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帶領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學生考察閩南僑鄉,在百崎參觀了一天,由于時間有限,我們的考察集中在白奇村。這幅招貼畫Poster是其中一位學生鍾智軒所做的,他的百崎印象,以及對于鄉村複興的一些建議。
2019年10月將鍾智軒的招貼畫略加修改,配上中文翻譯,展示在10月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主辦,新加坡福建會館、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天福宮協辦的《福建人的建築:從天福宮到林路大厝》展覽。
鍾智軒在此幅招貼畫中指出,體驗百崎豐富自然資源、曆史建築、回族文化的最佳方式是步行,並總結了四個主題:
1)參訪建築古迹:他列出所見的四處富有特色的建築,包括百崎古渡的涼亭、百崎水閘、接官亭、白奇村委會;
2)穿行于自然景觀:在他的眼裏,灘塗養殖、石山、埭田,都是值得探訪的自然景觀,他寫道:”附近的石山不僅提供作爲建築材料的花崗岩,也提供俯瞰村落與鹽田全景的最佳地點。”
3)體驗回族文化:在他看來,郭氏家廟和郭仲遠夫婦墓,可以體會到漢文化與伊斯蘭傳統的融合;
4)探索古老村落:他寫道:“迷失在狹窄巷道中,品嘗地方美食,如糋涸、沙蟲等,在鹽田邊用餐,住宿傳統村屋,體驗傳統遊戲,甚至嘗試本地理發店。”
來自不同文化與生活環境的海外學子的觀察是敏銳的,他們對于地方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可以看到當地人忽略的一些日常景觀之美。目前的鄉村複興中,需要的正是這種觀察力與欣賞力,對于地方曆史文化的發掘與珍視,我們也希望這些越洋的觀察能夠爲閩南僑鄉複興帶來不同的視角。