但日本央行拒絕這麽做,因爲缺乏可持續的通脹,日本其實正作繭自縛。”
“彈藥”緊張:亞洲“貨幣保衛戰”花錢如流水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不僅日本將面臨著是否應幹預彙市以穩定日元的苦惱,整個亞洲地區的政經決策者們都面臨著強勢美元威脅下,亞洲“貨幣保衛戰”升級的考驗。
渣打銀行的數據顯示,亞洲新興市場(不包括中國)一項受到密切關注的衡量外彙儲備充足程度的指標——-一個國家可以用其持有的外彙儲備支付多少個月的進口額,目前已降至了約7個月,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要知道,在今年年初這一數字約爲10個月,2020年8月時曾高達16個月,這表明亞洲新興國家捍衛本國貨幣的“彈藥”儲備正在逐漸枯竭。根據渣打銀行的數據,目前外彙儲備約可滿足印度九個月的進口需求,印尼爲六個月,菲律賓約爲八個月,韓國爲七個月。
渣打銀行駐新加坡的東盟和南亞外彙研究主管Divya Devesh上周表示,“形勢惡化表明,未來各國央行爲支持本幣而進行的幹預可能會更加有限。總體而言,我們預計各國央行的外彙政策將變得不再那麽具有支持性。”
另一項機構數據也顯示,年內泰國外彙儲備占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下降最大,其次是馬來西亞和印度,這預示著它們是年內幹預彙市力度最大的幾大國家之一。今年印度和泰國的外彙儲備規模分別減少了約810億美元和320億美元。韓國外彙儲備減少了270億美元,印尼減少了130億美元,馬來西亞減少了90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美聯儲激進的緊縮政策刺激更多資金回流美國,亞洲新興經濟體央行年內一直依賴外彙儲備來保護本國貨幣免受美元升值的影響。彙市幹預行動放緩的任何迹象,都可能進一步加劇亞洲貨幣的貶值,許多亞洲貨幣最近已陸續觸及了紀錄或多年低點。
瑞穗銀行駐新加坡的經濟和戰略主管Vishnu Varathan表示,“以目前的燒錢速度來看,泰國仍然令人擔憂,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也是如此,甚至此前情況相對較好的馬來西亞也變得更爲危險了。”
除了日本外,不少亞洲經濟體近期也加強了對外彙市場的管控。印度央行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就表示,該機構幾乎每天都在監控貨幣市場,而韓國央行也表示將采取積極措施穩定韓元彙率。
“他們正處于兩難境地,”Varathan稱,”美元走強、經濟衰退風險以及因外源性價格沖擊而加劇的通貨膨脹——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意味著,亞洲新興市場央行不能想當然地認爲最嚴重的風險已經過去。”
本文源自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